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与高压力并存的当下,情绪正在成为年轻人新的消费驱动力。除了传统的功能性消费,如今的 Z 世代还愿意为 " 情绪价值 " 买单,他们通过消费回应压力、寻求认同,也在不断构建属于自己的精神避风港。在此背景下,Soul APP 发布了《2025 Z 世代情绪消费报告》。这份报告聚焦 " 情绪消费 " 的兴起轨迹与深层逻辑,试图从青年视角理解他们如何通过消费构建情感支持网络、维系心理韧性,为洞察当代青年群体的生活态度提供了新的观察窗口。

报告显示,一种基于 " 情感 " 的共识正在年轻群体中蔓延。超九成青年认同 " 情绪价值 " 概念,超过一半的受访者愿意为情绪或兴趣付费," 为快乐买单 " 已成为一种趋势。与过去强调性价比不同,如今的青年越发注重 " 情价比 " ——既希望获得理性的价格平衡,也追求消费过程中的精神满足与情感共鸣。
在具体消费动机中," 价值共鸣 "" 自我疗愈 "" 仪式感 "" 审美契合 " 成为青年愿意付费的四大关键词。近四成受访者愿为 " 精神认同 " 买单,体现出他们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对 " 被理解 " 的心理需求愈发强烈。与此同时,超三分之一的青年将消费视作自我疗愈的过程,用购买行为来抵御焦虑与孤独;另一部分年轻人通过消费制造 " 仪式感 " 赋予日常以意义,让生活更有秩序与温度;视觉愉悦和审美契合也成为触发消费的重要因素。

情绪消费并非单纯的 " 冲动行为 ",而是与青年收入、职业密切相关。报告提到,每月可支配收入较低的青年反而展现出更高的情绪消费意愿,这表明情绪消费并非奢侈行为,而是一种普遍的心理需求。职业分布上,企业普通职工、基层管理者与自由职业群体情绪消费比例较高。
从消费习惯看,青年在情绪消费上具有明显的 " 规律性 "。超过四成的受访者每周多次消费,近六成青年每月用于情绪相关消费的支出占月收入的 10% 以内。消费高峰主要集中在深夜与工作间隙等 " 情绪低谷 " 或 " 放松时段 "。他们或为了 " 消极维护 " ——通过购物稳定情绪、排解孤独;或为了 " 积极强化 " ——在节日、生日等节点庆祝幸福时刻。消费不再只是满足物质欲望的手段,也成为表达内在状态的方式。

Soul APP 研究报告指出,个性化表达与圈层认同正成为 " 情绪消费叙事 " 的重点。一件潮玩、一杯特调咖啡、一次主题展览,都可能成为年轻人构建身份与社交认同的 " 情绪符号 "。这些商品不仅满足了感官体验,更承担了 " 精神锚点 " 的作用,使个体在复杂社会环境中找到情绪平衡与自我表达的路径。另一方面,多重社会压力的叠加,让青年愈发重视 " 情绪修复 "。学业竞争、职场焦虑、社交隔阂、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使得他们渴望通过消费获得情感补给。报告认为,情绪消费已成为年轻人实现 " 精神自治 " 的现实选择,也是一种主动调节心理状态的方式。它既是一种 " 自我关怀 ",也是青年群体在高压社会中的生存智慧。
此次由 Soul APP 发布的《2025 Z 世代情绪消费报告》,不仅呈现了青年群体的消费新趋势,也为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提供了数据和新视角。对 Z 世代来说,情绪消费已经超越了简单的购物行为,成为一种情感补给和生活方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