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09-25
二手房市场不需要“表演经济学” 全方位透明化才能赢得公众信任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每经评论员 陈梦妤

近日,上海某中介机构的相关视频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一套挂牌价 339 万元的房屋,中介竟以 280 万元的极端价格压价,最终导致房东愤然离场。这场看似荒诞的 " 双簧戏 " 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前二手房市场的深层病灶——价格体系系统性不透明。

事实上,这起压价事件并非偶然," 表演经济学 " 在二手房交易领域早已不是零星现象,而是演变成了一套分工明确、利益绑定的成熟链条。部分中介为完成日均带看的考核指标,专门招募 " 看房演员 ",对其进行话术培训——先夸赞房屋优点以降低房东戒备,再抛出数个 " 致命缺点 " 击溃房东心理防线,从而实现压价目的。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中介老板直言,通过此类操作月入可超 50 万元。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中介的盈利逻辑已从 " 促成合理高价交易 " 转向 " 以量换价 ",他们不再关注交易的公平性与合理性,而是将房产交易变成了一场精心策划的 " 表演秀 "。

" 表演经济学 " 的泛滥,不仅制造了市场焦虑,更直接扭曲了二手房市场的定价机制。房东在 " 虚假需求 " 的轮番轰炸下,被迫接受远低于房屋实际价值的报价;真实买家则被中介的误导性报价干扰,难以判断市场真实行情,陷入 " 不敢买 "" 买贵了 " 的困境。最终,市场将形成 " 中介定价、买卖双方买单 " 的畸形格局,市场活力被严重抑制。

追根溯源," 表演经济学 " 能长期存在,核心症结在于二手房市场透明度的严重缺失,这种缺失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成交价隐匿、信息不对称加剧、监管体系滞后。

首先是成交价隐匿。对普通购房者而言,在公开平台查询二手房历史成交价格并不容易。当买卖双方都无法获取真实的交易参照系时,很容易将中介给出的推荐价等同于市场公允价,这就给了部分中介极大的操作空间。前些年,多地曾尝试推行二手房政府指导价,试图以官方力量规范价格体系,但在实际执行中,因中介抵触、数据更新不及时等问题,最终大多悄然取消,未能真正解决成交价不透明的难题。

其次是信息不对称加剧。近年来,不少出身正规中介机构的经纪人,甚至曾经的房企专业人士,化身房产博主活跃在短视频平台。他们通过拍摄砍价、看房、过户等过程吸引流量,其中不乏精心设计的剧本。更有甚者,通过 " 独家代理 " 的方式垄断房源,利用自身的专业壁垒人为制造信息差,让买卖双方始终处于信息劣势地位,进一步巩固了中介在交易中的 " 主导权 "。

最后是监管体系滞后。现行法律法规对 " 心理战式压价 "" 剧本式营销 " 等行为缺乏明确界定,当购房者遭遇不公待遇想要维权时,往往面临证据难以收集、责任难以认定的困境。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些大型中介机构通过大量控制房源,在局部区域形成了市场垄断,具备了操纵区域房价的能力。这种 " 定价权垄断 " 比单次欺诈更具破坏性,它会从根本上动摇市场公平竞争的基础。

黑猫投诉平台的数据直观地反映了市场问题:2022 年至 2025 年 8 月,该平台共收到涉及二手房交易的投诉 4000 余条,涉及金额超过 5 亿元,其中中介费不透明、定金纠纷、退款难等问题尤为突出。这些数据背后,是一个个被 " 表演经济学 " 伤害的消费者,也是市场对透明交易的迫切呼唤。

当房产交易沦为中介的 " 表演舞台 ",受损的不仅是正常的市场秩序,更是公众对资产安全的根本信任。二手房市场的健康发展,不需要 " 表演经济学 ",那些精于算计、擅长表演的 " 小聪明 ",只会让市场走向歧途。市场真正需要的,是全方位的透明化:透明的成交价、透明的交易流程、透明的收费标准。唯有打破信息壁垒,构建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才能驱散 " 表演经济学 " 的阴霾,让二手房市场回归本质,重新赢得公众信任。

每日经济新闻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经纪人 经济学 房东 二手房 上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