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度商业 11小时前
“扫地僧”吴泳铭:从写代码到掌“尖刀”剖出新阿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文 | 张佳儒

编辑 | 刘振涛

北京时间 2023 年 12 月 1 日,美股收盘,阿里巴巴市值被拼多多短暂超越,失去美股市值最大中概股宝座。当时,有舆论认为,这是阿里没落的标志。彼时,马云罕见发声:" 祝贺拼多多,阿里会变,阿里会改。"

两年后的今天,阿里向外界证明,阿里确实会变。截至 2025 年 9 月 30 日,阿里美股市值 4262 亿美元,较两年前近乎翻倍;港股市值突破 3.3 万亿港元,年内涨幅 120%,市值创下近 4 年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这轮增长背后的核心动力,并非大众熟知的电商基本盘,而是曾经的 " 配角 " 阿里云。

8 月底披露的 2025 年二季报显示,阿里云为核心的云智能集团单季收入达 333.98 亿元,同比增长 26%,这一增速创下近三年来的各报告期最高纪录。

阿里云的战略价值不仅体现在营收增长上,更在于为阿里抢占 AI 时代的全球技术话语权。如果说电商业务定义了阿里的互联网时代,那么 "AI + 云 " 的深度融合,正在重新定义阿里的智能时代。

支撑阿里云实现 " 加速度 " 突破的关键人物,正是阿里第一代程序员,阿里史上技术背景最深厚的 CEO 吴泳铭。

1999 年,马云召集 " 十八罗汉 " 在杭州湖畔花园勾勒互联网蓝图时,身着白上衣、戴着眼镜的吴泳铭就坐在马云身旁,是最早跟着马云 " 闯江湖 " 的人。

2023 年,从代码世界走出的吴泳铭,在阿里深陷质疑时临危受命,果断战略调整,将阿里云业务打造成阿里的一把 " 尖刀 ",划掉阿里没落的标签,剖开阿里业务结构的旧格局,为其开辟出一条锚定 AI 时代的新赛道。

" 扫地僧 " 吴泳铭," 加减法 " 改造阿里云

阿里巴巴公司内部有花名文化,创始人马云的花名是 " 风清扬 ",前董事长张勇的花名是 " 逍遥子 "。吴泳铭也有花名,叫 " 东邪 ",但在外界印象中," 扫地僧 " 更能体现他的特质。

吴泳铭为人十分低调,不显山不露水,很少在公众面前露面,但在阿里的发展历程中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称为马云最信任的人之一。

吴泳铭与马云的交集早于阿里巴巴创立。1996 年,刚从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的他,便加入了马云彼时的创业项目 " 中国黄页 ";1999 年马云在杭州创办阿里巴巴时,毕业仅三年的吴泳铭继续追随,出任技术总监。

从简历看,吴泳铭在阿里体系内还担任过支付宝首席技术官、阿里妈妈总经理、淘宝首席技术官、阿里搜索、广告及移动业务负责人、阿里健康董事长等重要职务,在技术、管理两个领域有两把 " 刷子 "。

2023 年,吴泳铭职业生涯迎来转折,当年 9 月 10 日,阿里管理层大变动,吴泳铭出任阿里 CEO,正式从阿里分支业务的管理者,跃升为统筹阿里全局的核心高管。

与吴泳铭一样迎来转折的,还有阿里云业务,吴泳铭对阿里云实施了 " 加减法 " 的改造。

一方面,阿里云的战略价值持续 " 做加法 ",地位跃升至与电商基本盘并驾齐驱。

吴泳铭出任阿里 CEO 后,亲自担任阿里云董事长兼 CEO,并明确提出 " 用户为先 " 和 "AI 驱动 " 两大战略。其中," 用户为先 " 锚定电商基本盘,"AI 驱动 " 则以阿里云为核心载体,将 AI 技术作为驱动集团未来发展的关键引擎。

另一方面,吴泳铭同步为阿里云的业绩与估值包袱 " 做减法 ",扫清其专注技术突破与高质量增长的障碍。

就在吴泳铭上任半年前,时任阿里董事长兼 CEO 张勇推动阿里启动了 "1+6+N" 组织变革, "1" 是阿里巴巴集团,"6" 是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国际数字商业、菜鸟、大文娱等阿里的六大板块业务。

