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AI NEWS
2015
2015 年,公众号按下内容创业的快进键,张小龙的公开课一票难求,微信朋友圈爆文爆竹声般此起彼伏,服务号成为企业内容标配,《人民日报》通过订阅号迈进新媒体时代,千千万万创业者涌入图文赛道。

一场全员参与、全民普惠的内容变革如浩荡长风,呼啸在神州大地。
狂飙突进的智能手机,为公众号创业者插上飞翔的翅膀,青云直上。
技术应用与内容创作协奏出双赢的旋律。
02
AI NEWS
2020
2020 年,疫情按下实体世界的暂停键,而中国多年在通信领域的巨大投入,为虚拟世界铺就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全工业体系的研发生产,让国产智能手机平民化。在强大的数据、算力和硬件的基础上,短视频和直播喷薄而出。
相比图文创作,短视频和直播创作速度、传播速度要快得多,观众接受度也容易得多,互动性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好比电视普及后,纸媒就要让出王座,而且差距越拉越大。
流量、时长、资金都涌向短视频和直播的同时,内容创业者凛冬已至。

内容创作的核心是 "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是在真实世界之上,搭建一个梦想世界,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
短视频和直播只是真实世界的分身,早期在抖音创作剧情、故事、段子的内容创业者所剩无几,平台迄今也没有孵化出哪怕一个广泛影响力的内容 IP。用户刷抖音,要看的是真实世界的角角落落,蜗居陋室,能知天下事;手机在手,能买世间便宜好货。
在短视频和直播的世界里,播主日复一日要表现真实状态,而不是演技,如同在真实世界里,诚信第一,生活中的演员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强如雷总,也因为演技老化,导致口碑反转。

谁也没有这样的洪荒之力,让自己的真实状态永远在线,永远巨大流量附身。人设塌房,是短视频和直播的常态。
短视频和直播更像是电视新闻、时事、访谈和电视购物的网络翻版,是真实世界的表达,而不是精神世界的创作。
世界总在轮回,发展螺旋上升。
03
2025
2025,新的内容创作载体,以最低微的姿势回归——微短剧。
谁能想到源于网络爽文,充满怪力乱神主题的草台班子,居然是万众期待的未来之星,就像十几年前毫不起眼的公众号,居然是图文创作的颠覆者。
相比短视频和直播的 " 真实 ",微短剧的命脉是 " 故事 ",是基于生活的二次创作。
红果爆火剧《家里家外》,俨然是大剧《人世间》的微缩版,一反微短剧玄幻穿越的标签,散发浓烈的人间烟火气,也放射出微短剧的价值之光。

2025,微短剧再次按下内容创业的快进键。
04
十年轮回
十年,有共通点,也有差异处。
公众号和微短剧,产品形态都非常简单,符合奥卡姆剃刀原则。
今天公众号还在图文领域发挥主要作用,但产品形态几乎没有改变。简之又简,恰是一个好产品的长寿秘诀。
简单产品背后,是极其复杂的技术迭代。基于微信生态和移动互联网的公众号,版本迭代极快,工具应用层出不穷,微短剧依托新的技术变革—— AI 视频生成,更是日新月异,未来呈现给用户的惊喜将源源不绝。
差异点在于内容创作的复杂度。相比于图文创作,视频创作的系统性要求高太多。图文创作凭一己之力就可成事。微信 " 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 的口号,是妥帖的表述。
微短剧则不然,一个个体,不可能在审美、视觉、听觉、文字、故事、灯光、色彩、演技、技术、节奏等全方位优秀,必须是团队协作才能保证输出。现在风行的个体通过智能体建设微短剧团队的论调,纯属无稽之谈——做个好看好玩的短视频可以,要做微短剧创业,要在极快收看节奏里不断翻陈出新,必须要找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伙伴组团才行。" 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团队 " 才是微短剧创业的正解。
新的技术应用和内容创作,再次坐在一起为未来弹奏。
十年轮回,内容创业已度过寒冬,正迎来春天的第一抹朝晖。

AI 微果酱送福利啦!
我们联合虎嗅 F&M 创新节,来赠票啦❗️
11 月 22 日「AI 重构一切」
大模型之后,中国 AI 的突破口在哪里❓
人形机器人到底能不能成为靠谱队友❓
当 AI 开始写代码,程序员该怎么办❓
量子计算 +AI 会碰撞出什么火花❓
还有具身智能、空间计算、AI 智能体 ......
尽在北京 798 · 751 园区 · 79 罐
快来!11 月 22 日,我们直面真问题❗️
后台私信【虎嗅 F&M 创新节门票】,领取门票兑换码及兑换规则,限量 20 张,先到先得!

商务合作/ 转载合作
(请备注 " 转载 " 或 " 合作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