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前线 09-24
这届AI创业者,不只“从中国出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 八月拐点 ",从试水到集体亮相。

‍‍‍‍‍‍‍‍‍‍‍‍‍‍‍‍‍‍‍‍‍‍‍

文|赵艳秋

‍‍‍‍‍‍

编|牛慧

今年 8 月的一场小型 AI 应用内部会议上,近九成与会 AI 应用企业表示,已制定或正在推进出海计划。这些公司来自多个 AI 应用赛道,如 AI 玩具、AI 眼镜、AI 编程、AI 影视、跨境电商、具身智能以及 AI 游戏等。

2025 年初以来,伴随底层模型成熟,AI 应用公司的收入开始爆发性增长。业界有个观察,中美市场涌现出大量创业公司,收入每周环比增长 10% 以上,不少团队在 6 到 12 个月内实现了数千万元人民币的收入规模。

在这其中,出海,已成为这批 AI 初创企业的典型特征。他们大都 " 生而全球化 ",起步阶段海外收入往往就超过国内。如果说上半年还是悄然探索阶段,不少公司在打磨产品、搭建团队、测试海外渠道,那么进入下半年,已有出海应用登上海外榜单,更多初创公司在加速上线产品。可以说,中国 AI 初创企业正在集体 " 亮剑 "。

" 生而全球化 "

AI 硬件是出海最早的一批。在今年的各类展会上,AI 玩具从未缺席过。在这些企业中,我们看到了一款有趣的 AI 玩具,深圳初创企业可触未来推出的 AI 陪伴机器人 LOOI,它以用户的手机作为 " 大脑 ",通过磁吸固定在矮小的机身上,在配合 App 实现互动,能够进行情感识别和陪伴,比如 " 你喝酒它会跟你干杯 "。国内售价 1299 元,算是该赛道中中级产品中相对亲民的一款。LOOI 半年前先在海外上市,几个月后登录国内市场。全球出货超过 3 万台,其中海外市场占 60%,美国又占到其中的 60%。

如果 AI 玩具揭开了硬件出海的序幕,那么 AI 眼镜正在迅速接棒。在今年 9 月德国 IFA 消费电子展上,AI 眼镜成为中国企业亮相的焦点之一。闪极科技创始人张波告诉数智前线,展会中有超过十家中国厂商,展示了面向 C 端和 B 端的 AI 眼镜,方案商数量更多。这表明这一新硬件门类正加速全球化。

AI 软件层面也在快速外拓。7 月,AI 编程工具蔻町科技已上线海外市场,CTO 陈秋武告诉数智前线,付费用户已经使用它实现了五花八门的闭环应用。

8 月,a16z 发布《Top100 生成式 AI 消费应用程序》第五版显示,在移动端 Top50 应用中,有 22 款由中国团队开发,仅 3 款以中国国内市场为主,其余皆为出海产品。其中包括短视频创作 Hailuo(海螺)、Kling(可灵),图像生成 SeaArt,图像编辑 Cutout Pro,美图系 BeautyPlus、Wink,以及字节跳动的 Cici、Hypic、Gauth,在欧美、东南亚、拉美市场表现强劲。

" 过去我们是先做中国市场,再复制到海外。但在新一代 AI 应用中,越来越多是生而全球化的,往往海外收入超过国内。" 百度智能云泛科技业务部总经理张玮告诉数智前线。他观察,目前已有大量 C 端 AI 应用率先出海,B 端解决方案将紧随其后,比如具身智能," 中国在软硬件一体化方面具备全球领先能力,未来即使是美国模型,量产阶段可能也离不开中国产业链。"

张玮还提到,在出海节奏上,AI 硬件如 AI 眼镜已率先出海,通用与垂类 SaaS Agent 层出不穷,部分 AI 产品已在海外榜单上霸榜,下一波有望爆发的是 AI 原生游戏。

资本市场也在强调 " 出海 "。嘉御资本创始人卫哲表示,中国 AI 企业必须 " 更激进地全球化 "。AI+ 出海是 " 带电、带芯片、带智能 " 的产业升级路径,尤其看好 AI 与硬件结合的产品形态。他强调,出海不仅是市场扩张,更是抗周期的战略起点。

金沙江合伙人朱啸虎在今年中关村论坛则明确表示,中国 AI 创业公司在日本、东南亚、中东 " 几乎没有对手 "。国内竞争激烈、价格战严重,创业公司应先在国内打磨好产品和团队,再在海外市场赚取利润。他认为,AI 应用技术门槛不高,真正的护城河在于整合工作流、专有硬件和 " 脏活累活 " 的能力。

