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财经 09-25
RWA第一股,要步P2P后尘?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在资本市场,大家最怕的是错过繁荣花车的下一站。

本着宁可押错,不可错过的心态,碰上有宏大叙事的公司,市场愿意奉上 " 市梦率 "。这种现象正在烈火烹油的 " 链上金融 " 领域上演。

绿色的美元大钞仿佛是漫天的柳絮,随意洒在链上金融公司的头上。以 Circle 为代表的新贵,纷纷斩获市梦率。

其中,Figure 是市梦率最高的链上金融公司之一。Figure 最新 PE 达到 137 倍,远超当红炸子鸡 Robinhood(80 倍 PE)、Coinbase(30 倍 PE)的估值。

即使和转亏的 Circle 比 PS,Figure 的 28 倍 PS 也让 Cicle(13 倍 PS)汗颜。

Figure 为何如此高估值?在于 RWA 带来的 " 万物上链 "。

如果说稳定币解决了 " 货币数字化 " 的问题,那 RWA 正在解决 " 资产数字化 " 的问题。

" 把现实世界资产搬到链上 ",顾名思义,RWA 市场规模极其庞大。Ripple 与 BCG 联合预测的 "2033 年 RWA 市场规模有望达 18.9 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前美国 GDP 的 70%)。

庞大的市场前景让 Figure 获得了市梦率。但宏大叙事的另一面是不可忽视的业务风险。

Figure 已被质疑链上数据造假:其链上资产规模远高于线下实际资产。这反映了 Figure 的宏大叙事中存在 BUG:Figure 的 RWA 资产并不是只收录可链上验证的资产,大部分是基于企业内部数据库的链上映射。" 链上链下两张皮 " 的特性,使 RWA 存在极大不透明度。

曾经,同样掀起投资人热潮的 P2P 倒在 " 虚假标的 " 上,当下仍无法解决 " 资产透明度 " 的 RWA,会步后尘吗?

/ 01 /

最接近 " 万物上链 " 的公司

作为链上金融估值最贵的公司之一,Figure 到底长什么样?先从业务说起。

Figure 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形成三大核心业务板块

一是,贷款业务。HELOC(房屋净值信贷)是 Figure 的基本盘,2025 年上半年贡献了约 75% 的收入。该业务中,Figure 将传统贷款流程搬到自研 Provenance 区块链上,将审批周期从传统银行平均 42 天缩短到仅 5 天,同时也压缩了中介。

二是,平台化服务。Figure 向银行和贷款机构提供 LOS 系统,搭建贷款撮合市场。2025 年上半年平台成交额已达 25 亿美元。Figure 可从中赚取技术服务费。

三是,资产上链平台。Figure 开发 DART 系统,让贷款、证券等资产在链上登记和流转。高盛、德意志银行、Jefferies 等华尔街机构已经采用该技术。

三大板块在业务流程中相互交叉融合,主要通过生态和技术服务费(涵盖贷款系统输出、资产上链等服务费用);贷款收入(包括利息、服务费、发起费等传统信贷收益);贷款出售收益(即 Figure 将自身发放的贷款出售给其他机构所获收入)创收。

从收入构成来看,2025 年上半年,其贷款出售收益占比达 36%,是 Figure 最核心的收入来源;生态技术服务收入占比 22%,虽占比不及前者,但增速高达 249.8%,成为重要增长引擎;剩余部分则为传统贷款收入。

各项业务的加持下,Figure 上半年营收 1.91 亿美元,同比增长 22.4%,净利润 2938 万美元,同比扭亏。

考虑到 Figure 在美国 HELOC(房屋净值信贷额度)的占有率不到 5.1%,且 Figure 也正向加密货币抵押贷款领域延伸,其业绩增长有很大的确定性。

当然,如果只是确定的业绩增长也难以撑起 Figure 的百倍市盈率,其更大的想象力在于 RWA 带来的万物上链机会。

目前信贷资产因为定价透明、交易属性高,且数字化表达成熟等原因在 RWA 整体市场规模中占比近 6 成;而在私人信贷 RWA 的关键领域,Figure 市场份额高达 75%,形成垄断地位。

这种 " 卡位关键赛道 " 的优势,再叠加 Ripple 与 BCG 联合预测的 "2033 年 RWA 市场规模有望达 18.9 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前美国 GDP 的 70%)" 的行业前景,让 Figure 的增长故事极具震撼力。

