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寒冬周期中,隆基绿能换了个战场继续 " 卷 "。
9 月以来,各大光伏企业在海外签单消息密集爆出。根据已披露的信息统计,隆基绿能共斩获 5 个项目,成为海外业务 " 签约王 "。
在此阶段,《中国企业家》相继采访了隆基绿能董事长、总经理钟宝申,以及隆基绿能副总裁兼首席战略官张海濛。与过往 BC(背接触式电池)长期占据话题 C 位形成反差,他们的关注点都在出海和如何 " 破卷 "。
5 月,隆基绿能公布了一个消息—— " 双元老 " 之一的李振国辞去董事、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职务,之后将主要负责研发和科技管理工作。
在不少行业人士看来,这不算一个好时机。刚刚度过的 2024 年无比艰难,这家来自陕西的光伏巨头亏损高达 86.18 亿元。而随着 BC 产能在今年开始爬坡,他们已经准备向市场主流产品 TOPCon(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发起 " 反击 "。
一个季度之后,并没有呈现出 " 大刀阔斧 " 状态的隆基绿能,反而拿到了市场结果。
光伏行业仍处在 " 寒冬 " 中,今年产品价格频创新低,行业亏损加剧。钟宝申此时再聊 " 竞争 "" 价格战 " 也是切中痛点。" 竞争会导致产业价格下跌,但通常竞争是因为产品、方案没有差异化。当你提供有差异化、能真正解决客户问题的产品,就能摆脱低价竞争。" 钟宝申说。
他和团队也不再执着于最熟悉的路径——依靠技术颠覆取得胜利。9 月,隆基绿能被曝出参股了储能企业苏州精控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时正在接触并考虑收购另一家储能企业。
而在去年,当全行业涌入爆发式增长的储能赛道时,隆基绿能是少数没有动作的头部公司。他们把氢能作为 " 第二增长曲线 ",这受到行业和二级资本市场的诸多质疑,甚至被定义为 " 战略失误 "。
按照钟宝申的逻辑,隆基绿能正在从产品导向转向解决方案导向,那么当 " 光储一体化 " 成为行业共识,储能产品就不可或缺。
李振国和钟宝申是坚定的 " 技术致胜 " 逻辑,他们在意 " 第一性原理 ",习惯用 " 本质 " 和 " 未来 " 来做决策依据。这在 2004 年选择 " 非主流 " 的单晶硅作为技术路线时表现得淋漓尽致,隆基绿能借此在 2020 年首次登顶出货量全球第一,并在随后两年蝉联榜首。后来选择 BC,也是因为它在技术路线创新上吃过甜头。
可是这次不同。去年,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提到,此次行业波动造成的亏损规模远超以往。张海濛也向记者表示,这轮周期调整过程比想象的要久。
如果对应的是一场持久战,那么隆基绿能就不能仅仅只 " 卷技术 "。这在国际市场上尤为明显,随着战略权重不断提高,出海已成为另一张 " 明牌 ",与之前的产品出海相比,当下复杂程度高出了不少。
钟宝申说:" 我们过去出口产品,现在开始考虑输出解决方案,比如矿山大型微网系统、小型系统,还开发了 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产品。" 在他描述中,隆基绿能的目标是未来每一栋建筑都能天然发电。
他还提到,这并非为了 " 躲避 " 国内竞争,而是公司的必经之路。光伏生来就具有全球属性——它虽因欧洲的市场需求诞生,又因中国产品更具备竞争力,从而拓展了全球市场," 本质上是开拓一个全新的市场疆域,并不是过剩产能输出 "。
9 月出海战的告捷,势必会让钟宝申更加明确 " 技术 + 出海 " 的 " 双卷 " 路线。他希望换个 " 卷法 ",不能只卷技术。
" 光伏正迎来多路线并进的新阶段,唯有持续突破边界,才能在全球能源竞争中保持主动。" 他说。
虽然理想丰满,现实却依然骨感,隆基绿能必须要能成为这轮周期调整后继续坐在牌桌上,才有机会打出自己的 " 王炸 "。
度过 " 隧道期 "