海外分析认为,中国开发者资源密集、迭代速度快、用户体验好,开源模型策略获得全球青睐。未来,中国 AI 出海将更多依赖平台分发、本地化定制及开源生态,并可能在全球开发者生态中占据更重要位置。

在今年这样的势头下,9 月杭州数贸会首次设立 "AI 出海 " 主题馆,并发布《2025 跨境 AI 应用图谱》。

02  

盯上海外市场的空挡

实际上,中外市场环境的差异,为 AI 创业公司带来了空挡位。

做 AI Coding 的蔻町科技,把最先开拓的市场放到海外。这源自中外软件市场的差别。国外中小业主一般会采购软件,Oracle 公司五六十亿美元、微软约 10% 的营收(240 亿美元),SAP 约 16% 的营收(60 亿 -70 亿美元),来自长尾中小企业。因为这些企业利润率较好,付费习惯也好。

陈秋武举例,一家海外二三十人的外包企业,流程复杂,采用了先进的规范化商业管理模式,因此采购了 30 套工具,如签到、会议、财务、客户管理等。而在国内,钉钉、飞书等大平台通常集成了大部分功能,一套工具就能覆盖大部分需求。

与此同时,海外中小企业在专业领域一些具化的需求上,又长期缺乏性价比高的供给。AI Coding 恰好提供了解决方案。陈秋武称,他们面对的是 "persumer",一种 " 专业消费者 ",往往是懂业务、又提出一些具体业务需求的从业者,可能来自财务、人事、运营等不同岗位。以财务为例,希望处理数据,传统 SaaS 服务流程可能并不贴合他的实际情况,传统上需要人工修改系统。如今,用户可以通过 AI Coding 工具,用一句话完成定制,解决小闭环。

市场也给予了正反馈。比如,一家宠物店老板用 AI Coding 做出一张宠物地图,包含医院、零食、主食等极为细致的分布图,直观便捷,这是传统 CRM 系统无法贴合的需求。蔻町科技上线两个月,已获得一批付费用户。

AI coding 赛道自 2024 年起迅速火热,Lovable、Boit.new 等十多家企业的年化收入已达一亿美元左右,月化增长率超过 300%。蔻町科技也在这一赛道找到了差异化切口——瞄准海外长尾用户的定制需求。

在硬件领域,AI 眼镜成为另一条重要赛道。闪极科技创始人张波分析,AI 硬件天生面向全球布局,这里有多重因素:首先,海外用户对订阅制更为习惯,无论 OpenAI 还是 MidJourney,都是订阅模式。AI 眼镜调用模型频繁,将会涉及订阅付费。同时,不同国家对数据合规有严格要求,必须在当地部署服务器、模型,数据不能跨境传输,操作数据的人员也需本地化。闪极在欧洲设立分公司,职责之一是要开展一些软件的合规开发与部署。

从市场竞争看,国内市场激烈,而欧洲迄今没有本土企业做 AI 眼镜,美国也只有 Meta 一家大厂,因此留出了更大的国际市场空间。虽然 MetaAI 眼镜覆盖度广,但张波称 " 倒不担心美国市场 ",美国消费者对新鲜事物接受度高、消费力强,只要产品有差异化,企业完成产品上市和传播,自然会有销量。目前他们在北美已完成超 200 万美元的众筹,预计 2025 年底发货。

他还提到,AI 硬件经历了两次关键节点,初期大家依赖 OpenAI 接口能力;今年初 DeepSeek 开源模型的推动,使海外本地部署更为容易。

在内容领域,游戏与动漫则是天然的全球市场。CreateAI CEO 吕程表示,国内团队在产能效率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而海外则可作为产品发布与商业化的阵地。 " 好莱坞现在拍一个电影,没有一个多亿美元都拍不出来 ", 而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制作效率有明显优势,AI 技术应用让优势更凸显。

全球市场对高质量 3A 游戏需求增长,中国 IP 在其中具备一定的独特性。CreateAI 选择了《金庸群侠传》与《三体》这样稀缺版权 IP,来做全球化布局。" 武侠题材是最容易全球化的,华人电影历史上最成功的就是《卧虎藏龙》和《英雄》。

同时,CreateAI 推出了动漫 AI 视频生成平台 Animon,与快手可灵等文生视频平台不同,CreateAI 的生成平台只专注在动漫生成上,吕程认为业界在赛道细分上去年已达成共识。传统上,粉丝难以自己制作动漫,门槛太高,而 AI 工具能显著实现了降本增效,在海内外都是巨大的市场。

