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今年全国爱卫会将健康体重管理纳入健康中国行动,这个曾分散在健身房、保健品店、医院营养科的 " 碎片化 " 领域,迎来国家级治理的顶层设计。
对此,市场早已给出强烈呼应。华经产业研究院指出,2024 年中国减肥行业市场规模约为 4744.5 亿元。更严峻的现实是,权威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我国 18 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达 34.3%、肥胖率 16.4%,2030 年成人超重肥胖率或升至 65.3%,健康需求与市场潜力的深度交汇,正推动赛道进入规模化发展期。

在此背景下,10 月 22 日,方舟健客携手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打造的"健康中国 · AI+ 体重管理先行"研讨会适时落地。这场于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办,聚焦监管、学术、企业协同的国家级对话,在搭建出减重领域首个跨主体交流平台的同时,亦为 AI 赋能体重管理划定安全与标准边界。
而会议背后,更是折射出方舟健客企业价值与资本预期的双重升温。
一方面,今年最新中期财报显示,公司净利润已实现扭亏为盈,"AI+H2H" 商业模式进入兑现期。另一方面,各大券商机构如花旗发布研报给予 " 买入 " 评级及 8.5 港元目标价,进一步预示市值增长空间。
站在健康中国战略与商业价值的双重风口,这场研讨会既是行业标准化的起点,更可能成为其资本价值释放的关键契机。
黄金赛道的底层逻辑:需求刚需与技术适配的双向奔赴
体重管理的价值早已不局限于 " 爱美需求 ",而是延伸到慢病预防的公共卫生领域。肥胖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病的核心诱因,让赛道正从 " 可选消费 " 变成 " 刚需领域 "。
《2025 世界肥胖地图》显示,全球肥胖成年人口数量将从 2010 年的 5.24 亿增加至 2030 年的 11.3 亿,增幅超过 115%。聚焦中国,2025 年 41% 的成年人属于超重标准,9% 的成年人更是达到肥胖,预计 2030 年中国成人超重 / 肥胖人数将超 5 亿。而若按中国本土诊断标准,这一数字还会更高。
但传统服务模式根本无法满足肥胖所导致的相关慢病诊治需求,譬如医生坐诊时间有限,没法持续跟踪用户饮食、运动等行为;健身教练缺乏医疗知识,难以规避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减重风险。
这种刚需性需求与 AI 技术形成天然适配。减重所需的持续行为干预、动态营养指导,恰好能通过 AI 数据分析能力实现精准响应。AI 的价值便不再是 " 炫技 ",而是成为打通医疗评估、方案生成、行为干预、用药安全的闭环连接器。
方舟健客的布局正踩中这一核心逻辑。依托杏石大模型搭建的五大专项智能体和五大 AI 应用,其实现 "AI+ 减重 " 生态全流程赋能。
两大系统相互协同,五大专项智能体(AI 知识智能体、AI 导诊智能体、AI 预问诊智能体、AI 医生助理以及 AI 电子病例智能体)构建出覆盖慢病管理全生命周期的闭环式服务体系。而五大 AI 应用(AI 用药助手、AI 健康管家、AI 医生助手、AI 学术助手和 AI 搜索)则分别针对临床与患者端的特定场景,在用药指导、患者教育、诊断辅助及医学文献查询等领域实现实时精准干预。
公司的这一 AI 创新成果更是荣登《Nature》新闻头版,作为《Nature》首次报道中国医疗的 AI 大模型及企业,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认可直接印证了其技术的行业领先性。

从商业模式来看," 技术 + 服务 " 的模式,是 AI 在慢病管理中落地路径最短、商业回报最确定的范本。
对此,海外企业已经给出验证。例如美国多专业远程医疗平台 Hims & Hers Health,在 2025 财年第一财季实现收入 5.86 亿美元,同比增长 110.67%,净利润达 4948.50 万美元,同比增长 344.69%),用高增长证明 AI 减重的商业化潜力。

(图:Hims & Hers Health 财务数据及历史表现)
回到中国市场,在《" 体重管理年 " 活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支持、5 亿超重人群庞大基数,以及高数字化接受度的环境下,这些条件或更利于 AI 体重管理模式的普及及变现,同时也让方舟健客的生态模式,更具爆发潜力。
生态壁垒与盈利验证:方舟健客的领跑密码
在减重赛道潜力成为行业共识的当下,方舟健客的领跑优势从何而来?方舟健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谢方敏博士道出了核心:" 我们选择在此时将‘ AI+ 减重’作为战略重点,并非突发奇想,而是我们在‘ AI+ 慢病管理’领域的能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水到渠成’的战略延申。" 换言之,其优势并非源于单一技术,而是建立在已盈利、可复用的生态壁垒之上。这与多数仍在探索模式的玩家形成本质区别,也是其能快速落地 "AI+ 减重 " 的核心底气。
财报显示,2025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 14.94 亿元,同比增长 12.9%,不仅成功扭亏为盈斩获 1250 万元净利润,经调整净利润更同比增长 16.8% 至 1760 万元,标志着其 "AI+H2H" 模式进入商业化兑现期。
不可否认,在切入减重领域前,方舟健客已跑通 " 技术 + 服务 + 盈利 " 的完整闭环。
支撑盈利的,是难以复制的生态根基。
于用户端,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公司平台已积累 22.9 万注册医生、5280 万注册用户,其中月活用户增速达 34.4%,付费用户复购率更是高达 85.4%。数据背后是方舟健客在慢病管理领域多年深耕的结果。成熟的医患互动机制、稳定的用户信任关系,早已通过市场验证,而这些恰恰是减重服务最需要的用户基础。
供给端,公司与超过 1650 家供应商、980 多家制药企业建立合作,已打通诊疗、用药、健康管理的全链路,无需为减重场景重新搭建供应链体系。
而 AI 技术作为生态 " 催化剂 ",能够将方舟健客此前慢病管理中验证过的 AI 预问诊、AI 健康管家等成熟能力,直接复用到减重场景。这种 " 生态复用 + 技术赋能 " 的组合,既省去了从零搭建的时间成本,更因有盈利模式托底,大幅降低试错风险。
另外,在此次大会上,方舟健客获授 " 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副会长单位 ",亦进一步印证了其生态模式的权威认可度。
在笔者看来,方舟健客的 "AI+ 减重 " 可以看作是在盈利生态上的深化延伸,其推进速度、商业确定性,远非 " 从 0 起步 " 的玩家可比,这正是赛道领跑者的核心特征。
结尾
对市场而言,这场减重大会不仅是一次行业对话,更在进一步凸显方舟健客 " 领跑者 " 地位的同时,释放出 AI 减重从 " 单点创新 " 走向 " 全域规范 " 信号。
当健康体重管理成为全民共识,方舟健客以协同创新破解行业痛点,随着健康中国战略深化与商业生态复用,其资本价值与行业影响力,仍有更大释放空间。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