进入 2025 年,国内光伏依旧在 " 三九天 " 里。公开数据显示,2025 年第一季度,31 家 A 股上市光伏主产业链企业整体净亏损达 125.8 亿元,亏损幅度同比增加 274.3%。
张海濛将这种现象解读为同质化的结果," 光伏产业因过去几年的需求高增长,持续的高景气,导致投资建设了大量同质化产能,供需失衡,价格大幅下跌。"
他提到,这种过剩并非均匀分布,而是集中在同质化产品上。尤其是激烈的价格战下,一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会突破质量底线,引发市场上 " 劣币驱逐良币 ",损害行业长期竞争力。
" 内卷 " 依旧是各家光伏企业面对的首要难题,它们都在焦灼地等待局面改善。例如隆基绿能的老对手晶科能源,其分析由于上半年政策窗口期带来的抢装需求,下半年国内整体装机预期出现明显下降,终端收益率不确定将导致部分项目推迟。
隆基绿能管理层近几年不断强调自己的解法——技术创新。他们认为解决内卷的出路不在于 " 拼价格 ",而在于 " 拼技术 ",光伏产业要破内卷,就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在行业看来,隆基绿能在价格战上一直都相对 " 克制 "。
即便是它为此经历了一段 " 隧道期 " ——根据第三方市场机构 InfoLink 近日发布的数据,2025 年上半年,在前五大电池片供货商(通威股份、中润光能、英发睿能、捷泰科技和爱旭股份)中,TOPCon 电池片出货占比高达 88.3%,BC 则不足 1%。
而去年隆基绿能研发投入约 50 亿元,占当年营收比重提高至 6.07%,同期晶科能源的研发投入占比为 4.77%。
直到今年,"TOPCon 和 BC 谁的成本更低 " 才不再是行业关注重心。从市场节奏看,相较于 TOPCon 价格的下探,BC 尚处在冲刺阶段,甚至已经拥有可观的溢价空间。
" 去年,隆基绿能在欧洲集中式市场市占率第一,价格不错。" 钟宝申提到,分布式结合屋顶的新产品在一些国家和区域可以溢价 50%~150% 销售。
张海濛向记者透露,据多家第三方机构数据,BC 在国内市场较 TOPCon 溢价 9%~13%。在欧洲市场溢价更明显,工商业场景溢价达 35%,户用场景溢价更是高达 114%。
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沈文忠教授分析:" 光伏产业界已经认识到 BC 技术的优势和潜力。预计未来三至五年内,随着‘朋友圈’越来越大,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会比想象得更快。"
与前几年最大的区别是,隆基绿能管理层不需要再解释 " 为什么全力押注 BC",而是更多讨论具体 " 时间表 " —— 2026 年,隆基绿能计划把国内电池产能全部切换为 BC 产能。
根据隆基绿能的规划,今年下半年,BC 开始进入从 1 到 10 的放量阶段。钟宝申也提到,到 9 月,绝大多数地区的分布式订单中,BC 的占比能够提高到 50% 以上。
市场开始关注 BC 的盈利节点。去年上半年,隆基绿能出现 52 亿元巨额亏损,从 " 光伏茅 " 变为行业 " 第一亏损大户 "。很长一段时间内,行业都在质疑 BC 到底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到现阶段,隆基绿能财务报表显示亏损收窄,但依旧没能扭亏。在张海濛看来,今年上半年,在绝大多数企业净利润同比下滑或亏损增加的情况下,以隆基绿能、爱旭股份为代表的 BC 技术路线企业实现亏损大幅收窄," 展现出新质生产力在产业转型中的核心价值 "。
他的观点很直接," 任何行业都如此,技术领先的差异化将是企业能否在激烈竞争中存活并胜出的核心。"
钟宝申则给出了具体时间:" 预计四季度公司主营业务将实现扭亏为盈,主要是通过组件产品毛利提高的路径来实现。"
" 扩路 "
隆基绿能要走的另一条路就是出海,但逻辑与早年间的产品出海并不完全相同。
早在 2015 年,隆基绿能就启动了海外市场战略。仅一年,它就在马来西亚市场落地海外生产基地,布局硅棒、硅片、电池片与组件制造,成为全球首个垂直一体化的制造基地。
