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在成都传媒集团东郊记忆的三层红砖墙下打卡 " 成都 " 二字,当研学的小学生围着经历沧桑的雷达天线好奇追问,当 " 唐宫夜宴 " 的歌舞在曾经的老厂房里响起——东郊记忆这片潮趣满满的文创园区,曾经藏着中国电子工业最 " 燃 " 的过往。
10 月 3 日晚 22:46,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频道《遗迹有奇迹》系列纪录片的《追光逐梦》深度聚焦东郊记忆,带领观众穿越时空,重温那段 " 以血肉筑科技长城 " 的岁月,见证工业遗产的 " 追光 " 新生。
从 " 空中长城 " 到 " 万家荧幕 "
东郊记忆的前身,是 1958 年诞生的国营红光电子管厂,代号 "773"。这个看似普通的数字,承载着建国初期 " 保家卫国 " 的紧迫使命——彼时美国 U-2 高空侦察机凭借 2.7 万米的飞行高度,频繁闯入我国领空,而我国雷达探测上限仅 8000 米。
" 必须造出能‘盯紧’ U-2 的雷达!" 原红光军品厂厂长陶明章带领团队接下紧急任务:研发测高雷达的核心部件 " 电子示波管 ",将无形电波转化为可见图像。最终经过努力,中国首支测高雷达电子示波管诞生,探测高度突破 3 万米!1962 年 9 月,我军依靠这款雷达精准锁定一架 U-2 并一举将其击落。
陶明章至今能脱口而出关键部件型号 "23SS34D",这是红光人用热血铸就的 " 空中长城 "。
雷达奇迹未歇,红光厂又扛起 " 让电视走进万家 " 的重任。1958 年中国首台黑白电视机诞生,但核心显像管依赖进口。仅仅一年后,红光厂就成功试制出首支黑白显像管,后续又攻坚彩色显像管技术。
从此,十几户围坐看一台电视、调屋顶天线的场景,成为 70 后、80 后的温暖记忆——中国电视产业的 " 荧幕之光 ",从红光厂照亮千万家。
锈带变秀场,老厂房的 " 追光 " 现在时
时光流转,随着产业变革,红光厂陷入困境,红砖厂房沉默在岁月里。
这些刻着 " 科技报国 " 印记的遗迹,不该被尘土掩埋。2009 年,园区转型启动,确立核心原则—— " 不破坏历史,不辜负记忆,更要让老厂房活起来 "。
园区坚持 " 修旧如旧 " 原则,让工业记忆以可触可感的方式留存:三层红砖墙完整保留原貌,墙面斑驳的纹理间藏着岁月痕迹,如今已成为千万游客打卡的城市地标;843 雷达天线矗立在园区核心区,1958 年出厂的摇臂钻床陈列在展示区,这些工业遗存不再是冰冷的器械,而是研学课堂上的 " 活教材 "。孩子们围着设备听讲解员讲述红光厂的过往,历史与当下在此交汇。
东郊记忆园区相关负责人曾表示:" 活化不是改造,是‘对话’ "。在不破坏遗迹本体的前提下,园区以创意为笔,为老空间注入新活力:仓库遗留的玻壳被改造为带灯光的反锥形装置,夜晚亮起时如同悬浮的星光,成为园区热门网红打卡点;原高温玻璃车间凭借高挑空、大跨度的空间优势,转型为专业剧场,汉文化主题餐秀在此上演时,古典歌舞与工业风建筑碰撞出独特韵味。
此外,巴洛克音乐与红砖墙的交响、皮影光影秀的非遗创新、小众乐队的 live 演出,让老厂房不断焕新。昔日红光厂创造雷达管和显像管的奇迹,如今东郊记忆又上演成功转型、浴火重生的奇迹。
奇迹连连的东郊记忆,追光始终不停
东郊记忆园区已构建起多元业态生态圈,满足不同群体需求:引入 Brandy Melville 西南首店,吸引年轻潮流爱好者聚集;设置国潮市集,汇集手作、文创、美食等摊位,成为周末休闲热门地;年均举办超 1100 场文化活动,从小众乐队首演、亲子研学手工课,到非遗传承人手技艺展示,覆盖全年龄段客群。
数据显示,去年国庆期间,东郊记忆园区单日接待游客超 14 万人次,2024 全年游客量突破 1760 万,已然成为四川文旅领域的 " 流量担当 "。
2025 年上半年,东郊记忆园区已接待游客近 920 万人次(日均超 5 万人次),同比增长 10.5%,外地游客占比超五成,年轻群体占比超八成。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约 1200 场次,整体营收突破 9 亿元。截至目前,国庆假期首两日,园区累计接待游客超 22 万人次。
至于东郊记忆的 " 流量密码 ",或许核心即在于 " 追光 " 精神的传承——过去,红光人追逐 " 国防之光 "" 科技之光 ",以坚韧打破技术封锁,如今,园区运营者追逐 " 文化之光 "" 生活之光 ",让工业遗产承载更多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0 月 3 日晚 22:46,《遗迹有奇迹》的《追光逐梦》已如期播出。老厂房红砖墙下,陶明章老人抚摸雷达天线的瞬间,与年轻人在潮流市集里欢笑的鲜活场景交织出现,更让观众读懂:所谓 " 奇迹 ",不过是一代代人接过 " 追光 " 的接力棒,从未停止脚步。
片中,园区所有方成都传媒集团董事长,成都传媒产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母涛表示," 我们要适应现在社会发展的趋势和人民群众消费习惯的改变,努力为人民群众打造一个适应他们消费需求的文创园区,通过丰富多元的消费场景和消费业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是作为国企应有的职责和担当,更是一种任重道远、上下求索的使命感。
此次央视纪录片对东郊记忆的聚焦,不仅记录下一座园区的蜕变历程,更传递出核心信念:无论时代如何变迁," 朝着光的方向前行 " 的精神,永远值得铭记。
而在东郊记忆园区里,过去与未来的相遇,也始终值得期待。
(本文图片均来自央视截屏图)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