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荷兰政府以《商品供应法》为依据,冻结中国安世半导体的全球运营后,英国也将目光投向了安世半导体位于曼彻斯特的芯片工厂。
英国是否会效仿荷兰,采取类似的 " 强制剥离 " 措施?
从当前的动向来看,这种可能性正在不断加大。

10 月 26 日,英国《电讯报》报道称,以前保守党领袖史密斯爵士为首的多名政客公开呼吁政府,要求强制剥离安世半导体的曼彻斯特工厂,理由是 " 技术泄露风险 " 和 " 供应链安全威胁 "。

事实上,这并非英国第一次对安世半导体出手。
此前,英国政府已要求安世剥离其收购的纽波特晶圆厂 86% 的股权,尽管该交易曾两次通过英国的安全审查,但最终仍以追溯性审查为由,强制要求撤资。
这类行为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美国主导的 " 芯片联盟 " 对华科技遏制战略的延续。
荷兰法院的公开文件显示,美国曾要求荷兰政府更换安世半导体的中国籍 CEO,以换取制裁豁免。
同时,英国《金融时报》披露,美国外交官曾直接施压英国政府,要求重新审查中资收购案。
这些背后的博弈表明,欧美国家在对华政策上已形成联盟,试图通过政治化手段打压中国科技企业的发展。
欧美国家的 " 规则性抢劫 " 行为不仅破坏了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原则,还直接威胁到全球供应链的安全。
安世半导体每年为全球汽车产业供应超过 1000 亿颗芯片,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等关键领域。
荷兰的 " 冻结令 " 已经导致部分车企发出生产中断的预警。
而英国纽波特晶圆厂的员工协会则明确反对政府的强制剥离决定,指出安世的投资挽救了大批工作岗位,撤资反而会对英国本土产业链造成严重冲击。
更值得警惕的是,欧美国家的打压手段正在从单一企业制裁,升级为 " 穿透式 " 规则打击。
以美国为首的 " 芯片联盟 " 不仅将目标对准个别企业,还通过联合立法,将中国在半导体、新能源等关键领域的投资纳入 " 系统性风险 " 框架,试图为其强制剥离和技术封锁行为提供法律依据。
这种行为表明,西方国家正试图将 " 规则性抢劫 " 常态化,进一步遏制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崛起。
从长远来看,中国需要推动 WTO 改革,联合新兴经济体共同抵制欧美国家滥用 " 国家安全 " 条款的行为,同时构建去政治化的技术标准联盟,并通过 " 一带一路 " 合作打造美国长臂管辖无法触及的供应链闭环。
只有将 " 防守 " 转为 " 破局 ",才能在全球化退潮与西方霸权护持的背景下,扭转被动局面。
西方国家对中国企业的 " 规则性抢劫 " 行为,暴露了其在全球化进程中维护霸权的本质。
中国必须以更强硬的姿态应对,为维护国家利益和全球经济秩序而斗争。
正如一句古话所说:"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唯有出重拳,才能遏制这股歪风,守住中国企业的核心利益。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