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汽车 10-31
江淮“阵痛”难止?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国际竞争加剧与高端项目青黄不接,让这家老牌车企在转型路上步履蹒跚。

江淮汽车近日发布的 2025 年第三季度财报,呈现出一幅矛盾的发展图景:在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的同时,净利润却持续亏损。

这份成绩单背后,是一家老牌车企在全球化竞争和电动化转型双重压力下的真实写照。115.13 亿元的季度营收,同比增长 5.54%,却难以抵消 6.61 亿元的单季净亏损。

前三季度累计亏损更达 14.34 亿元。江淮汽车正经历着智能新能源乘用车转型的艰难爬坡期。

增长表象下的盈利困境

表面看来,江淮汽车第三季度 115.13 亿元的营收和 5.54% 的同比增长,似乎传递出积极信号。但深入剖析财务数据,不难发现企业正面临严峻的盈利挑战。

本季度 6.61 亿元的净亏损,加上前三季度累计 14.34 亿元的亏损额,凸显出江淮汽车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

这一现象并非偶然。

今年上半年,江淮汽车实现营业收入 193.6 亿元,同比下降 9.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7.73 亿元,上年同期为 3.01 亿元。

对于上半年的亏损,当时江淮汽车表示,主要系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境外汽车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等影响,出口业务有所下滑。此外,公司的高端智能新能源乘用车项目尚处于产能爬坡期,尚未呈现规模效益。

从销量数据来看,2025 年上半年,江淮汽车销售各类汽车及底盘 19.06 万辆,同比下降 7.54%,其中货车销售 7.95 万辆,同比下降 2.38%;皮卡销售 3.29 万辆,同比增长 15.00%;乘用车销售 6.60 万辆,同比下降 16.12%。

从产品结构看,江淮汽车旗下的 A5 Plus、A5/ 曜、爱跑等车型,虽然在市场上保持了一定能见度,但未能诞生真正的 " 爆款 " 车型。

在竞争白热化的中国汽车市场,缺乏明星产品的车企很难实现规模效应,从而导致固定成本难以摊薄,盈利能力持续承压。

江淮汽车的处境代表了中国许多中型车企的共同挑战:在巨头林立的红海市场中,既无法像比亚迪、吉利那样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实现成本优势,也难以像蔚来、理想那样通过品牌高端化获取溢价空间。

这种 " 夹心层 " 地位,正是其盈利困境的结构性根源。

三面夹击下的突围战

江淮汽车的业绩下滑,并非简单的经营失误,而是战略转型期的必然阵痛。从财报披露的原因来看,企业正面临三方面的严峻挑战。

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导致的出口下滑,击中了江淮汽车的重要增长引擎。多年来,江淮汽车一直是中国汽车出口的主力军之一,但随着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各大车企纷纷加大海外市场布局,境外竞争日益激烈。

江淮汽车的出口业务模式面临升级压力,从单纯的产品贸易向本地化运营转型已刻不容缓。

高端智能新能源乘用车项目的产能爬坡期,则反映了江淮汽车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中的投入周期问题。

如同众多转型中的传统车企,江淮汽车在智能电动车领域进行了必要的前期投入,但这些项目尚未形成规模效益,导致投入与产出失衡。

图片来源:江淮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产能爬坡不仅关乎生产线的运转效率,更涉及供应链管理、产品质量稳定和市场接受度等多个维度。江淮汽车在这一过程中,必然经历一段 " 投入期长、回报滞后 " 的艰难阶段。

江淮汽车的转型阵痛,也是中国汽车产业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在电动化、智能化的行业变革中,没有企业能够轻松过关。

对于江淮汽车而言,当前的亏损并非绝境,而是转型必须付出的代价。关键在于,企业能否在阵痛中找准方向,加速高端智能新能源项目的产能释放,重塑国际市场竞争优势。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江淮汽车 新能源 净亏损 成绩单 全球化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