ZAKER-康养水城 11-06
中山六盘水协作以“五抓五促”打造百亿级铝产业集群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摘要】立足水城区电解铝产业基础与广东铝加工产业优势,中山市火炬组团与六盘水市水城区以 " 五抓五促 " 为核心路径,按照 "1+3+N" 发展模式,协作共建铝产业集群。通过规划引领、协作招商、科技赋能、绿色转型、人才培育等举措,成功聚集上下游企业 55 家,构建起电解铝 100% 就地转化的全产业链生态。累计引导 20 家广东籍企业到位投资 8.75 亿元,其中投资铝产业 4.64 亿元;投入协作资金 1800 万元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带动 9 个易地扶贫搬迁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打造东西部产业协作样板。2024 年集群实现产值 130.32 亿元,2025 年预计产值达 160 亿元。

水城区依托丰富能源资源发展电解铝产业,但长期受困于 " 原料外销、加工薄弱 " 的发展瓶颈,电解铝多以铝锭形式外运,不仅附加值低,更导致产业链断层,上下游协同能力低,科技创新支撑薄弱,高端加工技术匮乏,产业发展动能不足。

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启动后,广东中山与六盘水正式结对帮扶,作为国内铝加工产业重镇,中山拥有先进技术、完善配套体系与广阔市场空间,两地资源禀赋的高度互补性,为产业协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山市火炬组团与水城区锚定 "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协作打造产业集群 " 目标,以铝产业为核心协作载体,聚焦 " 五抓五促 " 工作举措,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抓规划引领,促要素精准聚集。中山市火炬组团与水城区坚持 " 规划先行、协同发力 ",联合编制《水城经济开发区 " 十四五 " 铝产业发展规划》《东西部协作打造铝产业集群行动方案》,签订园区共建框架协议,明确 " 电解铝—棒材 / 板材 / 线材—全铝智能家居 " 三级产业链布局,确立 " 技术先进、效益突出、高效利用、环境友好 " 的发展目标,推动铝产业向 " 上游电解铝生产—中游铝材加工—下游铝制品应用 " 全链条延伸。规划落地推动生产要素加速集聚,集群以双元铝业作为链主企业,构建起覆盖上下游的产业生态,2024 年释放电解铝产能 14.5 万吨,实现 100% 就地转化。累计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 1800 万元,其中 700 万元用于双元铝业二期配套、1100 万元建设新材料产业园厂房,通过债权投资联结村级集体经济,投资收益精准注入 9 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联结安置区村集体 " 强双基 ",形成 " 产业发展 + 集体增收 " 的良性循环。

抓协作招商,促集群规模壮大。创新 " 以商招商 + 产业链招商 " 模式,以中山为桥头堡搭建对接平台,重点引进全铝家居、铝制五金等下游项目。推行 " 液态直供 "" 隔墙效应 " 等差异化招商,吸引李氏明进、裕丰电器等 20 家广东籍企业参与铝产业集群化发展,累计到位投资铝产业 4.64 亿元。截至 2025 年 7 月,集群聚集上下游企业 55 家、实施项目 67 个,形成建筑型材、铝制家居两大产业板块,规上企业达 23 家,产值从 2021 年 95.54 亿元跃升至 2024 年的 130.32 亿元。

抓项目建设,促产业链条延伸。聚焦 " 强链补链延链 ",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速实施总投资 32.09 亿元的双元铝业技改扩能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新增电解铝产能 20 万吨,年新增营收 60 亿元,带动就业 540 人;完善 " 一图三清单 " 布局(产业图谱和在建项目、在谈项目、拟招企业清单),配套建设喷涂加工、合金添加剂生产等项目,推动铝产业从 " 粗放型原料生产 " 向 " 链条化精深加工 " 转型升级。从广东招引的贵州铭恒新材料有限公司建成国内首条铝制行李箱全自动化生产线,年产能达 10 万件;贵州汉荣益众新材料有限公司建设二期项目,将产业链延伸至电动汽车电池托盘、户外休闲用品等高端领域。目前,集群内产品经 4 轮精深加工可形成工业型材、建筑型材、铝制家居、高端铝制品等 50 余类产品,产业集群获评 " 全国铝制家居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

抓科技协作,促价值效益提升。两地构建 " 产学研用 " 协同创新体系,以 " 科研赋能产业 " 为目标,打造 " 国家级技能大师田海军工作室 ",推动双元铝业、鑫泰源新材料、亮星铝业等 3 家龙头企业组建铝产业研发中心;5 家企业获高新技术企业认证,12 家企业获评贵州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深化与上海工程大学、中南大学、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重点攻关电解铝烟气净化、铝灰资源化利用、电解辅助系统节能优化等关键技术,累计申请各类专利 170 余件;" 电解铝辅助系统节能优化 " 技术推广后,企业单位能耗下降 12%,产品附加值提升 30%。依托水城经开区 " 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 " 平台优势,推动双元铝业建成 2 套电解烟气净化系统和生产用水循环系统,每年减少排放二氧化硫 630 吨、颗粒物 130 吨;培育贵州恒达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六盘水聚鑫再生铝业有限公司 2 家再生铝企业,年产能达 14 万吨,构建 " 生产—回收—再利用 " 的绿色循环经济体系,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

抓人才培育,促职业技能升级。两地创新建立 " 中山名师 + 本地骨干 " 师徒制培育模式,中山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与水城区职业技术学校结成帮扶对子,通过 " 组团式 " 帮扶,持续选派铝加工、机械操作等领域专技人才驻校授课;联合集群内企业开设 " 铝型材加工定向班 ",将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年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200 余人。两地联合开展铝产业技能培训 90 多人次,形成 " 培训—就业—增收 " 闭环帮扶模式。人才培养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集群技术工人占比从 2021 年的 35% 提升至 2024 年的 58%。2024 年,产业集群带动就业超 3000 人,其中脱贫户占比 28%,实现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就业增收巩固脱贫的社会效益。

记者手记:链聚资源智创未来

资源互补是协作基础,精准匹配促进高效联动。水城区的电解铝资源与能源优势,与中山市的铝加工技术、市场渠道、社会资本优势形成高度互补,通过产业规划衔接、产业链精准对接,将 " 资源端 " 与 " 市场端 " 直接联通,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有效构建 " 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 的东西部产业协作格局。

集群发展是核心路径,全链布局强化产业韧性。以 " 链主 " 企业为纽带集聚上下游企业,形成 " 上游保障供给、中游精深加工、下游拓展应用 " 的全链条集群化发展模式,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更增强了产业抗风险能力,为资源型地区破解 " 产业单一、抗风险能力弱 " 难题提供了可复制方案。

创新驱动是升级关键,科技转化赋能效益提升。通过 " 产学研用 " 协同创新,突破铝产业关键技术瓶颈;以绿色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将 " 粗放生产 " 转变为 " 精细制造 + 绿色发展 ",推动资源型产业从 " 规模扩张 " 向 " 质量效益提升 " 转型,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利益联结是民生导向,联农带农彰显协作成果。产业协作资金投入既支持产业集群发展,又通过债权投资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发展既带动就业,又培育本土人才,形成 " 产业兴、集体强、农民富 " 的良性循环,彰显了东西部协作 " 以产业助增收、以协作促振兴 " 的民生导向。

来源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编辑 王欣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电解铝 中山 产业链 六盘水 广东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