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10小时前
保障房“十年之困”,民生工程容不得“马拉松”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每经评论员 陈梦妤

2.04 万套保障房,10 年间沦为 " 半拉子工程 ",数万家庭的安居梦也在时光中搁浅。大同市的一则通报,撕开了行业一个未见过光的角落。

根据《中共大同市委关于十二届省委第五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针对 15 个保障房项目 2.04 万套 10 年未完工的问题,坚持 " 一项目一策 " 统筹推进,现已完工 2486 套(其中平城区大庆路北侧、同泉路南侧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 856 套已整体完工);未完工的 18542 套,正在按计划推进建设。

客观地说,通报虽披露了整改进展,但 2486 套的完工量仅占总量的约 12%,剩余 18542 套的等待清单,仍在拷问民生工程的推进效率。

保障房本应是房地产调控的 " 稳定器 ",却在部分地区沦为政策执行的 " 薄弱点 "。保障房的核心价值在于 " 兜底安居 ",但 10 年等待,已足以让孩童长成青年,让期盼新居的老人抱憾离世。

巡视整改带来的 " 一项目一策 " 推进方案,虽让部分项目整体完工,成为破冰的希望,但更值得深思的是:为何非要等到巡视介入,才能唤醒对民生诉求的重视?本应精准落地的民生工程,为何因种种疏漏陷入停滞困境?

保障房建设不是 " 选择题 ",而是 " 必答题 ",其推进效率直接关乎政策公信力。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告别规模化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保障房建设更是被提至 " 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 " 的核心框架之列。从官方数据看,2024 年全国已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房 172 万套(间),2025 年更已明确 " 以需定购、以需定建 " 供给原则。

今年 10 月 29 日的住建部会议再次强调,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完善商品房开发、融资、销售等基础制度,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满足城镇工薪群体和各类困难家庭基本住房需求,因城施策增加改善性住房供给,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更是将房地产相关表述置于 " 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 " 部分,明确提出要 " 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这预示着 " 十五五 " 期间,房地产将更多与民生保障、内需拉动、质量提升紧密结合,成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大同此类保障房建设工程滞后问题,正是检验行业转型成色的 " 试金石 "。

从通报内容看,对于 2.04 万套保障房的下一步计划,大同市已有所动作:对已经开工建设的加快建设进度,对项目实施困难的调整项目实施,对计划通过货币化安置方式解决的加快解决。

这样的整改进展固然值得肯定,但公众更期待的是 " 长效兜底 " 而非 " 事后补救 "。唯有将前期审核做严、过程监管做实、责任追究做硬,才能让保障房真正告别 " 十年之困 "。

比如,将保障房交付率纳入地方考核硬指标,杜绝 " 重开工轻交付 " 的政绩观;从规划审批到资金拨付,建立公开监督平台,避免责任推诿;对开发商资金链断裂、施工方效率低下等问题,建立黑名单制度,并强化市场退出机制等。

没有一个老百姓的 10 年,经得起这种 " 马拉松 " 式的消耗。在为大同市这次通报点赞之后,我们更应直视——剩余 18542 套未完工保障房如何顺利交付,才是真正的考验。

每日经济新闻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房地产 高质量发展 大同 融资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