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国庆中秋长假即将开启,人的流动,是假期的老常态。而智能的流动,却是千行百业变革的新寻常。
高速上的车流里,新能源车主在路途中对着大屏幕发出指令,就可以提前在下一个收费站下单咖啡、餐食并预约充电桩。
千公里外的网红城市,城市管理部门利用 " 城市大脑 " 自动调配洒水车、清洁机器人作业路线,保证高流量下仍有良好的市容市貌。
假期不停工的智能工厂,人员难免缩减,人工智能(AI)正在补位。
2025 年," 人工智能 +" 行动上升为国家战略。曾经停留在概念里的智能技术,正像秋光漫过田野般,浸透工业车间的机床、农田垄亩的灌溉系统,也渗入文旅景区的服务终端、医院诊室的问诊屏,融进交通物流的调度网络、城市治理的指挥中枢。
我们总在追问:当机器越来越智能,人的价值何处安放?在智能车间,工人的回答是 " 从拧螺丝到管系统 " 的蜕变;在智慧农田,从播种到收获的每一个环节都实现了数智化管理和操作。正如那些在 AI 辅助下重获生机的非遗技艺,技术从不是替代者,而是让匠心与创造力更自由生长的土壤。
当下的 "AI+ 产业 " 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现代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引擎。"AI+" 意味着创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它不是对传统模式的修修补补,而是催生全新的市场空间和服务场景。
接下来的 8 天,每日经济新闻特别推出" 长假走中国• AI 探热度 " 系列报道,记者将深入 10 个行业现场。我们会记录 AI 如何让车流更懂旅途,让餐盘更懂供需,让手术刀更懂病灶,让麦田更懂生长⋯⋯
这不是一场技术猎奇,而是对一个时代的真实丈量。所谓 " 人工智能 +" 行动,起点和终点始终是人。
国庆中秋长假的第一天,我仍在北京,既为了躲过第一波出行高峰,也因为还没有想好到底去哪座城市,怎么玩。
纠结之中,我突然想起,在假期开始之前,携程、去哪儿、飞猪等 OTA(在线旅行社)平台都升级了自己的 AI(人工智能)服务。于是我直接在飞猪和去哪儿平台上分别输入了自己想要去的两座城市——成都、杭州,看看它们的 AI 功能能给我哪些规划。
进入去哪儿的 AI 行程窗口,输入需求:" 明天去成都玩 3 天,想去几个网红景点,预算 2000 元 / 人,偏好安静的民宿,帮我推荐两个可行的方案 "。
点击确认后,屏幕仅加载了 5 秒,就弹出了两个完整的方案。
方案一:第一天早上 8 点 26 分,乘坐从北京西到成都东的高铁出行,当晚住在文殊院附近价格便宜的青年旅舍。第二天早上 8 点起床,先去 IFS、大慈寺(步行 700 米)逛逛,并解决午餐,下午再去附近的熊猫书店坐坐,接下来打车 16 分钟到奎星楼街,逛逛小店,喝喝咖啡,然后打车 12 分钟回到旅店。第三天去大熊猫繁育基地看大熊猫,中午打车 40 分钟去东郊记忆文创园区游玩,傍晚时分来到武侯祠,花 1 个小时品味三国文化,晚上就在附近的锦里古街解决吃喝,并体验当地的古风酒吧。
方案二:第一天选择任意交通工具到达成都。第二天的路线与第一版方案相同。第三天吃完早餐后,10 点左右到达熊猫邮局,在这里可以寄出熊猫主题的明信片,然后打车 12 分钟到达文殊院,在文殊院游玩两个小时左右,在附近的燃面馆解决午饭。下午 2 点左右到达杜甫草堂,在杜甫草堂度过安静的下午,晚上打车半小时到达九眼桥,体验成都夜生活。
再试试飞猪的 " 问一问 "。在对话框中输入:" 杭州 3 日游,避开人群,选择小众但风景好的目的地,预算 3000 元 / 人。" 系统在思考过程中自动跳出了 4 个 " 角色 " 选项,涵盖路线规划师、攻略达人、酒店顾问、智慧交通顾问等。并结合我的飞猪会员身份,查询平台可能给到我的机酒优惠,最后,预算管理师完成相关费用汇总,并支持我根据预算再调整住宿方案。最能获取好感的是,飞猪考虑到了饮食水土、纪念品推荐等细节。
根据入住酒店的位置,飞猪推荐的景点张弛有度,包括出行交通工具等,都有简单的建议。
第一天:8 点起床,9 点出发,乘坐公共交通,10 点到达九溪烟树,午饭在景区解决,下午 4 点返程,晚餐可以吃酒店自助餐,也可以选择周边小吃。
第二天:7 点 30 分起床,8 点 30 分出发,乘坐公共交通,10 点到梅家坞,12 点在景区午餐,建议自带零食;下午 3 点至 4 点游玩云溪竹径,4 点 40 分返程。
第三天:7 点 30 分起床,8 点 30 分出发,推荐打车出行,9 点到达小河直街,游玩至中午 12 点,以简单小吃作为午餐,建议下午 2 点返程,从酒店乘坐大巴直接去机场。
反复权衡,我还是决定去成都。去那个传说已久的 "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 " 看看。
记者手记:AI 旅行方案很有 " 活人感 "
说句实话,之前去旅游做攻略,没有使用过人工智能的手段,今年是第一次。一开始,内心还是很忐忑,担心的是,软件做出来的攻略不懂人," 不说人话 ",但 AI 真正给出的方案打消了这种顾虑,用现在的话说,这些方案很有 " 活人感 "。
为什么这么说?一是细,方案很细致,涵盖了交通、住宿、景点、餐饮、购物甚至如厕等方方面面,细致到从地铁口到民宿有多少距离,住宿的房间是否临街等。二是暖,即方案很贴心,会提出一些非常暖心的建议,比如建议中午带零食,比如去哪买伴手礼,比如哪里有厕所等。三是智,即懂得应变。方案预知了哪些景点、哪些路段会拥堵,同时给出备选方案。
这种 " 活人感 " 体验的背后,是系统算法的升级。飞猪技术负责人告诉我,今年飞猪在升级相关搜索系统时,放弃了通用搜索,建立高精度旅游数据集,并引入思考链机制:系统像人一样分步处理任务——先查机票和酒店,再核算预算。这就要求 AI 内部采用多智能体协作架构:航班搜索 Agent(智能体)、酒店匹配 Agent、预算优化 Agent、路线规划 Agent 等独立完成子任务,再由协调器整合生成最终方案。这种 " 垂类 Agent" 的落地验证了 AI 在低容错、高复杂度场景的可行性。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相信,明年国庆假期,或许我们将获得更优质的方案。
记者|王紫薇 丁舟洋
编辑 | 段炼 魏官红 董兴生 潘海福
校对 | 廖丹
封面图片: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