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 2025 年 10 月快结束,车市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一个关键时间点 —— 2026 年 1 月 1 日起,已经实行多年的新能源汽车全额免购置税政策,要改成只免一半了。而且想享受这个减半优惠,对车子的技术要求也更严了。这十年的政策优惠一结束,车市立刻有了连锁反应:消费者忙着赶 " 末班车 " 买车,车企也在紧急想办法。可以说,购置税这个政策 " 指挥棒 ",正在推着中国汽车行业从 " 靠政策扶持 " 转向 " 靠技术竞争 "。

这次政策调整的核心很清楚,咱们分阶段说:2024 到 2025 年,买新能源车能全额免购置税,最多能免 3 万块,也就是说只要车子落地价不到 34 万,都能享这个满减;但 2026 到 2027 年,就只能免一半了,最多免 1 万 5。算笔明白账:如果买一辆 25 万的纯电动车,2025 年买能省 2 万 5,到 2026 年就只省 1 万 2 千 5,一下子差了一万多,对普通家庭选车影响不小。
更重要的是,想拿这个减免优惠,车子得先过 " 技术关 ":比如插电混动(包括增程式)的车,纯电模式下至少得跑 100 公里;纯电动车呢,车越重,对耗电量的要求越严(只有三排座或者性能特别强的车,要求会稍微松一点)。哪怕是 2025 年底前已经在优惠目录里的车,也得重新达标,才能继续享受优惠。
政策一改,车市马上有了动静。消费者这边明显在 " 赶窗口期 ":对于消费者而言,2025 年四季度被认为是购买新能源汽车的 " 黄金窗口期 "。此时购车既能享受全额购置税减免,又能抓住车企为清理库存推出的大幅促销。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 今年 10 月上半月,车市集客情况相比 9 月上半月上升 35.4%,较 9 月下半月上升 12.3%";订单情况相较 9 月上半月上升 13%。另一组数据显示,今年 9 月汽车消费指数为 88.9,环比实现增长。业内专家介绍称,9 月汽车消费指数高于上月,意味着 10 月汽车销量会超过 9 月,实现环比上升。
不少热门车型要等 45 周才能提车,很多人怕明年多花钱,都急着下单。但不是所有新能源车都受待见:10 万左右的便宜插混车最难受,买这类车的人对价格特别敏感,而像一些热门车型的低配版纯电只能跑 55 到 70 公里,刚好没达到新要求,明年买就得多交购置税,不少人可能就不买了。
反而燃油车趁机喘了口气:现在买 2.0 升以下、裸车价 30 万以内的燃油车,购置税也能减半(按 5% 收)。比如买一辆 20 万的燃油车,能省 8850 块,对在乎价格的人来说,这段时间买燃油车也挺划算。
面对这个变化,车企已经拿出了三套应对办法,形成 " 兜底补贴 "" 技术升级 "" 库存清理 " 三管齐下的格局。
先说说 " 补差价 " —— 就是车企自己掏钱,不让消费者因为政策变动多花钱。比如蔚来针对新款 ES8 说,只要 2025 年底前订车,如果因为厂家原因导致车子 2026 年才交付,最多能给 1 万 5 的车价减免;理想也跟上了,10 月 31 日前订 i6 的用户,提车时会直接减尾款,把购置税差补上,刚好抓住家庭用户怕多花钱的心理。小米汽车推出的《跨年购置税补贴方案》显示,在 2025 年 11 月 30 日 24 点前完成锁单的消费者,因小米汽车的原因需在 2026 年完成开票交付,可享受跨年购置税补贴。极氪、问界、深蓝这些品牌也都这么干,把补差价的截止时间定在 10 月底到 12 月底,就是想催大家赶紧订车。其实车企这么做也有苦衷:像小米 YU7 PRO 这类新车,要等 42 到 45 周才能提车,如果不补差价,年底订车的人明年提车时得自己交购置税,很可能会退订。
除了临时补差价,车企更看重长期的 " 技术升级 "。蔚来则借着政策对换电车型的 " 照顾 " 发力 —— 它的 " 车和电池分开买 " 模式,比如整车 30 万(里面含 10 万电池),计税的时候按 20 万算,直接省 1 万,成了政策的直接受益者。