张勇表示,"1+6+N" 中具备条件的业务集团和公司,未来都有独立融资和上市的可能性。此后,阿里还宣布了阿里云、菜鸟、盒马的上市计划。

吴泳铭接任阿里 CEO 后,叫停了阿里云在内的三个上市计划。2023 年三季报,阿里明确表示,面对不确定的环境,不再推进阿里云的分拆,专注建立云智能集团可持续增长的模型。

企业推进上市过程中,短期业绩稳定性与估值预期是投资者关注的核心,这往往要求业务在短期内呈现更亮眼的增长数据与盈利表现,以满足资本市场的评判标准。

而当时的阿里云显然尚未完全适配这一要求。2023 年三季度,阿里云为核心的云智能集团收入为 276.48 亿元,同比仅增长 2%。

卸下业绩与估值的包袱后,阿里云才能更从容地推进业务结构优化,主动减少低利润率的项目式收入,将资源集中投向高价值的公有云服务与 AI 技术攻坚,这一调整也为后续业务质量提升与盈利能力改善奠定了基础。

" 尖刀 " 阿里云,剖出 AI 时代新阿里

吴泳铭对阿里云的改造,堪称影响阿里走向的关键 " 手术 "。当时,阿里的挑战异常严峻,拼多多、快手、抖音的崛起不断对阿里基本盘的电商阵地发起挑战。同时,阿里市值处在历史低点,几个月后被拼多多超越。

更具警示意义的是,2023 年 5 月下旬,马云召集了淘天集团各业务负责人开会,会上他以诺基亚和柯达举例,认为一个企业从行业标杆到死亡,半年到一年就足够了。

正是在这样的 " 生死考验期 ",阿里迫切需要一把 " 尖刀 "。这把 " 尖刀 " 既能刺破传统业务增长乏力的困局,又能在 AI 时代的全球竞争中撕开突破口。

阿里云显然成为了最合适的选择。从 2023 年到 2025 年的同期业务数据对比中,这把 " 尖刀 " 的威力已然显现:

2023 年二季度,阿里营收 2341.56 亿元,阿里云为核心的云智能集团营收 251.23 亿元,同比增长 4%,营收占比 10.73%。到了 2025 年二季度,阿里云智能集团收入同比增长 26%,在阿里各大业务板块增速排第一,成为阿里增长引擎,营收占比增长至 13.49%。

短短两年,阿里云从 " 跟着跑 " 变成了 " 领着跑 ",变化肉眼可见。

阿里明确表示,云智能集团这一增长势头主要由公共云业务收入增长所带动,其中包括 AI 相关产品采用量的提升。AI 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八个季度实现三位数的同比增长。

在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加码 AI 的背景下,阿里云的 " 尖刀 " 锋芒,更体现在对 AI 时代技术话语权的争夺上。

根据 IDC 的报告,2025 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上大模型调用量方面,火山引擎以 49.2% 的市场份额位居中国市场第一,阿里云占比 27%,位列第二。

另据国际调研机构 Omdia 数据,在 AI 基础设施和云计算网络方面,2025 年上半年,中国 AI 云市场中,阿里云以 35.8% 的份额位列第一,超过 2 至 4 名总和。

尽管不同调研机构的统计口径存在差异,但两组核心数据足以印证阿里云在国内 AI 云市场处在 " 第一梯队 "。

仗还要打,刀还要继续磨。

吴泳铭在 2025 年云栖大会上的表态,揭示了阿里云更宏大的野心。他明确阿里云的全新定位为 " 全栈 AI 服务商 ",并首次提出终极目标:在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基础上,迈向能自我迭代、解决气候与能源等重大问题的超级人工智能(ASI)。

为支撑这一愿景,阿里启动了 " 土豪式 " 的投入计划:未来三年将投入超 3800 亿元用于云和 AI 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这一金额超过过去十年投入总和。

从早年服务内部的 " 技术配角 ",到如今重构集团业务格局的 " 核心主角 ",阿里云剖出了一个以 AI 为核心、以云为底座的 " 新阿里 "。

AI 时代方兴未艾,未来的吴泳铭和阿里云,还得接着拼。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阿里 马云 阿里云 阿里巴巴 吴泳铭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