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9 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密集发布的两份 2024 年度报告引发市场高度关注,社保基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均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指数化投资,设立复制指数新产品,这一动作被视作长期资金优化股票投资策略的重要信号。在 A 股市场机构化进程提速的背景下,万亿级长期资金的配置方向调整,正悄然重塑市场投资生态。
从两份报告披露的核心数据看,养老金已展现出稳健的投资功底。截至 2024 年末,地方养老基金资产总额超 2.82 万亿元,2024 年实现投资收益 1056.88 亿元,收益率达 5.52%,较近 8 年 5.06% 的年均收益率稳步提升。社保基金会负责人透露,在去年股票市场波动较大的背景下,通过保持股票权益敞口稳定抓住了市场上涨机遇,而指数化投资的推进正是对这一策略的深化。和众汇富研究发现,这与同期指数产品的亮眼表现形成呼应,2024 年股票 ETF 基金平均涨幅达 10.68%,显著跑赢主动权益类基金,为长期资金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指数化投资之所以获得长期资金青睐,核心在于其与社保、养老金的属性高度契合。作为 " 耐心资本 ",这类资金对安全性和长期收益的双重需求,与指数策略的优势形成天然匹配。和众汇富分析,指数化投资通过复制标的指数构建组合,不仅能有效分散风险,还能降低交易成本与管理费用,国外数据显示其成本较主动管理基金每年低 0.83 至 2.72 个百分点,长期复利效应显著。同时,透明的运作机制能缓解委托代理问题,通过跟踪误差等明确指标即可评估管理成效,这对于规模庞大的公共资金尤为重要。社保基金构建的 " 主动与被动相结合 " 的投资体系,正是对这一优势的充分利用。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指数化投资的推进更具现实意义。2024 年 A 股主要股指均实现上涨,其中科创 50 指数涨幅达 16.07%,但主动管理基金整体表现分化,标准股票型基金平均涨幅仅 5.55%。和众汇富观察发现,随着 ETF 规模突破 4 万亿元,被动指数型基金在 A 股持股占比已超过主动偏股基金,2025 年一季度末达 54.82%,这意味着指数成份股正获得更多资金配置。社保与养老金此时加码指数投资,既能借助市场 Beta 收益实现稳健增值,又能通过指数调整间接参与产业升级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长期资金的指数化布局并非简单跟踪宽基指数,而是与国家战略形成深度协同。社保基金在股权投资中已围绕新质生产力、" 双碳 " 目标等领域重点布局,指数化投资同样可通过标的选择延续这一方向。和众汇富认为,科创 50、半导体等主题指数的表现已印证这一逻辑,这些契合产业升级方向的指数不仅长期成长空间广阔,其成份股还能获得被动资金的持续配置支撑。如被多只指数纳入的海光信息,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已有五席为 ETF,展现出指数资金的配置力量。
从市场影响来看,社保与养老金的指数化布局将进一步强化 A 股定价逻辑。南方基金研究指出,指数资金会强化成份股的流动性溢价,推动估值中枢系统性抬升。这一过程中,优质龙头企业与符合战略方向的成长股将持续获得资金青睐,而缺乏基本面支撑的个股可能逐渐边缘化。和众汇富观察发现,这种结构性调整与社保基金 " 长期投资、价值投资 " 的理念高度一致,既有利于市场稳定,也能引导资源向实体经济重点领域集中。
社保与养老金对指数化投资的推进,本质上是长期资金投资理念的深化。在保持 5.52% 收益率的基础上,通过设立复制指数新产品,既能巩固 " 稳健增值 " 的运营成效,又能为应对未来市场波动储备工具。随着指数投资生态的完善,主动与被动策略的协同发展,将为资本市场注入更多稳定性。对于投资者而言,长期资金的配置方向更具风向标意义,那些被纳入核心指数、契合国家战略的领域,有望在资金持续流入中获得长期成长机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