传统车企也在动:上汽、长安、吉利这些大厂,都在推 " 大电池、省油发动机、智能控电 " 的新款混动车型,慢慢把那些纯电跑不远、没电时油耗高的老款车换掉。不过增程式车型有点麻烦,因为能量转换时损耗多,想把没电时的油耗降下来,技术上难度更大。就连燃油车企业也在调整:集中推 2.0 升以下的主力车型,再优化配置,尽量保持竞争力。
但这过程中也出了些小问题:一方面,车企为了抢订单,悄悄搞降价,虽然发改委和市场监管总局已经发文不让乱定价,但年底要冲销量,还是有品牌暗地让利,可能会引发更激烈的价格战;另一方面,有些经销商故意夸大政策,把 " 明年只免一半购置税 " 说成 " 明年购置税全收 ",就是想趁机把库存车卖掉,让消费者糊里糊涂下单。这种短期的 " 抢客户 " 操作,和政策想推动行业长期升级的方向刚好相反,也能看出行业转型时的 " 阵痛 "。
站在 2025 年底回头看,购置税优惠减少其实是必然的。现在每个月买的新车里,新能源车占比已经连续 5 个月超过一半,2025 年全年估计也能占一半。这说明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从 " 需要扶持的幼苗 " 长成 " 能独立竞争的大树 ",再全额免购置税,国家税收压力太大,政策调整是早晚的事。
接下来的时间里,车市会有三个明显变化:第一,行业会 " 大洗牌 " —— 大概 10% 没达标的车型不能再享受补贴,那些没核心技术的小品牌可能会被淘汰,混动车型以后拼的就是谁技术更硬;第二,技术方向会更集中 —— 纯电动车不再比 " 谁跑的远 ",而是比 " 谁更省电 ";混动车型要往 " 纯电跑得远、没电油耗低 " 的方向升级,增程式车型得先解决油耗高的问题才能站稳;第三,政策可能还会调整,比如中汽协就建议,2026 年购置税按 3% 收(比现在的减半更优惠),2027 年按 7% 收,给行业一个更平缓的过渡时间。
对于有购车计划的消费者,在 2025 年剩余时间内购车,可以同时享受三项关键利好:全额购置税减免、可能的国补政策、车企清仓优惠。同时,买车得兼顾 " 当下省钱 " 和 " 长期划算 ":买新能源车,先确认这辆车在不在《减免税目录》里,纯电续航、耗电量够不够标准,;想锁定补贴,得看清车企补差价的规则 —— 比如 " 最晚什么时候订车 "" 如果交车晚了,责任算谁的 "。应密切关注 2025 年 12 月 12 日这一时间节点。根据新政,不符合要求却拟列入 2026 年第 1 期《减免税目录》的车型,应在此日期前完成申报,这可能意味着此后不符合新标准的车型将逐步退出市场。买燃油车的话,优先选 2.0 升以下、裸车价 30 万以内的车型,能享减半优惠,但别信经销商说的 " 明年购置税全收 ",避免被忽悠买库存车。
对车企来说,这次购置税变动,其实是行业从 " 靠政策喂饭 " 转向 " 靠市场赚钱 " 的必经之路。就像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说的,更严的技术要求会逼着车企升级电池和混动系统,最终既能让行业进步,也能让消费者买到更好的车。
2025 年底车市的热闹劲儿,等 2026 年政策落地后会慢慢平静。但购置税优惠减少不是结束,而是中国汽车行业真正靠技术和全球对手竞争的开始。那些早早就升级技术、懂消费者需求的企业,以后在 " 油车电车公平竞争 " 的赛道上肯定更有优势;而中国车市也会借着这次转型,从 " 卖得多 " 变成 " 卖得好 ",完成关键的跨越。
展望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但经历了购置税政策调整这一重要考验的企业,必将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技术创新将成为制胜的关键,成本控制将成为生存的基础,用户体验将成为差异化的核心,国际化布局将成为增长的引擎。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新时代,唯有那些真正具备核心技术优势、深刻理解用户需求、善于把握市场机遇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引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