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道 前天
半年净赚2.62亿!哈工大校友做交友软件,雷军押注,港股上市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作者 | 铅笔道 直八

最近,有个少见的独角兽在港股 IPO:米连科技。为啥说它少见呢?业务是做情感社交的。2015 年成立后,它聚焦移动端恋爱社交。2017 年,又推出视频交友模式。

所以,如果大家是精力旺盛的男女青年,估计对它是熟悉的。

米连科技的总部就在北京朝阳,CEO 叫任喆,毕业于燕山大学。原先在天津某事业单位任职,后去了世界 500 强任职。

2011 年,他首次创业,做的是社交旅游产品,规模化远不及这次。

因为距招股书显示,他这次创立的公司,很赚钱。今年上半年收入有 19.17 亿元,同比增长 85.9%;净利润 2.62 亿元,同比增长 490%。

那么,一个情感社交赛道,为什么这么赚钱?借着米连科技的业务,今天铅笔道和大家揭揭秘。顺带恭喜顺为、小米、蓝驰等各个投资机构,终于要 " 解套 " 了。

01

首先,米连科技解决用户什么需求?恋爱交友、兴趣交流,重点是破解 " 社交孤岛 "。

社交可以粗略地分为两类:一类是熟人社交,比如微信这种,盈利模式主要是广告;另一类是陌生人社交,最赚钱的地方之一,通常和 " 解决生理需求有关 ",说得再俗一点,就是和 YP 有关。

显然,米连科技属于后者。它的交友形式包括视频、语音、AI 互动等;用户总数 2 亿 +,包含各个年龄段,但更主要的是 30-45 岁城市上班族,占比达 58%(伊对产品)。据招股书说,这类用户社交狭窄,对 " 视频匹配 "" 精准筛选 " 等功能需求强烈。

这里如果说得不对,大家可以在评论区反驳一下。

那么,米连怎么赚钱呢?当然也是靠这 30-45 岁的主流用户付费。最新数据显示,它每个月的平均付费用户达 120 万,支撑起今年上半年近 20 亿元收入。

用户花钱买什么呢?和眼下的陌生人社交软件很像,比如优先匹配特权。普通用户匹配需要排队,并且是随机的,而付费用户可以插队,匹配相应速度提升 30% 以上。

另外,付费用户可以精准筛选社交对象,除去基础的年龄、地域,还能按兴趣标签、社交偏好等筛选。

最后就是匹配次数。对于精力比较旺盛的用户,可以把平时的 10-15 次匹配,扩充至 50-100 次。

综合来说,米连科技还是靠特权服务盈利,模式 toC。用户可以单次付费,也可以按月度、季度、年度付费,价格从几十元至 280 元不等。

02

陌生人社交,竞争其实很激烈。虽然说,情感需求强烈的用户不在少数,但米连出现之前,大部分停留在文字信息交流。

毕竟,文字交流的效率不高,并且用户真实性也不好验证,比如颜值怎么样,文字也看不见。

米连就做了个创新,把文字交流变成了 " 视频优先 "。比如它旗下的产品 " 伊对 ",就提倡实时视频互动。尽管说,现在的美颜功能也挺唬人的,但总比文字更具象。

米连创业的时间点比较独特,刚好踩在移动社交 + 视频社交的节点。

国内社交时代,2000-2010 年是 PC 时代;2011-2019 年是移动社交 1.0 时代,情感社交兴起。2020 年至今是移动社交 2.0,视频技术与 3 年疫情的催化下," 情感社交 " 成为独立赛道,趋势从 " 功能导向 " 转向 " 体验导向 ",视频互动、兴趣社群、AI 匹配成为行业关键词。

所以说,米连科技 " 视频社交 " 的创新比较关键,是它崛起的基础条件。

当然,它还有一些其他创新,比如场景细分,匹配的人更加精准。比如它旗下的产品 " 贴贴 ",主打轻量化兴趣社交。另一个创新是 AI 赋能:新推出的海外产品支持智能音频互动,能精准匹配用户兴趣。

03

国内情感社交赛道的规模是不小的。2024 年市场规模达 226 亿元,2020-2024 年复合年增长率高达 32.8%,远超 26.6% 的整体在线社交行业增速。

分析起来,背后的因素比较接地气。

城市化带来的社交圈缩小,比较好理解。大量人口从乡镇涌入城市,传统 " 熟人社会 " 的社交模式被打破,催生了在线情感社交的基础需求。

年轻群体对 " 高效交友 " 的需求升级——为了帮助中老年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里多啰唆几句。现在的年轻人,很注重时间成本,不喜欢无效社交。

在其用户调研中,18-29 岁用户最关心的功能是 " 兴趣标签筛选 " 和 " 优先匹配特权 ",超 70% 的年轻付费用户表示 " 愿意为节省交友时间付费 "。

所以你看,米连科技为什么赚钱,因为用户愿意。

再谈谈疫情,这个驱动因素,大家比较熟悉。

疫情期间,线下社交场景(如聚会、联谊)受限,用户被迫转向线上寻求情感连接,通过 " 视频聊天 "" 语音互动 " 缓解孤独感。疫情后,尽管线下场景恢复,但 " 线上情感交流 " 的便利性已被用户接受。

例如," 贴贴 " APP 的用户中,43% 表示 " 疫情后仍会每天使用 APP 与朋友互动 ",认为 " 线上交流更灵活,无需协调时间地点 "。

此外,疫情催生的 " 孤独经济 " 也让用户更重视情感需求,2024 年国内有 62% 的在线社交用户表示 " 通过社交平台获得过情感安慰 ",较 2019 年提升 29%。

04

情感社交发展到今天,已经可以把它分为 3 类:

1、恋爱交友场景。

这是米连科技的核心阵地,其 " 伊对 " APP 以视频匹配为特色,2025 年上半年月活达 990 万名,按收入计位列行业第一。

但该场景还有多个竞争者。

百合佳缘凭借 " 线下门店 + 信息认证 " 的传统模式,吸引 35 岁以上有明确婚恋需求的用户;探探则以 " 左滑右滑 " 的轻量化匹配,抓住 Z 世代的新鲜感需求。

总而言之,三者用户重叠率不足 15%,形成 " 视频派、传统派、轻量化 " 的三足鼎立。

2、兴趣陪伴场景。

针对 " 非恋爱型 " 情感需求,平台通过垂直兴趣建立壁垒。

米连科技的 " 贴贴 " ,聚焦的就是碎片化兴趣交流,用户月均启动 37.6 次、使用时长 2.7 小时;而主打 " 声音社交 " 的荔枝 FM、专注 " 宠物爱好者交流 " 的宠友圈等平台,通过更细分的兴趣标签,占据各自的小众市场。

3、深度心理场景。

随着 " 孤独经济 " 升级,专业情感陪伴需求崛起。松果倾诉、壹心理等平台切入心理咨询赛道,通过认证咨询师提供付费陪伴服务,用户客单价达数百元,与米连科技等大众化平台形成明显区隔。

总结来说,米连比较有威胁的对手,主要是专注恋爱交友的百合佳缘、主打陌生人社交的探探等。

站在未来看今天,情感社交还是有一些空间留给新玩家的。

一是垂直场景深耕,例如专注银发群体、Z 世代兴趣社群等细分领域,避免与米连科技等平台正面竞争;

二是新兴市场切入,东南亚、非洲等地区在线社交渗透率不足 20%,且缺乏本土龙头,存在先发机遇;

三是技术单点突破,聚焦 AI 语音互动、虚拟社交等细分技术领域,通过差异化技术服务成为行业 " 补充者 " 而非 " 挑战者 "。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