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啊鲁
前言:
在电脑硬件圈," 隔代升级 " 指玩家不追每代新品,而是隔一两代再换机。这种做法如今已成主流,因为单代提升有限、性价比不高,隔代升级反而体验更明显、成本更划算。它体现了玩家从盲目追新转向理性消费的趋势。

i5-12400 曾在 2022 年以高性价比和低功耗稳居中端装机首选,如今三年后,这一位置由 Intel Ultra 5 230F 接棒。它延续了当年的平衡思路,在 Arrow Lake 架构下全面进化,融合 AI 加速与更佳能效,再次实现性能与实用性的黄金平衡,成为 2025 年新一代中端 " 神 U"。

如果你是 i5 12400 的用户,在想是否值得升级 Ultra 5 230F,今天阿鲁就来实测一番,毕竟两者的规格差距还是蛮大的,相比于 2022 年的 i5-12400,2025 年的 Intel Ultra 5 230F 在架构、能效与智能特性上全面升级。前者采用 Alder Lake 架构,仅有 6 个性能核心,而 230F 基于全新的 Arrow Lake 架构,加入 4 个能效核心,形成 10 核 16 线程的混合设计,在多任务与渲染性能上显著提升。主频方面,230F 的 P 核最高可达 5.0 GHz,缓存也从 18 MB 扩增至 24 MB L3 与更大的 L2,数据吞吐更快。两者虽同为 65 W TDP,但 230F 在相似功耗下提供更强算力,并支持 DDR5-6400 与 NPU AI 引擎,可运行 OpenVINO、ONNX RT 等框架。总体而言,Ultra 5 230F 代表了从传统高性价比处理器向 AI 与高能效时代的中端性能标杆转变。
测试平台介绍:

i512400 的老平台大家已经很熟悉,主要介绍今天的新的测试平台,主板使用的是华硕 ROG STRIX B860-I,不得不说这外包装红黑搭配让电竞氛围拉满!

从名字上就能看出它是 ITX 的板型,别看它麻雀虽小,但用料不俗,8 层 PCB 带来更佳的电气性能!虽然整块板子采用黑色为主色调配以银白色纹理,但看着依旧霸气十足,想必 CPU 供电模块散热片印有大家熟悉的 ROG 败家之眼是重要原因!

几乎是 ITX 板型独有的双内存插槽配置,有着更短的走线,内存超频相比 ATX 板型更胜一筹,华硕 ROG STRIX B860-I 最高支持 OC 9066+MT/S,这完全是得益于华硕独有的 DIMM FIT 和 Enhanced Memory Profile III 技术。最大容量方面支持 128GB。

LGA 1851 插槽的诞生,宣告了 Intel 桌面平台一次彻底的代际更替。经历三代旧平台之后,Intel 全面启用全新架构与接口设计,LGA 1851 成为酷睿 Ultra 系列处理器的核心承载基础。



主板的 CPU 供电方面,在寸土寸金的 ITX 主板上显得尤为重要,除了华硕独有的 8-PIN ProCool 高强度供电接口带来强劲的电力输入外,还有 10 ( 80A ) +1 ( 80A ) +2 ( 80A ) +1 ( 80A ) 相供电,即使你用的是 Ultra9 285K 它也能从容应对,顺带一说 ROG 虽然是价格相对贵点,但用料也是真的好,固态电容采用日本富士通 ( 尼吉康 ) FP5K,即使在 105 ℃高温环境下也有着 5000 小时使用寿命。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即使是 ITX 板型的它也保留有 4 个 SATA3 接口,方便你扩展更多硬盘。而主流的前置 USB3.0、Type-C 10Gbps 接口也是一应俱全。




主板的点睛之作 M.2 散热片相当厚实,STRIX 以拼图形式组合展现,看起来还是蛮有意思,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散热片内部设有导热垫外,M.2 接口底座也同样配有导热垫,毕竟早期 PCIe5.0x4 的固态硬盘发热量还是蛮高的,主板为其配有更周到的散热配置想必是极好的。

声卡部分采用瑞昱 ALC1220P,芯片周围配有液态音频电容用于滤波,针对使用耳机的玩家也不少,因此也加入了盛微先进科技 SV3H712 放大器,可减少来自周围组件的信号干扰,以获取更干净、更还原的声音,THD+N 从 72dB 提高到 83dB。显卡插槽也加入了金属装甲层,大大提升牢固性。毕竟它处于主板 PCB 边缘,当遇到超大超重显卡时候其牢固性就显得至关重要。