综合来说,中国 AI 创业公司正通过差异化洞察,寻找国际市场的缺口,并尽量避开大厂的射程。

03  

怎么融入全球化

这一代 AI 初创企业的全球化,也不再局限于 " 出海 " 或 " 销售 ",而是一种从团队构成,产品本地化、到市场策略和融资架构的深度融合过程。

这一代 AI 应用团队,更具全球基因。百度张玮观察,很多团队 " 生而全球 ",海外也由华人主导,形成混合型结构。

人才结构差异也是推动双向布局的重要因素。欧美尤其是美国湾区,技术人才成本普遍较高,毕业起薪约为 10 万美元,年增长 1 – 2 万美元,优秀者甚至每年可涨 5 万美元。在国内,大厂年薪达到百万元已较高水平。硅谷具备一定密度的高素质稀缺人才,而国内人才 " 干活踏实 ",两者可形成互补。

在产品创新上,初创公司正主动寻找差异化路径。以蔻町科技为例,AI Coding 领域竞争激烈,各大厂纷纷入局。寇町选择从架构层创新切入。" 用户需求是动态变化的,我把它定义为一种新的软件架构——生成式软件架构,这是原来不存在的。" 陈秋武说,当前业界产品多聚焦于 L2 级的代码补全与前端生成,寇町则布局 L3 级,提供涵盖前端、后端包括数据库的端到端生成服务。相比之下,大厂在重构海量用户架构时难度极高、决策周期长,这为初创公司带来了宝贵的 " 时间差 "。

闪极 AI 眼镜的核心差异是 AI 记忆系统。" 我们基于 AI 打造了一整套记忆系统,可以帮助用户记录他们每天跟谁聊了什么、做了什么,能够随时问询。" 张波说。

本地化适配也是企业走出去的必修课。" 每个市场的用户消费习惯、文化不同,需要本地化。" 吕程说。比如,CreateAI 对动漫 AI 视频生成平台 Animon 策略是在国内外同步发行多语种版本,并在日本等动漫大国率先推出 UGC 动漫生成平台与社区。而 Animon 平台在日本与中国搭建了不同网站,内容也各异,背后是对当地法律法规的理解与适配。

硬件产品的本地化则更具体。AI 陪伴机器人 LOOI 分享了类似经验。在海外,LOOI 接入的是 ChatGPT;而在国内,则采用 DeepSeek。" 两边的使用效果会有一点点差异,国内跟你沟通时,它可能很喜欢怼你,ChatGPT 整体更温和一点,跟你开玩笑的概率会更大。这跟日常大家与大模型沟通的习惯有关。"

在 AI 眼镜方面,北美与欧洲市场,更偏好墨镜款式;售价上也因物流与服务成本提升而 " 翻倍 "。闪极创始人张波还补充了一个有趣的细节,欧美的年轻人收入偏低,所以他们的 AI 眼镜要卖的年龄层次要高一点。

与此同时,推广平台和渠道也要本地适配和多样化。比如,中国初创公司正通过 Fal.ai、Replicate、Creado 等平台向海外开发者提供 API 和订阅服务,扩大影响力。

蔻町科技除了部署 LinkedIn、X、Facebook、YouTube、Instagram、TikTok 等常见平台外,同时覆盖一些专业平台,如面向产品经理的 Product Hunt、类似产品贴吧的 Disco 社区等长尾产品发布渠道。支付系统则采用了 Stripe。" 美国社会其实比较注重私域流量,粉丝其实是因为关注博主,愿意观看他的内容,不像国内虽然关注了大博主,但博主发的广告,粉丝不大爱看。" 陈秋武进一步补充了中美两地的差异。

自建社区也成为新的尝试。CreateAI 已规划了一个 UGC 社区," 韩国公司 Webtoon 做了动漫小说 UGC 平台,我们的平台则帮助用户从文字、图片走向视频,吸引全球用户和创作者。" 吕程认为,AI 对 UGC 内容的推动巨大,未来网络小说和漫画将转化为视频模式。而这样的社区不仅是用户运营,更将成为未来游戏内容分发的关键入口。

除了产品与运营层面,融资结构的全球化设计也日益重要。此前 Manus 的股权架构不当,导致中途转身,成为行业前车之鉴。如今更多初创公司在设立早期就考虑更适合全球化的国际架构与股权结构。

在这些系统性准备下,企业正在逐步建立长期增长的能力。寇町目前聚焦于通过分析整个链条的转换漏斗,来优化改进产品;闪极则在迭代此前推出的共创版 AI 眼镜;CreateAI 则于 9 月 25 日在国内正式上线其动漫专属 AI 视频生成平台 Animon.com,加速全球布局。AI 初创企业正以更深层的方式嵌入全球市场,从 " 走出去 " 到 " 融进去 "。

© 本文为数智前线(szqx1991)原创内容

进群、转载或商务合作联系后台

文章精选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全球化 编程 美国 机器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