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人都挺好,就她格格不入 "
" 要是换成其他人来参加就好了 "
" 年纪大体力差就别来了吧 "
" 谁都得迁就她 "
这一季《花少》播出后,审判落到了陈数身上。
还被罗列出「23 宗罪」,来坐实她的格格不入。
直到最近两期播出,她的风评才稍微好转。
坦白说,体力不佳、格外注重保养、行为节奏慢,这些饱受诟病的 " 罪状 " 并非凭空捏造。
爬山过程中常常需要停下来休息,
整个团队便会因此中断行程在一旁陪她。
意识到体能落后于整体后,陈数开始担心会拖累团队。
尤其是看到李沁和龚俊没有随着大部队去爬树、呐喊,留在原地为了不让她落单,
考虑到她的体力一直陪在左右,
感激的同时,陈数也进入了一种焦虑前置的状态。
不想让这份脆弱被察觉,怕被觉得太麻烦,对于团队的感情也夹杂着一份愧疚。
在这样的差距下她只能通过照料好自己的方式,实现不成为团队短板的心愿。
她提前预判风险,精细管理身体,在饮食、休息、穿衣、行动上都格外细致讲究。
只是这种看似无比冷静的自我保全,在追求快节奏的综艺叙事里显得格格不入,过度的自我关注在强调无私的集体中也演变成了自私和利己。
受寒导致身体不适后拔掉空调插头的行为,加剧了她自私的观感。
和她同屋的那英,面对空调插头被拔的无所适从,也成了坐实陈数只关注自己的铁证。
割完水稻后,其他人忙着做饭,她担心的是出汗衣服湿透可能会导致生病,又一次成为了被控诉的罪证。
在铺天盖地的声讨中,成为了难以被饶恕的对象,她最初为了不成为负担的动机也被持续发酵的争议所淹没。
直到随着节目进程的更新,陈数那些滞后的 " 利他性 " 得以显现,才逐渐扭转了舆论。
可以明显察觉的是,陈数很清楚自己的极限在哪里,过去累积的病痛同样难以被忽视。
所以她会及时与同伴们沟通,直接表达自己的诉求。
比如无法参加集体晚餐,需要休息。
另一方面她也在细致照顾自己,
及时喝热水;
带秋裤、羽绒服确保不会受寒,即使会被认为和大家不是一个季节;
出发前带的行李也多以养生为主。
她的逻辑是只有把自己的身体和情绪管理到最佳状态,才能最大限度的不成为同伴的负担,实际上在集体活动中也是一种负责任的利他。
而容易被忽略的一点是,陈数除了对自己的身体格外上心和担心之外,整个过程中她其实并不扫兴。
会认真倾听导游龚俊安排的行程,第一个附和。
即便体力欠佳,在割水稻环节依然坚持完成自己的部分,全程没有倒苦水也没有散播负面情绪,只觉得治愈和自豪。
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去陪弟弟妹妹们出海浮潜,不能下海也会站在岸边目送,反复叮嘱大家注意保暖。
而在浮潜四人组回来后,她拿出了预先带来的养生古法红糖,给熬了红糖姜水,
倒好后挨个端过去叮嘱大家喝,
知道四妹李沁和小妹雅琪在二楼,也会特地端上去嘱咐她们趁热喝。
她的行李看似很多,但并非完全为自己准备,因为总能掏出大家需要的东西,还被那英用 " 潘家园 " 来调侃。
讲究和精致的部分,某种程度上也滋养了团队。
由于之前的节目中,几乎每一季都有行李超重的问题,这回陈数带了个秤。
节目里有一个很可爱的细节是姐姐妹妹们在秤完行李后发现没有超重,一起用手舞足蹈的方式庆祝,对屋内情况不知情的陈数察觉这种热闹的氛围后,毫不犹豫加入了她们。
这种内敛、细微的善意往往是滞后的,可能不会立刻被直观看见,但在察觉后就会发现,陈数的行为与内在其实是一致的,她的利己与利他,从来都是一体两面。
在旅行的过程中,还能看到陈数对于「边界」的看重。
她非常注重自我的边界感,有自己的处事方式,这也是节目开播初期让她饱受诟病的原因之一。
内敛不外放的性格,温吞甚至有些疏离的节奏,在需要快速热络、制造戏剧张力的真人秀里,显得如此不合时宜。
节目中也能窥见她 " 不合群 " 的时刻,
比如对于流行音乐不够熟悉,在大合唱环节只能悻悻地说一句 " 我不会这首歌 "。
听不了节奏太快的音乐,所以在答应那英可以放音乐之后,又因为心脏无法负担不得不叫停。
