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6 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发声,指责俄罗斯在对乌克兰发动空袭时使用了大量高科技武器。
这些武器包括 " 匕首 " 高超音速导弹和近 500 架攻击型无人机,而泽连斯基的愤怒主要源于这些武器中包含来自中、美、英、德、日、韩等国的零部件。
这一指控不仅引发广泛关注,也让西方国家的制裁效果再次成为争议焦点。
泽连斯基表示,俄罗斯每枚 " 匕首 " 导弹中含有 96 个外国零部件,而无人机的零件总量更是超过 10 万个。
他点名美国德州仪器和亚德诺半导体,称这些企业生产的电子元件被用于俄军的 " 天竺葵 " 无人机和导弹系统。
同时,他还指出英国企业的微处理器直接控制了俄军无人机的飞行轨迹。
这一系列指控不仅涉及俄罗斯的军事供应链,也让西方国家的制裁措施遭到质疑。
泽连斯基的发言显然不仅是为了揭露供应链漏洞,更是一种政治策略。
他希望通过公开指责向西方盟友施压,要求他们加码制裁俄罗斯。
他表示乌克兰正在准备对那些 " 帮助俄罗斯 " 的个人实施新制裁,同时已经将限制零部件供应的计划递交给合作伙伴。
他期待即将召开的七国集团制裁协调员会议能够制定一个系统性方案,以确保制裁的有效性。
然而,这番言辞也暴露了西方制裁的局限性。
尽管西方国家已经对俄罗斯实施了多轮经济和技术制裁,但显然并未完全阻断俄罗斯的军事供应链。
全球化时代的供应链复杂且难以追踪,零部件在国际贸易中流通的路径涉及多个国家和企业,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制裁失效。
泽连斯基试图通过指责盟友来转移战场局势的不利局面,但这一策略是否有效仍存疑。
泽连斯基的指控背后还有更直接的原因——乌克兰战场局势的持续恶化。
据报道,俄军此次空袭精准打击了乌军燃料供应中心、" 海马斯 " 火箭炮储存点,以及部分军工企业的能源设施。
这些打击不仅削弱了乌军的反击能力,也让乌克兰的民生压力陡增。
随着冬季临近,能源设施受损可能进一步加剧民众的生活困境。
面对国内的压力,泽连斯基急需找到 " 替罪羊 ",将局势不利归咎于外部因素,而非乌军自身的防御漏洞。
值得注意的是,泽连斯基还将中国列入所谓的 " 零件黑名单 ",声称中国的正常贸易间接支持了俄罗斯的军事行动。
这一指控被认为是政治操弄的典型案例。
中国外交部早已明确表示,中俄之间的正常贸易符合世贸规则,否认对俄军事行动提供支持。
泽连斯基的言辞很可能是试图借中国话题向西方施压,同时转移焦点,掩盖乌克兰自身的战场困境。
总之,这场指控更像是一场复杂的政治博弈。泽连斯基试图通过 " 供应链 " 话题获取更多国际支持,同时转移国内压力,但全球化供应链的现实让这一策略充满挑战。
在俄乌冲突的复杂局势中,乌克兰需要的不仅是盟友的支持,更是对战场局势的冷静分析和有效应对。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