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之家 昨天
黄仁勋开炮ASIC注定失败!周鸿祎:黄仁勋错了 他是在偷换概念 这是商业模式的降维打击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快科技 10 月 3 日消息,今日,360 公司创始人周鸿祎发表了对黄仁勋 "ASIC 注定失败 " 这一观点的看法。

视频开篇,周鸿祎直切主题,抛出观点反问:黄仁勋居然敢说 ASIC 注定失败,就算对手 ASIC 免费送,你还是会选英伟达,这话狂不狂?

接着,他解释称:最近老黄又开炮了,说 ASIC 也就是专用集成电路,注定做不大。

周鸿祎梳理出黄仁勋观点的核心要点:

其一,ASIC 市场天花板低,一旦做大,客户便会选择自行研发。他以苹果自主设计芯片为例进行说明;

其二,ASIC 难以跟上 AI 算法的快速迭代步伐,而英伟达的 CUDA 生态具有高度灵活性;

其三,AI 已从单芯片时代迈入 "AI 工厂 " 时代,英伟达售卖的是整套基础设施,ASIC 玩家根本无力与之竞争。

针对黄仁勋的观点,周鸿祎以博通的财报数据作为有力反驳。

他指出,受益于 AI 数据中心建设热潮,博通的高速互联芯片订单大幅增长。

基于此,周鸿祎抛出疑问:" 这是否意味着黄仁勋在吹牛呢?"

随后,周鸿祎亮明自己的核心观点:这绝非单纯的技术之争,而是商业模式的降维打击。

他认为,黄仁勋存在偷换概念的嫌疑,将通用 AI 算力市场与专用场景优化混为一谈。

从技术层面剖析,周鸿祎形象地将 ASIC 比作定制西装,虽美观却缺乏修改的灵活性,存在致命缺陷。

反观 AI 算法的发展节奏,变化极快,上周流行 MOE 架构,这周注意力压缩成为热门,下个月又可能出现全新的架构。

然而,ASIC 从设计到流片至少需要 18 个月,等其面世,市场热点早已转移。

但从商业视角来看,情况则截然不同。周鸿祎解释道,博通高达 52 亿美金的收入并非来自通用算力领域,而是源于云厂商的定制化需求。

例如,Meta 采用 ASIC 进行视频转码,成本直接降低一半;

亚马逊运用 ASIC 优化推荐算法,延迟大幅降低 70%。

在他看来,对于这些长期稳定的场景,ASIC 堪称 " 印钞机 "。

黄仁勋真正担忧的并非 ASIC 无法做大,而是 ASIC 正在逐步蚕食英伟达在推理市场的丰厚利润。

周鸿祎进一步分析指出,越来越多的 AI 推理任务正转向自研 ASIC 处理,特别是在搜索、推荐、视频处理等高频重复场景中,谷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已实现大规模部署。

AI 发展可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以训练为主,依赖 GPU 的强大算力;

下半场则聚焦推理,追求速度与成本效益。以使用 AI 写文案、翻译等重复性推理任务为例,ASIC 的能效比是 GPU 的 3 —— 5 倍。

周鸿祎直击黄仁勋观点的要害:" 黄仁勋说免费送 ASIC 大家也会选英伟达,这话有一定道理,但只对了一半。"

他分析称,若 OpenAI 训练 GPT — 7,确实离不开英伟达的 GPU;然而,当谷歌、Meta 等企业都采用自研 ASIC 进行推理任务时,英伟达的市场份额必将被大幅削减。

基于以上分析,周鸿祎总结认为,未来 AI 芯片市场或将呈现双轨制格局。

在通用训练市场,英伟达有望继续保持垄断地位,如同当年英特尔垄断 PC 处理器市场;

而在专用推理市场,ASIC 将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类似于当年 Arm 在手机芯片领域的逆袭。

最后,周鸿祎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进行总结:黄仁勋提出的 AI 工厂概念固然出色,但他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并非所有企业都需要构建完整的工厂,大部分企业仅需‘加工车间’即可。

就像特斯拉制造整车需要超级工厂,而开一家修车铺,只需配备专用工具就足够了。

在 AI 芯片的激烈竞争中,英伟达试图向客户售卖整个厨房,但有时客户仅需要一把得心应手的菜刀,而这把菜刀很可能就是 ASIC。

周鸿祎强调,ASIC 不会取代 GPU,GPU 也不会消灭 ASIC,二者将在不同的市场领域各自称王,而市场的选择终将给出最公正的答案。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周鸿祎 黄仁勋 ai 英伟达 芯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