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 10-21
中国风电巨头明阳智能,142亿投向英国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文 | 预见能源

10 月 12 日,明阳智能公告拟斥资 15 亿英镑(约合 142 亿元人民币)在苏格兰建设英国首个全产业链风电基地的消息,在全球能源圈激起千层浪。

这不是中国风电企业首次出海,却是中国风机制造商在欧洲高端市场布局的里程碑事件,从单一设备出口到全产业链扎根,从技术输出到标准共建。对于总市值约 382 亿元的企业而言,这笔投资堪称豪赌。

在这 142 亿元投资的背后,明阳智能看中的不仅是英国市场,更是整个欧洲乃至全球海上风电的未来。

全球战略布局,打造欧洲海上风电中心

据明阳智能公告,这项投资将分三个阶段推进,覆盖从制造到全产业链的布局。

首期计划建设风电机舱与叶片制造厂,预计 2028 年底实现首批投产,第二期将扩建生产线,加速英国漂浮式风电技术的规模化生产,第三期则进一步扩展至控制系统、电子设备及其他关键部件的生产制造。

这种 " 从基础部件到核心系统 " 的规划,既响应了英国 " 供应链本地化 " 政策要求,更构建了难以替代的竞争壁垒。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服务英国、欧洲及其他非亚洲市场的海上风电中心,推动明阳智能成为全球海上风电产业的重要参与者。

明阳智能此次大手笔海外投资,背后有着深层次的战略考量,是市场、技术与政策的精准耦合。英国市场的吸引力,本质上是 " 确定性需求 " 与 " 结构性机遇 " 的双重叠加。

从市场维度看,英国及欧洲海上风电市场正在迅猛发展。2024 年,英国新增了 1.2GW 海上风电装机,是欧洲最大的海上风电市场。

而且,根据英国《2030 年清洁电力行动计划》,其海上风电装机目标将从当前水平跃升至 43-50GW,这意味着未来五年将释放超 30GW 的增量空间。

然而,英国政府设定的目标是到 2030 年海上风电装机 50GW,目前仅完成约 15GW。如果没有引入外部的新制造能力,这一目标几乎无法达成,这为明阳智能提供了市场契机。

从技术维度看,明阳智能借此可将先进的海上风电技术引入北海区域,加速漂浮式风电技术的商业化进程。

选择苏格兰作为落脚点,暗藏供应链效率的精密计算。选定的阿德西尔港紧邻北海风场集群,这里不仅是英国规划的浮式风电核心枢纽,更具备大型设备运输的天然港口条件。最重要的是,北海地区被认为是漂浮式海上风电的理想试验场,而明阳智能的漂浮式技术正是其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明阳智能的欧洲市场布局,不同于中国风电产业 " 集群化 " 发展的成熟生态。英国本土供应链存在关键部件产能缺口,尤其是漂浮式风电所需的专用齿轮箱、控制系统等核心组件,长期依赖进口。

另外,从政策层面看,英国政府为加速本国海上风电落地,已简化 13 个海上风电项目的环保审批流程,允许通过海洋保护区置换平衡生态影响,为项目落地扫清了关键障碍。

行业变革,中国风电的 " 全球化 2.0" 时代

明阳智能的这次投资,代表中国风电企业在全球高端市场迈出了重要一步。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的《2024 年全球风机市场份额》报告,明阳智能以 12.2GW 的新增装机容量位列全球风机市场第四位。这表明中国风电制造商已具备参与全球竞争的实力。

与此同时,2025 年上半年,明阳智能营业收入为 171 亿元,同比增长 45.33%。

公司表示,营收增长主要是风机销售数量增加所致,这表明其在规模扩张的同时,也在持续提升市场占有率。

而此次明阳智能的英国布局,正意味着中国风电全球化从 " 产品出口 1.0" 迈入 " 产业扎根 2.0" 的新阶段。

在此之前,中国风电企业的海外扩张多以设备销售为主,即便在海外设厂,也多局限于组装环节,核心部件仍依赖国内供应。

这种模式在欧洲 " 碳关税 "" 供应链审查 " 等政策日趋严格的背景下,已显现增长瓶颈,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统计,2024 年上半年中国风机出口价格比欧美低 28% 左右,部分项目因 " 本地化率不足 " 错失竞标机会。

全产业链出海模式将重塑全球竞争格局。明阳智能的示范效应可能引发连锁反应,金风科技、远景能源等同行已在欧洲布局,若跟随推进制造基地建设,中国风电产业将形成 " 技术标准输出 + 本地化制造 + 供应链协同 " 的新优势。

对英国而言,这一投资同样具有战略价值,基地预计创造 1500 个直接岗位,后期或新增 1500 个就业机会,更能填补本土漂浮式风电产业链空白,助力其实现 " 清洁电力超级大国 " 目标。

这种 " 企业需求 " 与 " 国家战略 " 的契合,为中英能源合作提供了新范本,此前晶科储能 140MWh 液冷项目在英落地,已印证中国新能源企业 " 技术 + 服务 " 输出模式的可行性。

其漂浮式风电技术若能在北海实现规模化应用,有望打破欧美企业在该领域的垄断。目前全球已投运的漂浮式风电项目中,西门子歌美飒、MHI Vestas 占据 70% 以上份额,而明阳智能的 18.8MW 机型已具备技术代差优势。

风险暗藏,前行之路并非坦途

明阳智能的这笔数额巨大,且长达数年的投资,也面临着多重风险。

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首当其冲,英国脱欧后贸易政策仍在调整,欧盟对 " 非市场经济体 " 企业的审查日趋严格,若未来出台更严苛的技术壁垒,可能增加项目合规成本。

美国政府在 6 月份已就中国风机制造商参与英国海上风电场建设一事向英国政府表达了关切,并污蔑中国公司的设备存在安全风险。尽管中国驻英使馆回应称这种说法 " 完全没有根据 ",但地缘政治的博弈让这场商业合作蒙上不确定色彩。

运营管理的复杂性不容小觑。欧洲劳动力成本是中国的 3-4 倍,苏格兰风电人才储备虽较充足,但高端技术人才仍存在缺口。此外,跨文化管理、环保合规等问题同样棘手,英国对海洋生态保护的要求远高于中国,项目需建立更严苛的生态监测体系,这可能大幅度推高建设成本。

财务压力需要精细化管控。15 亿英镑投资中,首期 7.5 亿英镑需在 2028 年前投入,而公司 2025 年上半年净利润仅 6.10 亿元,自由现金流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如何平衡投资节奏与资金安全至关重要。

一方面可通过 " 分期投入 + 订单绑定 " 降低风险,即根据英国风电项目招标进度调整产能释放节奏。

另一方面可借助英国政府的绿色金融工具,如苏格兰国家投资银行的低息贷款,优化融资成本。国金证券研报指出,若海外订单持续落地,明阳智能的海外业务有望在中长期贡献较为可观的业绩弹性。

明阳智能的 142 亿英国布局,是一次 " 模式创新试验 ",探索中国新能源企业从 " 制造大国 " 向 " 产业强国 " 的转型路径。从北海的海风到全球风电产业的格局,这场跨越重洋的投资,既考验着企业的战略定力与执行能力,更折射出全球能源转型的必然趋势。

北海的风正起,中国风电的全球化新篇章,才刚刚翻开第一页。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英国 中国风 供应链 产业链 苏格兰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