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世半导体是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产品对于汽车电子控制装置至关重要。若其半导体产品的供应中断问题不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则将迅速传导并波及(德国的)汽车产业,甚至可能引发生产停滞。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一直与受影响的企业、行业、联邦政府以及欧盟委员会保持联系。目前的重点应该是找到快速且务实的解决方案。"
几天前,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希尔德加德 · 穆勒(Hildegard Müller)在一份紧急声明中如此表态。而据他本人的说法,目前他正与整个协会一起四处联络与求助,希望各方专注于 " 快速且务实的解决方案 "。

德国车企:我 TM…… 你荷兰惹事为啥牵连到我?
上月末本月初,针对安世半导体的归属与控制权,荷兰政府突然发难,宣布 " 冻结 " 了本属于中国上市企业闻泰科技全资控制的资产,而安世半导体荷兰方面,也在几位高管的筹划下,不断通过荷兰司法渠道 " 背刺 " 自己的资方。
此举引发了中方的反制措施。本月初,针对荷兰的行为,中国商务部启动限制措施,收紧了安世半导体在中国生产的特定成品部件和子组件的出口渠道。
由于安世半导体全球近七成的封装测试产能需要通过中国相关渠道完成,尤其是在广东东莞拥有大型封装工厂,上述措施可谓掐住了蛇的七寸,使得一手谋划此事的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部长文森特 · 卡雷曼斯在公开节目中表示 " 此事已经上升至最高层级进行磋商 ",就将会设法与中方负责相关事务的官员展开对话,以谋求解决问题。

文森特 · 卡雷曼斯:为什么你们中国人既不肯老实认栽,更不愿意奉上股权,甚至居然敢反击?
一周前,C 次元曾经针对安世半导体被荷兰官方 " 强制接管 " 的事件有过推送(插入链接《" 强制接管 " 安世半导体,荷兰政府为自己挖下万丈深坑》)。彼时,笔者曾经感叹于这边的苦主闻泰科技 " 完全控股控了个寂寞 "。
然而目前随着大量新消息的出现,更多侧面信息的完整呈现,整个事件似乎出现了相当程度的 " 反转 "。
反制的恰到好处
10 月 4 日,针对荷兰政府搬出出台于冷战时代的法律,悍然对安世半导体这个属于中国企业的资产采取 " 干预 " 的行为,中国商务部采取应对措施:禁止其中国子公司及分包商出口部分组件。

尽管这个措施看似仅仅很简单一项,甚至不涉及任何外国实体,但直接锁住了本次作乱的主体,并直接引发了作出 " 冻结 " 决定的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乃至整个荷兰政府的恐慌。
也许有朋友并不理解,为什么禁止国内的分公司便可以完成对局势的控制?
想要了解目前国内对安世半导体采取的措施,必须对这家企业的主要产品有概略的认识,并且对其生产和供应布局有所认识。
先说产品的部分。安世是一家长期致力于各种非先进制程的 " 基础 " 半导体器件开发与生产的企业。其核心业务主要为各种功率器件以及基础 IC(集成电路)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核心功率器件包括各类大功率场效应管。涵盖低压到高压等各级产品,为高性能电动汽车三电系统、高功率充电桩、光伏逆变器、通讯基站等不可或缺的产品,同时工业场景、算力中心也必须采用。

安世半导体生产的功率器件,不但在汽车产业内市场稳固,也广泛用于算力中心
在大功率产品之外,安世半导体也提供各种小信号用场效应管、基础的二极 / 三极管,以及静电保护器件。各类优化损耗以及加强抗电磁干扰的 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工业电机驱动、光伏逆变器、不间断电源以及高性能焊接设备等等。
安世半导体同时还提供各种逻辑 IC 与模拟 IC,这些产品在计算设备、通信基础设施、汽车电子系统(域控)中运用广泛。
谈完了产品,就得说生产和供应的问题了。在原有的体系里,上述所有产品的晶圆加工部分,均在欧洲完成。两个晶圆工厂分别位于德国汉堡以及英国曼彻斯特,但侧重点略有不同。汉堡工厂专攻小信号用场效应管等器件,产能在该领域问鼎全球。而曼彻斯特工厂,主要负责加工的,是大功率场效应管。

