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 | 张克环
编辑 | 张俐
作者 | 桑田
来自汽湃(GREATAUTO ) 的报道
在外滩的灯光下,启辰迎来了自己 15 岁的生日。不同的是,这一次,它不是单纯展示一辆新车,而是签下了一份足以改变自身轨迹的 " 大单 " ——与哈啰出行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 L4 级 Robotaxi 商业化,并一次性敲定万辆启辰 VX6 订单。
在新能源车市竞争白热化的当下,这样的消息多少带点 " 逆风翻盘 " 的味道。对启辰来说,这不仅是一份销量的保障,更是一种姿态:不再只是一个造车的品牌,而是要迈入 " 造车 + 用车 + 出行 " 的新赛道。
Robotaxi 的风口,谁能真正起飞?
过去几年,"Robotaxi" 这个词频频出现在行业报道中,听起来宏大,但真正落地者寥寥。原因很简单:自动驾驶的成本依旧高昂,算法训练场景不足,监管环境也还没完全铺平。然而,趋势不可逆。政策在逐步放开,资本持续下注,硬件价格不断下降,行业正从 " 概念期 " 走向 " 前夜期 "。大家都明白,谁能把技术从测试场搬到街头,谁就能拿到下一个十年的入场券。
今年 6 月 23 日,哈啰宣布正式进军 Robotaxi 赛道,并与蚂蚁集团、宁德时代共同发起成立 " 造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资金 12.88 亿元人民币,专注于 L4 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安全应用和商业化落地。
哈啰有数据、有场景,启辰有车、有体系,两者的结合就像一对互补的拼图。Robotaxi 想跑起来,光有算法不行,必须有稳定可规模化的车型去承载;而车企想要积累真实路况数据,光在测试场转圈更是远远不够。
双方将合作打造的专用车型,基于东风启辰 VX6 底盘平台打造,配备了哈啰自研的全车规级软硬件架构。智能化硬件方面,新车搭载了 8 个激光雷达、14 个高分辨率相机、6 个毫米波雷达和 12 个超声波雷达,能够实现对车身周边 0-200 米范围内的多模态冗余感知,核心算力超过 2000TOPS。
而在机械和电气层面,2026 款东风启辰 VX6 长宽高分别为 4658x1890x1656mm,轴距为 2850mm。车辆搭载 " 六合一超级电驱 ",最大功率 160kW,峰值扭矩 275 牛 · 米。匹配 " 启辰鲁班电池 2.0",具备 146 项安全测试及 3C 超充技术,可实现 30%-80% 电量补充仅需 14 分钟,CLTC 续航最高达 510km,百公里电耗低至 13.1kWh。
启辰的好机会:不仅卖车,更要进化
对于启辰来说,万辆 VX6 订单当然是 " 硬菜 ",能直接写进销量报表。但真正的价值,不在这万台车的出货量,而在车上背负的数据与经验。
每一辆 Robotaxi 在路上跑过的场景,都是启辰智能驾驶算法的 " 养料 "。这意味着启辰的智能化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借助哈啰的平台直接进入真实场景循环。换句话说,这是从 " 造好车 " 到 " 用好车 " 的战略升级。
而启辰 VX6 之所以能成为首选,并非偶然。61% 的轴长比,3.64 立方米的乘员舱空间,九成以上的得房率," 魔方座椅 " 带来的灵活布局,让它天然适配 Robotaxi 多元场景。更关键的是,启辰的电池与安全体系,能在高频运营中经受考验。
诸多 " 看似家用的设计 ",放到 Robotaxi 上都成为了优势——例如,启辰 VX6 采用高刚性 ZONE BODY 车身结构,配备 6 安全气囊与超国标级别的电池五维防护系统,更以 " 零甲醛 " 座舱设计及日产大沙发级零重力座椅,确保每一位乘员获得健康、舒适的乘坐体验。对于把安全和健康看得比什么都重的出行领域来说,这些点十分重要。
未来,双方还将共同探索 Robotaxi 运营、高精地图、车路协同等多种创新模式,构建 " 车 - 路 - 云 " 一体化智慧出行基建设施,助力城市交通数字化升级。此次签约于 2025 外滩大会期间举行,依托这一国际级前沿科技盛会,启辰汽车与哈啰的合作将进一步放大行业影响力,推动智能驾驶更快走向大众生活。
哈啰在这盘棋里同样算得清楚。Robotaxi 的竞争,比拼的不只是传感器堆得多高,而是谁能率先实现规模化运营,让用户真正用起来——哈啰的出行生态,从单车到顺风车再到出租车,早就为 Robotaxi 准备好了数据土壤。启辰提供硬件与改装能力,哈啰负责场景与运营,两边绑定后,模型训练、服务验证、成本摊薄都有了跑通的机会。
这也意味着,启辰这次的角色,不再只是一个 " 供应商 ",而是被拉进了运营体系。未来,双方还将共同探索 Robotaxi 运营、高精地图、车路协同等多种创新模式,构建 " 车 - 路 - 云 " 一体化智慧出行基建设施从新基建,到日常维护,都要两家人一起干。这,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长久的深度绑定。
束发之年的启辰,或将从此 " 破圈 "
这场合作的象征意义,更远比 " 万辆 " 这样的数字本身更重要。它代表了一种新的落地路径:车企不只是卖车,而是与出行平台共建生态;平台不只是做流量,而是深入到车辆研发与应用。对行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 " 范本 "。当不少玩家还停留在 PPT 和测试路阶段,启辰与哈啰已经直接跑向了规模化运营。这种 " 真金白银 + 真路数据 " 的组合,才是 Robotaxi 走出实验室的必经之路。
对启辰来说,这是一场自我革新。它曾是 " 最成功的合资自主品牌 ",又经历过 " 单飞 " 与回归,如今终于找到了一条跳出传统车企身份的新路径。十五年走来,启辰积累了造车的底气,也确实在当下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束发之年的启辰,需要一次破圈的机会——哈啰的出现,恰好给它提供了一条新赛道。
当然,未来的挑战依旧不少。自动驾驶安全、法规协调、成本控制,这些都是硬骨头。但好在,启辰至少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而且迈得够大——在这个行业里,最怕的是犹豫。Robotaxi 要真落地,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的是不断试错和快速迭代。万辆 VX6 跑出去,不管遇到多少难题,至少能让启辰拿到别人没有的真实数据和经验。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为启辰点个赞。它没有止步于 " 传统车企 " 的舒适区,而是主动投身到最具不确定性的赛道。也许几年后,大家再回头看,会发现正是这些 " 万台级订单 ",让中国的自动驾驶不再停留在口号,而是出现在日常街景里;而启辰品牌的转折点,也同样在此。
结语
十五岁的启辰,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这一次,它不只是造车者,更是智慧出行的参与者与推动者。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它没有退缩,而是选择向前。Robotaxi 的未来尚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有了这样的尝试,中国汽车的灯光,的确又亮了一些。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法律顾问
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 姜磊律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