" 中国新能源走出去是创造新市场,不是堵别人的路。"钟宝申说,目前隆基绿能已经到了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阶段,围绕一个标准的制定,涉及技术方向、水准、客户要求等方方面面的工作。
这需要在更复杂的维度和场景中解决问题。钟宝申举了几个例子,隆基绿能参与了澳大利亚普利斯通太阳能汽车竞赛,比利时车队用的就是 BC 产品;在泰国给农产品加工基地的屋顶装光伏,以解决电力不足问题;有些海岛过去用柴油发电,超过两元的度电成本,光伏微网系统建好后,电力成本下降了一半。
用他的话说,隆基绿能现阶段更多是通过融入、合作、服务,来解决当地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产品。" 从商业角度看,是从产品出口转型为服务生态搭建,甚至带动当地投资及整体生态发展。" 钟宝申说。
海外的确是个大市场。根据 SMM 报告,在中性预期下,未来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仍将增长,2025 年全球市场规模或达 546GW,预计到 2030 年,这个数字将达到 710GW 左右。
钟宝申对 BC 未来在全球市场的发展信心十足," 我们完全有能力在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下,进行全球化产品的推广。"
隆基绿能 BC 上的海外布局也在提速。4 月,它与合作伙伴达成协议,将在南美洲销售超过 100MW 的 BC 组件;5 月,它与 ENGIE、中国电建三方合作,在巴黎签订超 1GW 的订单;9 月,它又与澳大利亚福德士河集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将为该集团在西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业务提供光伏组件 ……
截至 2025 年上半年,隆基绿能 BC 产品对外销量中约 45% 发生在海外市场,且 4.77% 的毛利率远超过国内的 -4.21%。
对此,张海濛提到,中国光伏产品虽然在一些市场面临多重贸易壁垒——当地有本土化制造要求,但 BC 产品在海外享有显著溢价,国际市场愿意为高质量、高技术产品支付溢价。
不过统计数据也显示,受到海外部分地区政策及法规的影响,今年上半年我国光伏组件的出口放缓。其中,对欧洲、中东、南美洲地区的出口分别同比下降 12.3%、14.9% 和 16.8%。
这在钟宝申看来是暂时的。例如针对本土化制造的要求,他提到从社会需求看,全球没有 " 排斥 " 中国产品的国家," 因为我们做得足够好,能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
" 有些地方愿意为本土制造付出更高价格,企业应该充分考虑,只有深度融入当地,发展才可持续。" 钟宝申强调,企业经营合规是第一要求,隆基绿能会根据当地政府、民众的要求,用不同模式去发展。
他并未详细透露公司海外战略,但提到了几个地区:中国新能源出海是帮助缺乏电力资源的地区改善民生,隆基绿能的技术方案让非洲、中东、南美等缺电或无电地区用上了清洁电力,进而获得了教育、医疗和水资源保障。
张海濛也表示,未来几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仍将持续保持增长潜力,也会有爆发性的增长机遇,它们存在于技术突破带来的应用场景扩展和局部新兴市场。例如近两年,巴基斯坦等市场的高速增长,以及分布式光伏、光储一体化等新场景所带来的新增长点。
钟宝申认为,过去的电力能源体系所能接纳的光伏风电已到了极限。接下来需要体系化变革,最终才能实现社会全面绿色化——用可再生能源满足百分之百的用电需求。
这意味着光伏行业或许要迎来更大面积的升级,甚至牵扯到商业模式,这也对应着更多维度的竞争。钟宝申需要更有耐心,他得先让公司重新走上增长路径,继而再去想办法打赢之后的那场大仗。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