安世半导体汉堡晶圆工厂
但半导体产业不是只有晶圆加工,其后端测试和封装亦是不可或缺的。而安世半导体很多独到之处,恰恰在于其掌握的先进封装技术。
各种车规级大功率场效应管由于存在极大的散热需求,并且追求极致的可靠性,必须采用先进的铜夹片封装技术。为此安世半导体开发了部分先进封装技术,例如 CCPAK1212(12 ✖ 12mm 铜夹片表面贴装)封装工艺。CCPAK1212 可以将一个高功率场效应器件成品的几何尺寸,控制在 2.5mm ✖ 12mm ✖ 12mm 的体积内,同时散热效率较以往提升三成。

CCPAK1212 工艺,能保证器件散热需求的同时,体积足够紧凑
此外针对小信号场效应管,也有较为独到的无引脚封装法 MicroPak,相比传统封装方式减小了 75% 的面积,满足了许多对器件所占主板面积有极致要求的消费电子产品的需要。
而区别于晶圆加工产能集中在欧洲的情况,紧跟测试后的封装产能,接近七成由专门在东莞建设的封测工厂来完成。剩余部分,则位于马来西亚芙蓉与菲律宾卡布尧的工厂。
也就是说,所有在欧洲完成加工的晶圆必须整片运抵东南亚与中国的后端工厂,测试合格后切割并封装。中国商务部的禁止出口命令,看似只卡住了从中国方面的产品输出,但实际等同于将接近七成的产能拢在手中。
事实上,芙蓉与卡布尧的工厂各自有其侧重。芙蓉工厂只负责小信号器件以及 IC 器件的封装业务,大功率器件的封装属于卡布尧工厂,两家东南亚封测工厂提供的产能,只占到三成左右。

东莞封装厂内部
而且,唯有东莞工厂是 " 全能 " 的,而且拥有足够的产能——换而言之,拥有足够充足的存货,而且目前已经被 " 禁止出口 "。
不存在悬念的博弈
德国当地时间 10 月 20 日,一则消息涉及汽车产业的消息一度引起恐慌——
因安世半导体的芯片供应中断,大众汽车计划降低其沃尔夫斯堡总部工厂的产量,预计首先会停止高尔夫生产,随后途观的生产也可能中断。

虽然是乌龙新闻,但也足以说明业界的恐慌
这实际是一则以讹传讹后遭到扭曲的乌龙消息。根据大众集团官方的说明,停产相关车型确是事实,但这本来就是早就排定的计划,目的是 " 计划中的库存盘点措施 ",并且将在一周后恢复正常生产。
毕竟通过上文大家已经基本清楚了,安世的产品主要可能波及的是新能源汽车相关领域。尽管现阶段燃油车也需要用到相当数量的小信号场效应管、二极 / 三极管乃至于各种基础 IC 产品,特别在目前这个座舱全面智能化层面。然而这类器件毕竟各方存货不少,而且经历了三年前的 " 缺芯 " 风波,其实各个供应商均有各自的替代方案。
而在我们这边,国庆长假之后,当消息刚刚见诸媒体那几天,确实有国内企业担心供应问题试图加价囤货。然而正如前面说过的,由于商务部的禁令,使得目前绝大多数存量产品都被留在了自己手中。
实际上,在更加全面了解事情经过以及各方所掌握的资源以及各自的处境,笔者感觉目前处于弱势地位的实际是荷兰安世方面。甚至某种程度上,将其处境描述为 " 被挤到了墙角 " 也并不为过——自己逼死自己。

尽管安世半导体一直标榜自己是 " 垂直整合 ",其晶圆加工产能也位于欧洲,看似与控股方闻泰科技各自抓住了两头。但实际上前面已经说过了,安世半导体的产品属于基础领域,不需要什么先进制程。而闻泰科技也已经在上海建设了自主控制的晶圆工厂,并且已经能够稳定生产。
根据荷兰方面庭审记录内容,荷兰安世方面对闻泰科技指控 " 公司治理缺陷 " 的主要理由就是——安世半导体前首席执行官张学政被指强迫安世向其控制的位于上海临港的鼎泰匠芯工厂,下达远超实际需求的 2 亿美元晶圆代工订单。而根据实际业务需求,该业务周期可供分配给外部的订单,只有 7000 万 ~8000 万美元的价值。
关于鼎泰匠芯的信息,其实是公开的。该实体下属的晶圆工厂,位于上海临港片区,拥有 12 寸晶圆加工线,并且通过了车规级功率半导体的认证,主要生产 MOSFET、Power IC 等功率器件和集成电路产品,提供多种技术节点的可定制工艺服务。

