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 " 大字宣传,小字免责 " 的营销方法引发广泛关注。
9 月 30 日晚,小米汽车发布答网友问,针对 "2200MPa 小米超强钢 " 被小字标注为 " 项目名称 ",小米汽车做出了解释。
此前,小米 YU7 宣传采用了 2200MPa 超强钢,但网友注意到,在相关广告左下角用浅色小字写着 " 小米超强钢指材质项目名称 "。
小米汽车表示,作为行业通行做法,企业在展示技术参数、法律条款、研发背景等复杂内容时,常以 " 小字备注 " 的形式提供补充说明。
" 小米超强钢 " 之所以被标注为 " 项目名称 ",是因为 " 小米超强钢 " 是由小米出资、并发起的材料开发项目,小米和合作伙伴共同持有专利。此备注只是作为研发背景说明,不影响材料本身的属性和性能。将 " 超强钢备注项目名 " 解读为 " 只是名称强 ",纯属曲解或误读。
小米汽车还具体介绍了 "2200MPa 小米超强钢 ",表示这是目前行业量产最高强度的热成型钢,相比 1500MPa 热成型钢,其抗拉强度提升 40%、屈服强度提升 24%。
" 大字宣传,小字免责 " 引质疑
罗永浩:这是行业普遍陋习
事实上,近日小米 " 大字宣传,小字免责 " 持续引发质疑。
有网友表示,在其新款手机 Xiaomi17 Pro Max 的宣传海报上,醒目的主要宣传标语写着 " 逆光之王 ",而在海报右下角有一行字体非常小、颜色非常淡的文字写着 " 逆光之王是产品设计目标 ";在小米 17 的海报上," 小尺寸续航之王 " 的大标语引人瞩目,而右下方的小字写着 " 目标:小尺寸续航之王 "。
再比如,此前,小米汽车曾宣布 " 城市辅助领航开始推送 ",但小字写着 " 仅对部分用户开放 ";小米充电桩的宣传海报称 " 终身免费流量包 ",小字注释则称 " 终身免费指在产品规划使用寿命 8 年内,流量免费 "。
对此,不少网友质疑这是在玩文字游戏,会误导消费者,涉嫌虚假宣传。有网友吐槽:" 小字战神还在发力 "," 以后自我介绍说资产上亿,因为这是我的目标 "," 营销还得看小米,现在大家都学会看宣传先看小字 "。
9 月 29 日,罗永浩在直播中谈到在海报中标注小字,表示这是行业普遍陋习,并非小米独创。
罗永浩称,许多厂商在宣传自家产品时,会在 " 最强 "" 最佳 " 等关键词前加入一行小字 " 目标成为 ",以规避广告法的相关规定。这种行为虽然符合法规要求,但可能会误导消费者。
9 月 30 日,罗永浩发微博回应称:" 没有人情世故,也没有商业合作。我不是替小米说公道话,我只是说公道话。小字作为‘许愿池’,各家几乎全都干过。" 他强调,希望通过这次事件,全行业可以消灭误导性的、不地道的大小字。
律师:涉嫌夸大宣传、
虚假宣传的违法操作
对此,四川致高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 侵权责任专业委员会主任徐可欣表示:
小米的 " 大字宣传、小字免责 " 无疑是涉嫌了以信息呈现方式严重不对等为形式的、违反广告法的虚假宣传之举。
大字宣传的 " 逆光之王 " 中的 " 之王 " 一词,按照一般文字理解,可以等同于 " 最强 "" 最高 "" 最好 " 等词汇所内含的意义,在没有任何权威的参数或数据支撑的情况下,其显然是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九条第三项中 " 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 " 的规定。
小字免责的 " 产品设计目标 ",则显然是小米依据《广告绝对化用语执法指南》第五条第二项中的 " 豁免规定 " 所作出的 " 风险规避 "。但海报中严重不对等的信息呈现方式,几乎让多数人确信大字部分就是其产品特色,进而产生理所当然的误解,达到小米公司 " 玩转法律、规避风险 " 的真实目的,在达到广告效果的同时,却也涉嫌了夸大宣传、虚假宣传的违法操作。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赵良善认为:从法律角度来看," 大字吸睛、小字免责 " 的做法涉嫌擦边,违反了广告法中不得含有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内容条款。
根据《广告法》第四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此外,《广告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如果小字字体过小、位置隐蔽,根本起不到有效提示作用,导致消费者基于对大字内容的误解而做出购买决策,那么这种利用视觉差异规避风险的做法,本质上违背了广告法的清晰性原则,会被认定为虚假广告。
记者 吴丹若
编辑 孙志成 陶玥阳
红星资本局原创
封面图自图虫创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