故事很震撼,但风险更要注意。

/ 02 /

和 P2P 踏入同一条河流的风险

当红炸子鸡,挨了一闷棍。

加密数据平台 DeFiLlama 创始人 0xngmi 公开发文,直指 Figure 宣称的 120 亿美元链上 RWA 资产规模存在严重水分,可验证的链上加密资产储备仅约 3000 万美元,且链上交易活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场争议其实暴露了 RWA 有和 P2P 踏入同一条河流的危险。

众所周知,P2P 覆灭的根源是虚假标,而 RWA 同样无法解决这个 " 资产原罪 "。

和 P2P 在互联网时代的信用撮合相比,RWA 的优势在于,利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且不可更改的特征,让整个交易过程更可靠,也更难被人为操作或作弊。但区块链技术再先进,也无法穿透屏幕,去验证链下的那栋房子、那笔贷款是否真实存在。

这也正是 Figure 最大的风险。Figure 的 RWA 资产并非完全是由用户控制、可自由流通的链上资产,其大部分资产其实是基于内部数据库的链上映射,既 Figure 在内部系统(数据库)里记录了贷款、债权的规模,然后在区块链上生成相应数量的代币 " 凭证 "。

这种 " 链上链下两张皮 " 的特性,也使 RWA 项目的资产规模极易被操纵——只需将内部数据库的数字映射到几个控制中的地址,就能凭空造出数亿美元的规模。

目前已有机构对 Figure 的 RWA 规模提出质疑。Figure 宣称发行了 161 亿美元 RWA,但但 DefiLlama 调查发现,其链上代币供应量仅有数千万美元,比例极不协调。

Figure 的资产真实性仍待验证,但行业已经出现了不少 " 伪 RWA" 公司,既根本没有任何实体资产支撑,只是滥用概念包装的 " 空气币 "。

据虎嗅统计,2023 年全球新增的 RWA 项目中,有相当比例属于此类。甚至有企业利用 AI 生成虚假的地契和监控画面,来掩盖资产已被挪用的事实。

值得一提的是,RWA 的风险也不仅仅在于造假,很多资产本身就有定价难题。

除 Figure 这种头部公司可锚定债券等定价透明的资产外,大部分 RWA 锚定的是非标准化资产——如非上市股权、艺术品、碳信用等,这些资产价值波动大且难有客观公允定价,随时可能因市场恐慌或底层资产减值导致代币流动性枯竭甚至清零。

如何打通链上资产与真实世界资产的透明度,将是 Figure 和 RWA 绕不开的问题。

/ 03 /

既要发展,更要监管

监管的态度,传达出了 RWA 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轨迹。

9 月 23 日,市场传出中国证监会窗口指导内地券商暂停在香港开展 RWA(现实资产代币化)业务的消息,为近期火热的资产数字化进程按下暂停键。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并未对 RWA 全盘否定,也未波及香港本地机构或其他国际机构的相关业务,当前限制主要针对具有内地背景的券商在离岸市场的代币化尝试。

监管细节背后,其实体现了,RWA 既有必须发展的必然性,也有监管的必要性。

从 RWA 发展的必然性看,它已成为新一轮国际金融攻防战的高地。

当前 RWA 市场的构成,虽然不是国家直接主导,但也是国家信用资产(如美债)和受国家严格监管的全球金融巨头(例如贝莱德)主导。

这本质是 RWA 被赋予了成为美元霸权在数字时代延续工具的期望。一旦世界上大部分 RWA 资产与美元绑定,会让全球任何一个角落的资本,都能够绕开本国的资本管制和复杂的传统银行体系,几乎无摩擦地、7x24 小时地投入美元资产池里。

长此以往,RWA 会挤压本币作为支付和储备货币的需求,甚至削弱其金融主权。由此在新一轮金融攻防战中,RWA 是必须发展新武器。

但正如上文所言,RWA 资产本身具有 " 链上链下两张皮 " 的特性,不少项目也存在 " 重上链、轻底层 " 的现象,一些机构在资产权属未明晰、未获取相应牌照的情况下即推动代币发行。

这种粗狂式的无序扩张,本身也很容易造成金融风险。由此,慢下来去构建更严丝合缝的监管体系,把握创新、透明、风险的平衡,将是更合理的发展路径。

从全球视野看,发展 RWA 既要有抢占全球金融高地的紧迫感,又要有体系、透明的规则去防范风险。

而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RWA 不能只看链上,更要弄清楚链下究竟有什么。你投的是底层资产,千万别忽略最本质的那一环。

免责声明 : 本文(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但读懂财经及文章作者不保证该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在任何情况下,本文(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区块链 p2p circle 美国 核心业务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