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一家卖宠物围栏的客户,靠两名客服用我们(的工具)60 天生成了 1200 张营销图,这可能是他们过往 1~2 年的量。" 群核科技首席执行官(CEO)陈航介绍说。
9 月 26 日,在第四届全球数贸会上,作为 " 杭州六小龙 " 之一的群核科技重点展示了采用 3D AI(三维人工智能)技术的 " 酷家乐电商棚拍 " 解决方案。通过 3D AI 技术,曾让跨境商家头疼的 " 效率难题 " 正被逐一破解。
从 AI 翻译、AI 视频生成到 3D AI 棚拍,AI 应用正在渗透中国跨境电商行业。陈航认为,中国制造的硬实力叠加我国 AI 集群、数字贸易技术的高速发展,中企出海仍有一轮红利期。
那么,人工智能能为中国企业带来哪些赋能?中企出海的长潮与大浪重塑了怎样的科技生态?基于上述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 NBD)在数贸会期间对话了群核科技 CEO 陈航。
群核科技 CEO 陈航 图片来源:企业提供
" 视觉物料 " 是跨境贸易的第一语言
NBD:目前公司如何把 AI 技术应用在跨境电商等数字贸易领域?
陈航:群核科技是全球最大的空间设计平台,我们致力于用 3D AI 塑造视觉真实、结构化真实的世界。这些技术以往主要被我们应用在家装、连锁商业、文博展览等领域。这两年,我们把这些技术做成产品,拓展应用到跨境电商等数字贸易领域。
" 视觉物料 " 是跨境贸易的第一语言。以往,很多跨境电商企业可能会使用线下棚拍方式营造适合欧美客户的(展示)场景,如今,得益于上万个预设虚拟影棚、实时渲染技术和光线追踪能力,设计师在 15~30 分钟就能生成一套素材(含 15~30 张图)。这解决了线下棚拍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也避免了大模型生图带来的幻觉和精准度问题。这套技术方案为跨境电商等数字贸易出海企业提供了可商业化、能落地的视觉生产工具。
NBD:类比电商高速成长期培育出的庞大商拍(商务摄影)市场,AI 解决方案未来在跨境电商领域有多大的空间?
陈航:商拍在国内是一块很大的市场。不过,当前中国的产品纷纷出海,商家就需要适合海外市场的图片。但这些商家受所在地条件约束而缺乏海外场景,或者说营造海外场景的成本比较高昂。譬如在亚马逊 " 黑五 " 大促时期,商家想打造一个适合欧美家庭的圣诞节场景,但要拍出带实际场景感的商拍图,对很多跨境卖家而言还是有成本壁垒的。
跨境电商近年来增速快,商品要如何更好地销往海外?除了产品力本身,商家还需要理解海外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以及家居氛围,这也催生了跨境电商行业用 3D 虚拟化方式呈现产品卖点的需求。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将软件和硬件能力深度结合的 " 软硬一体 ",是推动中国制造更好出海的方式。
NBD:以往国内的 SaaS(软件运营服务)企业都面临商业化的难题,而 AI 技术有望带来 SaaS 企业盈利边界改善,你怎么看这个趋势?
陈航:SaaS 更多是一个商业模式。群核科技之前推出的 " 酷家乐 " 产品也是 SaaS 形态,而它有接近 10 亿的订阅规模。所以我们认为核心是做好产品、服务好一个行业,这样不论在哪里都依然有商业化空间。
当然,不同国家对软件工具的购买力和购买心态的确是不一样的。
3D AI 棚拍图片,图上内容都是虚拟的 图片来源:企业提供
中国产业壁垒的 " 高 " 叠加数字贸易的 " 快 ",可带来一波红利
NBD:从 Tokens(模型处理文本的最小单元)消耗量来看,用户需求当前呈现了怎样的趋势?
陈航:目前我们的商业收入和 Tokens 的消耗量,基本同比例地保持了快速增长,这意味着当前仍然是一个良性的增长模式。当然,可能对我们的用户来说,他们对 Tokens 消耗感知并不强烈,他们在意的是我们提供的技术解决方案有无价值,能否解决他们的需求痛点。但对我们而言,我们在产品设计的底层逻辑上,仍以 Tokens 消耗来计算。
NBD:从全球化视角来看,你觉得 "AI+ 出海 " 是当前的一个确定性趋势吗?
陈航:其实数字贸易和实体贸易是息息相关的。国内的制造业基础深厚、产业链配套完善,借助数字贸易的东风可以更好地实现全球化。实体经济的护城河高,数字贸易的发展速度快,高护城河的中国产业壁垒叠加数字贸易高速发展的变量,可以带来一波红利。
NBD:群核科技之前强调 " 空间智能 " 的重要性,持续积累物理世界三维数据。这两天我们也看到了阿里巴巴 CEO 吴泳铭也提到了 AI 和真实物理世界的连接⋯⋯大家是否都心照不宣地迈向了探索空间智算、空间智能的新阶段?
陈航:AI 产业不断发展,在语言模型的训练上现在竞争很激烈——或者说附加值并没有很高了。硅谷经常讲的 AGI(通用人工智能),还停留在比特世界,还没有拓展到物理世界,即便在比特世界实现的 AGI,我也不认为可以直接搬到物理世界,进而解决所谓的机器人大脑问题。
所以下一代 AI 产业会有新的生态,新生态需要 3D 空间理解能力,需要实体制造业的能力,还需要有具身智能 AI 的能力。这些能力的结合,或许会带来 AI 产业新一轮的机会,我们也可以在其中找到适合我们自身的生态位。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