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私域直播快速蔓延的生态中,一种专门瞄准中老年群体的 " 坑老直播 " 模式正在引发法律层面的警觉。小鹅通作为技术与运营能力输出者,其私域大健康业务的扩张,也将自己置于复杂的法律责任讨论之中。
与公域平台不同,私域直播背后是封闭社群与精准触达。商家通过 " 科普讲座 "" 专家义诊 " 等方式吸引老年人进入直播场景,在信任关系建立后推销高价保健品。表面看来只是交易行为,但实质上已包含明显的 " 医疗暗示 " 和 " 情感操控 " 成分。
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凡涉及生命健康领域的商品营销,审核义务与证据责任均会显著提高。《广告法》严格禁止保健品宣称治疗功效,《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要求健康广告须事先审批,而《电子商务法》则强调平台对经营者资质及行为负有审查和制止责任。对老年人实施误导性宣传,还可能触犯《刑法》中的诈骗罪。
在这一框架下,争议焦点转向:小鹅通是单纯技术服务提供商,还是对交易具备管理义务的平台经营者?
从现状来看,小鹅通不仅提供直播技术,还输出社群裂变工具、内容分发机制、交易系统与运营方法论。平台角色已经超越被动连接,而是深度塑造商业链路。例如,当平台给予保健品类直播更多流量与功能支持,是否意味着承担更多审查与干预义务?
法律对 " 平台责任边界 " 的认定正在发生变化。过去通常将责任锁定在直接销售方,而如今监管更强调 " 穿透式管理 ",即只要对违法行为具有明显可预见性且具备技术干预能力的平台,就不能以技术中立为由规避责任。
尤其当受害方为老年群体时,平台的义务将进一步加重。司法实践已出现对平台适用连带责任的案例,监管处罚亦持续升级。在这种环境下,小鹅通若不能建立严格的风控策略与违规打击机制,其法律风险可能逐步累积为系统性隐患。
在 " 坑老直播 " 成为治理重点的当下,企业需要对此有清醒认识——技术场景不再是免责地带,链接老人与健康的业务也不再是低敏赛道。平台越深度参与交易链路,就越需要承担起相应的法定义务。
保障商业增长与维护老年权益,不应是对立关系。法治红线已清晰摆在行业面前。小鹅通能否在监管秩序中找到自己的合规姿态,将直接影响其未来业务走向乃至上市进程。
法律的核心价值之一,是保护弱者。当老年人频繁沦为健康焦虑的买单者时,平台是否尽到应有的审查义务,将是判断一家企业是否负责任的重要标尺。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