就产品供应链而言,闻泰科技凭借这座工厂,只靠中国本土即可构成闭环

另外,该工厂已经于 2023 年一季度正式投产并启用,其最大产能为每月 12 万片晶圆。作为对比,由荷兰安世方面控制的汉堡与曼彻斯特晶圆工厂,目前只能使用 8 寸甚至 6 寸线。
换句话说就是,这种额外产能扩张若非牺牲汉堡、曼彻斯特两家工厂的订单,便是闻泰科技方面因为某种目的在超量订购。考虑到后端封测方面,芙蓉工厂和卡布尧工厂的产能占比并不大,且各管一摊。则东莞工厂的控制权,等于是决定了某种结果。
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目前闻泰科技可以完全掌握的临港晶圆工厂,实际是有过加工和生产经验的。毕竟,本来就不是什么先进制程的加工业务,况且此前 " 强迫 " 得来 2 亿美元的订单,也意味着工艺、流程等全部被交到手中,队伍也已经得到了充分地锻炼 ……
所以,就目前较为全面呈现的这些信息来看,既然事情已经发展到了你搞 " 冻结 ",我回敬 " 禁止出口 " 的这一层了,真正急到跳脚的到底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明摆着的。
安世半导体截至本次风波前,其产品在全球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市场中份额约 19.2%,全球排名第三位。其中用于汽车产业的效应管产品市占率 22.5%。而在车规级场效应管以及二极管等细分领域,市占率进一步增高,超过 25%。此外,其在小信号二极 / 三极管、静电保护器件方面,出货量全球第一,逻辑 IC 市场份额全球第二。

安世的产品虽好,但一来并非不可替代,二来这边也能闭环生产——还是荷兰那边率先玩 " 抢 " 的。更何况,你的市场不都在我这里么,赚钱的时候怎么不响?
附带要提一句的是,中国作为安世半导体最大的单一市场,而且还贡献了该公司约一半的营收。至于欧洲及中东非地区,占比为 23.36%,至于美洲更只有 9.25%。
想必有人会觉得奇怪——
为何这么一家研发和半数供应链都位于欧洲的企业,能够在这两年如此高强度追求芯片产业自主的潮流下,在本土车规级半导体供应链中谋得如此江湖地位?
道理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它是被闻泰科技这家中国企业百分之百控股的呀!这可不就是典型的把平台当自己本事的活生生案例啊。至于教训么 …… 可不就来了么?
" 从直接管理角度,东莞运营受荷兰主体管理;但上市公司子公司、分公司的整体利益最大化是首要原则。" 不久前,闻泰科技董事长杨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她同时也强调,安世半导体 80% 终端产品出货在中国大陆,其中 70% 来自东莞这座工厂,10% 来自第三方封测厂。
现阶段,既然荷兰方面敢玩这种 " 赘婿反杀 " 的戏码,那么针对这种不知好歹的存在,来一个 " 自主闭环 " 措施,便是是当务之急。为此,杨沐在采访中也有过明确说法:
" 公司内部已进行较多前期准备,包括推进国产替换等行动,以减少供应链风险,整体上在供应链层面已有不错的措施落地,包括国产计划。我们第一优先是确保安世业务稳定,重点是中国这边(安世公司的)业务稳定;正积极评估中国供应链闭环。"
虽说东莞封测工厂的具体控制权,按照原来的体系是归属荷兰安世半导体的,但既然你那边都已经搞了那么一堆 " 冻结措施 ",我们自然也就不必客气了不是吗。
是的,你安世荷兰大可以继续指责闻泰科技张学政,数年前就筹建鼎泰匠芯,试图转移产能。然而目前发生的这一切,不正反证了当初这手防备之合情合理。甚至,还应该称赞张先生一句 " 先见之明 "!
当然咯,荷兰安世那边对于由自己一手促成的这个绝境,应该也是有认识的。其不久之前还发出公告,变相恐吓用户不要使用中国安世这边提供的器件产品。这无能狂怒的嘴脸,可说是简直了。

现在压力传导安世与荷兰政府这边啦。而且吧,时间可真的不多啦 ~
后人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经验与教训的总结有很多,而其对那次浩劫的开始,则有过这样一句深刻到毒辣的评语:对于选择发起战争这件事,纳粹带着一种 " 只有他们能炸别人,而别人却不能反过来炸他们 " 的天真幻想。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