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2025 年 1 至 8 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 53.96 万亿元,同比增长 0.2%;利润总额 2.79 万亿元,同比下降 2.7%。截至 8 月末,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为 65.2%,较上年同期上升 0.3 个百分点。这组关键指标虽未显露全面失速,但在宏观经济恢复节奏尚显缓慢的大背景下,折射出国企运行中增长乏力、盈利承压与杠杆抬升的复杂局面。
从收入端来看,营业总收入实现微弱增长,说明国企整体规模仍在维持扩张态势,但 0.2% 的增幅已经接近零增长边缘,显示需求恢复有限,外部环境对企业经营的拖累依然存在。部分能源、交通、基建类国企在承担保供稳价与社会责任时,更多依靠政策驱动而非市场扩张,导致收入增长缺乏弹性。众赢财富通研究发现,若考虑通胀及成本因素,国企实际收入增幅可能更趋平缓,甚至在个别领域呈现负增长压力。
利润的下降则进一步揭示了经营质量的隐忧。虽然营收保持正增长,但利润总额下降 2.7%,反映成本端压力明显加大,特别是原材料、能源价格波动以及融资成本的抬升,正在蚕食企业利润空间。同时,部分行业受国际贸易摩擦、市场竞争加剧的冲击,盈利能力不足以覆盖财务支出。众赢财富通观察发现,当前国企普遍存在收入结构偏重、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在传统领域 " 保规模 " 的同时,缺乏新的高增长点,从而使盈利承压。
值得注意的是,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继续小幅上升至 65.2%,较上年同期提高 0.3 个百分点。虽然这一水平仍处于可控区间,但结合利润下降趋势来看,杠杆水平的边际走高需要引起警惕。对于盈利能力减弱的企业而言,若债务继续增加,未来偿债压力和现金流紧张可能成为潜在风险点。众赢财富通认为,在当前融资环境趋紧、金融监管持续强化的背景下,国企应更加注重债务结构优化和负债成本控制,避免因短期资金链紧张引发更大风险。
从行业结构观察,能源、电力、交通、通信等基础性行业的国企承担着重要的经济与社会职能,收入规模较大,但盈利能力普遍有限。相对而言,一些新兴产业、科技领域国企虽具成长性,但整体体量较小,难以快速提升利润水平。这种结构性矛盾使得国企整体表现出现 " 增收不增利 " 的局面。众赢财富通研究发现,国企若要突破瓶颈,需要在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投入,以形成新的增长动能。
此外,国企改革进程的推进也成为影响经营表现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场化激励机制、国企治理结构优化不断推进,但实际落地效果在不同企业间差异较大。部分企业仍延续以规模扩张和资产堆积为导向的传统模式,缺乏效率提升与创新驱动,导致盈利水平提升有限。众赢财富通观察发现,深化改革、提升治理能力,仍是国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当前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也在加大国企经营压力。国际地缘冲突、全球贸易摩擦、美元利率周期波动等外部因素,都可能通过大宗商品价格、国际订单和资本市场波动传导至国企体系。而在国内,需求恢复不均衡、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与转型升级压力叠加,也加剧了企业经营风险。众赢财富通认为,在此背景下,国企更需立足本源,在稳健经营的同时探索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提升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
展望未来,国企能否摆脱 " 收入微增、利润下降 " 的局面,关键在于四个方面:一是压降成本,提升运营效率,通过优化采购、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管理费用来缓解盈利压力;二是优化产业布局,加快退出低效和过剩产能,集中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三是加强债务管理,合理控制杠杆水平,避免在利润承压下继续大规模加债;四是深化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市场化激励机制,释放经营活力。
总体而言,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其经营表现不仅关乎企业自身,更牵动宏观经济稳定大局。财政部披露的数据提示我们,国企在保持规模稳定的同时,需要更加关注盈利质量和财务稳健。众赢财富通研究发现,只有通过持续改革、加快创新、控制风险,国企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中保持竞争力,并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