没画眉毛就无法面对镜头,精致得有些不够松弛。
抑或是实在害怕动物,在大家和变色龙互动了之后,依然摆手抗拒。
其他同伴步调一致、热情高涨的时刻,她流露出的所有不适、疲惫与恐惧,都与热闹的频率错位,导致显得异常突兀的她被当成了靶子来攻击。
坚持保留一块名为「自己」的自留地,边界感似乎强到有些固执。
但看到后面会发现,她的边界感不是冷漠的围墙,而是出于怕自己做得不妥。
陈数说:" 这个旅程当中,我允许你做你,也请你允许我做我自己,但是我们要彼此走近,我觉得这是建立友谊和相处最重要的一个健康的模式。"
实际上她也是这么做的,正如她不会过度介入扛下导游重任的张晚意的焦虑,
会关心张晚意的状态,但不会在对方提出需要前过度插手,
因为在她看来对于张晚意来说,自己做了功课心里才踏实,而这种踏实比一切代劳都重要。
过于慢热的性格,低能量的存在,或许不够 " 综艺 ",强对比之下反而容易被视为异类。
加上自我优先即时可见,而利他行为往往需要一个过程,大多延迟出现,造成了评判上的偏差。
甚至出现了 " 低能量 i 人不适合出现在旅行综艺 " 里的言论,却忽略了不同性格和生活方式的碰撞会产生何种火花,本身就是节目的初衷。
节目需要外放的性格来制造看点,同样也需要那份内敛的细腻。
真正的和谐未必是整齐划一,而是和而不同。
在彼此的尊重中,同伴们会考虑到陈数的状况,改变一些行为。
陈数也在这样的氛围中,不断把大家纳入自己的边界范围。
节目里还不会唱的流行乐,陪看时已经可以跟唱。
注重养生的她,也开始馋泡面,喝饮料。
会在喝张晚意对嘴喝过的饮料时问一句 " 你嫌弃我不 "。
也会在龚俊的鼓励之后,努力克服恐惧,留下了和变色龙的珍贵合影。
在和大家还有些距离的时候,就悄悄记录下了她所珍视的完整时刻。
她的一些行为也许很自我,但称不上自私。
出发前收拾行李,她考虑到了自己在旅行过程中的舒适度,但同时也考虑到了如何不给他人带来麻烦。
抛掉了大众印象里精致优雅,选择了便携、轻盈、用处大的服装,把行李重量减到最轻。
甚至设想过民宿可能会没有电梯自己又无法把行李箱扛上去的情况,于是准备了一个软包,要把行李分装在小袋子里再搬运,而不是借他人之力给旁人增添负担。
而如果行李超重,她已经想好了要扔什么,或是把较重的首饰挂在脖子上,自己来承担后果。
是即使火锅和她的饮食习惯不符,也会说 " 大不了涮掉表面的油 ",而不是强调自己不能吃从而扫兴。
提出问题的同时,往往也会附上一份解决问题的方案,没有让别人容忍她、围着她转,为了她去牺牲自己的感受。
高要求只对自己,并不会施加在他人身上。
会被如此审判,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节目前期留下了低精力的印象。
只是 " 低能量老鼠人 " 的状态在自嘲中是安全的,当它由一个公众人物在需要高能量的真人秀场域中呈现时,就成了一种原罪,无可避免遭到审判。
忽略了长达 20+ 小时的舟车劳顿、年龄和身体素质带来的困扰。
当低精力与强自我叠加时,又会面临着更尖锐的审判。
即使做到了主流声音中我本位且没有对他人造成任何伤害,还是会因为 " 特殊 " 遭到非议和攻击。
抛掉了旧脚本里必须通过自我牺牲来实现的利他性,重心放在自己身上,仍被粗暴归类为了自私。
这是陈数个人遭遇的注脚,或许也是女性在践行新活法时所面临的普遍性困境。
会赞美 " 自我 ",又会在面对 " 我本位 " 时感到不适;
厌弃 " 自我牺牲 " 的绑架,却又本能地质疑一种不具悲情色彩的付出。
总有一种矛盾的期待。
陈数的 " 罪状 " 与其说是她的行为失当,不如说是目前仍存在着对女性样态的误读。
是准备好了做自己、爱自己的口号,但尚未完全准备好接纳这种形式的活法。
呼吁女性重获人生的主导权,却未曾拆除那套固有的审判装置。
最后一句
没有刻意制造虚假团圆,而是在被动的安排中主动靠近彼此消解其中的陌生感,同样很珍贵。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