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若干年后,当我已经垂垂老矣必须要回首这一生的时候,我一定会想到 2025 年 10 月 19 日的那个早晨,天空将雨未雨,空气湿冷,我裹挟在三万多人的人流中,从西安的钟楼下跑过。钟楼的城楼上,几个全身披挂的秦腔演员们,正激昂地演唱着。城楼上高昂的旋律,伴随着城楼下铿锵的脚步。

那一天,2025 西安马拉松赛如期举行,参赛的 38000 人,都看到了钟楼的与往不同,听到了钟楼上的秦腔;南大街东大街上加油的西安人,也看到了之前从来没见过的钟楼上的秦腔;住在钟楼饭店的游客,也一大早在这秦腔声中醒来,不管是激动也罢嫌吵闹也好,总是留下了人生中可能也就遇到这么一次的珍贵记忆;哪怕是没有在现场附近的,漂泊外地的游子,抑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外地人,通过各种网络媒体刷到了这个场景,看到万人阔步从钟楼秦腔下奔腾而过的场景,也禁不住激动不已。
很多西安人都说,钟楼上唱秦腔,多少年看到的第一回啊。南门喷泉,钟楼秦腔,这怕是西安迎客的最高礼仪了,西马,着实是走心了。
作为人生首个全马就奉献给西马、或者说西马成就了我人生首个全马的参与者,对西马的走心,我觉得自己还是有发言权的,丰盛的参赛包和完赛包就不说了,完备贴心的补给也不说了,沿途的女将击鼓和古乐表演也不说了,就这钟楼上的秦腔,让我,还有许多人,一下子就破防了。
而且,还是二次破防。
二
那天早上从钟楼下跑过的时候,还没有特别强烈的感觉。一方面,眼神不好,老远就听到钟楼上有唱腔,也看到了上面有影影绰绰的人,都没想到是演员早早就在上面挂装开唱,助威西马,另一方面,当时刚跑开进入了状态,全身心都是在奔跑的忘我之中,看到周围的人朝钟楼上招手,也就跟着朝钟楼上招手。
真正让我动容的时候,是比赛已经结束两天以后。
因为是第一次跑全马,加之跑前空间所限没能好好热身跑后又累得一塌糊涂没好好拉伸,当天晚上腿就不是我的腿了,膝盖倒是没啥感觉,就是两个大腿的腿面,疼成了痛,僵成了硬,生生成了一个阶段性的残疾人。
腿疼便干不了别的事,天气又冷哇哇得不行,只能窝床上刷手机。刷得百无聊赖连平时不太刷的抖音都刷上了。作为一个跑步爱好者,又刚刚跑过西马,抖音给推送的自然很多都是和西马相关的内容。
刷到了挣了 75000 美元奖金的冠军和 30000 美元的亚军,羡慕得不行,知道咱这辈子是和这无缘了。
又刷到了一个个的破三大神和活力满满激情澎湃的官兔,一样羡慕得不行,也知道咱这辈子是和这无缘了。
也刷到了一个个和我一样普通的跑友,一律点赞留痕,也算是同一片天空,同一个爱好,同一路缘分。

直到,一个画面,伴随着亲切、热辣、透心的声音,跃入眼帘,冲进耳洞,一个年近半百的老汉,竟然也一下子绷不住了。
三
视频的画面,是钟楼上的生旦净丑,钟楼下的万人奔腾。
声音,是要人命勾人魂的秦腔。

大概是年龄大了的缘故,每一次听到这个乡音,都有一种悲怆的感觉。那声 " 祖籍陕西韩城县 " 的唱腔一起,一下子就唤醒了一个老陕人心中的五味杂陈。
尤其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到,7 位演员站在清晨的湿冷中,还专门在脚下垫了高高的台子,依栏面向钟楼下奔跑的蓝色海洋招手,为运动的生命唱响中国最古老的秦音,这苍劲深邃的音韵,穿透刚刚醒来的城市,穿越千年的历史,让人群沸腾,让空气沸腾,让心潮沸腾。
这是一种礼,西安给每一个奔跑的生命最高的礼遇。
但是,这更是一种情,一瞬间让文化和体育、让动和静、让古和今、让历史和今天、让天南和海北、让 " 曾经沧海难为水 " 和 " 九天阊阖开宫殿 ",深刻融在一起的催情剂。