华硕 ROG STRIX B860-I 主板背板接口丰富,布局紧凑有序。配备 DP 与 HDMI 显示输出、Thunderbolt 4(USB-C)、USB 20Gbps 与 10Gbps 接口、3 个 USB 5Gbps 与 2 个 USB 2.0、Intel 2.5G 网口、Wi-Fi 7 天线接口,并提供 CMOS 清除键、双音频接口 与 光纤 S/PDIF 输出,满足高速传输与高保真音频需求。

不得不说这 WiFi7 天线的外观还是蛮有型的,看得出来设计师也是在这下了功夫,底座带磁吸设计方便用户将它放置在任何地方。

小主板也有金属背板,除了能加强主板整体结构外,这大大的眼睛和颜值也能起到赏心悦目的作用。

CPU 底座的金属背板也做得份外有质感,密密麻麻的金属元器件

什么?你说这主板明明标注有两个 M.2 接口,咋正面只见到一个?别急,还有一个在背面!这 PCB 后面还印有 FOR THOSE WHO DARE 标语,熟悉华硕 ROG 的人一定知道它,翻译过来就是 " 敢为天下先的人 / 敢于挑战的人 ",它代表了 ROG 品牌的精神:追求极致性能、为敢于突破极限的发烧玩家而生。




内存采用金士顿 Renegade DDR5 6400MHz 16GB × 2,支持 XMP 3.0 和 CL32 低时序,具备银黑色铝制散热马甲,颜值高、散热好。片内 ECC 与板载 PMIC 提升稳定性,双 32 位通道设计大幅优化多核平台的数据效率,兼顾性能与可靠性。由于 i5 12400 对高频内存支持不是很友好,因此其内存运行频率是 DDR5 5600MHz。
性能对比:


Intel Core Ultra 5 230F 以全新的 Arrow Lake 架构 与 3nm 工艺 带来了代际质变。相比 12 代 i5-12400,230F 不仅采用了 6 个性能核 + 4 个能效核 的混合架构,还重构了缓存体系与线程调度机制,使能效与多任务处理能力同步进化。
实际表现中,230F 的 单核性能领先约 19%,多核性能领先约 57%,即使线程数少于 i5-12400,仍能凭借更高的 IPC(每时钟指令数)与智能调度效率实现压倒性优势。这种跃升代表着 Intel 中端处理器正式进入 " 能效与性能双驱 " 的新时代,在日常响应速度、后台并行与综合算力上全面领先前代。


Ultra 5 230F 凭借 Arrow Lake 新架构 + 混合核心设计,在 3DMark 的所有线程测试下,全面压制 12 代 i5-12400,单核提升超三成,多核更是接近 60% 的飞跃。


在 H.264 编码测试中,Intel Core Ultra 5 230F 以 92 明显领先 i5-12400 的 55,性能提升约 67%。得益于 Arrow Lake 架构与 6P+4E 混合核心设计,230F 在视频压缩和多线程调度上效率更高,展现出新一代处理器在 H.264 编码性能上的跨代飞跃。

在 Cinebench 2024 测试中,Intel Core Ultra 5 230F 以单核 130 分、多核 930 分的成绩,明显领先 i5-12400 的 96 分和 630 分,分别提升约 36% 与 48%。


在 V-Ray 渲染测试中,Intel Core Ultra 5 230F 取得 16,974 vsamples,相比 i5-12400 的 12,464 vsamples 提升约 36%。V-Ray 属于真实光线追踪渲染场景,对核心调度与浮点性能要求极高。


在 Blender Benchmark 实测中,Intel Core Ultra 5 230F 在三项渲染场景中分别达到 108.7、71.9 与 50.1 samples/min,较 i5-12400 的 73.9、51.3、38.0 平均提升约 40%。


在 UL Procyon 照片编辑测试中,Intel Core Ultra 5 230F 取得 7,557 分,相比 i5-12400 的 6009 分提升约 26%。在 Photoshop 与 Lightroom 的综合任务中,230F 在图像修饰、批量导出及滤镜加速等环节耗时更短,表现出更高的线程调度效率。得益于 Arrow Lake 架构与 6P+4E 混合核心设计,230F 能在多任务图像处理与 GPU 加速协作中实现更快响应与更高能效,整体编辑体验更流畅。
游戏测试:


在《极限竞速:地平线 5》极端画质测试中,Intel Core Ultra 5 230F 的平均帧率达到 317.8 FPS,相比 i5-12400 的 237.1 FPS 提升约 34%。即使两者均搭配同款 RX 9060 XT 显卡与相同画质设置,230F 在 CPU 模拟与渲染环节均有明显优势。


在《Dirt 5》1080p 极高画质测试中,Intel Core Ultra 5 230F 与 i5-12400 的平均帧率分别为 133.5 FPS 与 134.9FPS,整体表现接近。然而 230F 的最大帧率提升至 218.7 FPS(比 12400 的 163.3 FPS 高出约 34%),帧率波动更平滑,低 1% 与低 0.1% 帧率均略优,游戏流畅度更稳定。


在《古墓丽影:暗影》1080p 极高画质测试中,Intel Core Ultra 5 230F 的平均帧率为 135 FPS,相比 i5-12400 的 131 FPS 提升约 3%,但在细节表现上更为突出。230F 的最低帧从 133 提升至 186 FPS,最大帧更高达 743 FPS(对比 526 FPS),帧率曲线更平稳、波动更小。


在《孤岛惊魂 6》1080p 极高画质测试中,Intel Core Ultra 5 230F 取得平均帧率 133 FPS,相比 i5-12400 的 107 FPS 提升约 24%。此外,230F 的最低帧率也从 91 提升至 115 FPS,整体帧率曲线更加平稳,游戏过程流畅度显著改善。


在《刺客信条:暗影》1080p 极高画质测试中,Intel Core Ultra 5 230F 平均帧率为 50 FPS,与 i5-12400 的 53 FPS 接近,但帧率更稳定。230F 的最低帧率从 30 提升至 38 FPS。


在《CS2》实测中,Ultra 5 230F 平均帧率达到 324.3 FPS,相比 i5-12400 的 283.1 FPS 提升约 14.5%。


在《Ashes of the Singularity》中,Ultra 5 230F 平均帧率 107.7 FPS,较 i5-12400 的 104.5 FPS 提升约 3%,CPU 帧率则大幅领先 24%(152.1 vs 122.6 FPS)。新架构在多线程调度和渲染效率上表现更优,GPU 利用率也从 90.3% 提升至 95.9%,显卡性能发挥更充分,整体流畅度更佳。


在《黑神话:悟空》测试中,Ultra 5 230F 平均帧率 83FPS,较 i5-12400 的 81 FPS 提升约 2.5%。两者的最低帧率均为 71FPS,但 230F 的帧率曲线更平稳、波动更小。
AI 测试:





在 ProcyonAI Benchmark 测试中,Intel Ultra 5 230F 的 AI 性能得分达到 406 分,相比 i5-12400 的 110 分提升约 3.7 倍。测试过程中,NPU 模块(Intel AI Boost)在 OpenVINO 2025.2.0 环境下全程维持约 86% 高负载运行,CPU 与 GPU 几乎无参与,证明推理任务完全由独立 NPU 承担。其平均推理时间显著缩短:MobileNet V3 仅 0.69ms、ResNet 50 仅 2.8ms,相较上一代 CPU 的 1.84ms 与 12.84ms 均大幅领先。凭借原生 AI 加速单元与高效并行架构,Arrow Lake 在轻负载与多模型推理场景下实现能效与延迟的全面突破,正式迈入真正意义的 AI PC 时代。
总结:
从多项测试结果来看,i5-12400 升级至 Ultra 5 230F 不仅是架构迭代,更是一次全面跨代的性能与功能跃迁。传统的 i5-12400 在单核与多核性能上仍属稳健,但面对 AI 计算、视频编码及多线程创作场景,已逐渐显露瓶颈。新一代 Ultra 5 230F 基于 Arrow Lake 架构,带来更高的指令执行效率与任务调度能力,游戏帧率普遍提升 10% 至 25%,多核性能在创作类应用中也明显领先。而更具代表性的,是 NPU(AI Boost)的加入,使其成为首批真正具备 AI 原生算力的桌面级处理器——在 Procyon AI 测试中表现出 3 倍以上的推理性能提升,AI 任务由 NPU 独立承担,大幅降低 CPU 功耗与延迟。

综合来看,从 i5-12400 跨代升级到 Ultra 5 230F,不仅获得了更强的游戏表现和更快的生产力响应,也迎来了 AI 时代的底层算力支持,为未来各类智能创作、AI 视频剪辑与本地推理任务奠定了长期优势。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