而我,就在这奔跑的人群之中。钟楼上的秦腔,正在为我而唱。
也正在为每一个奔跑的人而唱。
同样是在抖音上刷到的,一个山东的女跑友,完赛后接受采访时说起跑西马的感受,专门、特别强调了从钟楼下跑过时,看到城楼上的演员,听到他们的演唱,因为激动," 胳膊上都起了鸡皮疙瘩 "。当采访者告诉她这就是秦腔时,她的眼睛里都充满了光," 啊,这就是秦腔啊,太燃了!"" 我一定还要来跑西马!"
一定还要来跑西马,绝不仅仅是这个山东跑友一个人的愿望。我原来以为这次西马跑完了就没遗憾了,但是,却发现留下了最大的遗憾——没有在钟楼下,好好地听几句秦腔,没有好好地,和钟楼的秦腔拍个照。为了弥补这遗憾,西马,以后不跑也得跑。
四
我从小是听着秦腔长大的,但是,小时候一点都不喜欢听秦腔。每当父母把广播调到秦腔的时候,心里是一万个不情愿,却又不得不被动听。那时候,听不懂,也没感悟。
即便村里每年的庙会,把县剧团的班子请到简陋的戏台子上,我在台下,名曰看戏,实际上也不过是凑热闹,买零嘴。
不知道从哪天起,突然就喜欢上了秦腔。或许,就是从外地几年后重新回到西安开始的吧。
走在城墙根下,遇到唱秦腔的,总忍不住停下来听上两句。回到老家,听到父母的收音机里正放着秦腔,便很自然地跟着一起听,甚至,在手机上刷到了秦腔,都会停下来看完一个片段。哪怕有些唱词并不能完全听清楚,但是,一点也不妨碍那声音直穿肺腑,直击灵魂。
和我同样感觉的人,一定不在少数。
就在一个钟楼秦腔抖音的评论里,不止一个人说出类似的心声。
点赞互动最高的一条,是一个浙江的 IP,他说,额回呀 …… 马地皮 …… 辞职,回呀!中间,还有一个泪水长流的表情。

这个兄弟,一定是漂泊异乡的三秦游子,看到这画面,听到这声音," 背不住了 "。千万别认为 " 马地皮 " 三个字是粗鲁的陕骂,这正是从内心迸发出的思乡恋土里最复杂最真实的情感。
" 背不住 " 的,何止他一个。一个个回复说,走河南把我捎上,走合肥把额捎上,到云南来把我接一哈 …… 老陕的真性情,都一个个被这钟楼上的秦腔唱醒了,也唱哭了。
或许是我爱屋及乌对乡音最亲近最上心吧,就全当是我爱屋及乌对乡音最亲近最上心吧,在我所听过的所有戏曲中,唯独秦腔,能勾人的魂,能要人的命。唯独秦腔,能唱尽人生的悲欢离合,又能唱开人世的大开大合。当那二胡一响,每个人的悲欢离合,都被这戏唱得淋漓尽致,当那锣声一响,又能让每个人的悲欢离合,融化到这世间的大开大合里。
西安的城墙下是西安人的火车。那年,我坐着这火车从西安的城墙下离开,带着闯荡天下的少年壮志告别这个生长了十八年的城市。但终究还是在数年之后回到了这个城市,或许,就是因为听到了秦腔的召唤。
你可以认为我和那些诸多听到秦腔就想回家的陕西人没出息,但是,你一定要认真地在钟楼下听一回秦腔,你就一定能听到,这不仅仅是流传千年的最古老的戏种,更是用灵魂的嘶吼把这个民族的魂和根,千年传唱了下来。听着秦腔,你再想曾经的大唐长安,再看今天的世界西安,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来源 / 今西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