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报融媒体 09-15
“任常伦连”战旗光荣受阅,常伦庄村村民深感自豪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阅兵式上 " 任常伦连 " 战旗光荣受阅,常伦庄村村民深感自豪——

" 英雄从未远去 "

■贾玉省   卢岩   解放军报记者   卢军

这是一场特别的主题班会。

" 九三阅兵观后感 " —— 9 月 11 日,山东省龙口市七甲镇田家小学五年级 " 任常伦班 " 教室,当 " 兵教师 " 邹恭冉在黑板上写下开学后第一个班会的主题时,教室里一片欢腾。

" 威武 "" 强大 "" 震撼 ",孩子们用这些字眼表达自己的感受。当回放的阅兵视频定格在战旗方队出现的画面时,邹恭冉指着飘扬的 " 任常伦连 " 战旗问:" 同学们,看到这面战旗,你们想到了什么?"

" 我们是任常伦的传人,长大我要去当兵,接过英雄的枪!" 邹恭冉话音刚落,班长徐子涵第一个大声答道。

" 接过英雄的枪!" 瞬间,孩子们纷纷回答。

清脆嘹亮的童声,飘向窗外。不远处,就是常伦庄村——英雄任常伦的家乡。

秋风吹来一丝凉意,常伦庄村村口的老槐树下,85 岁的王宝德正和几位老人围在一起聊天。几辆汽车停在村口,车上下来的一行人,向村里的任常伦事迹展览馆走去。

" 大阅兵后,每天都有人来任常伦事迹展览馆参观,有本市本县的,还有外省外市的。" 王宝德坚持数十年在周边村庄和学校宣讲任常伦事迹,他的言语中有欣慰也有自豪。

" 任常伦牺牲的时候我才 4 岁,但从小就听村里人讲他的故事。" 王宝德的话,勾起老人们的共同回忆。

任常伦 17 岁加入抗日自卫团,19 岁参加八路军,经历过大小战斗 120 余次,9 次负伤仍冲锋在前,被山东军区授予 " 一等战斗英雄 " 称号。1944 年 11 月,在海阳长沙堡战斗中,担任八路军胶东军区第 5 旅 14 团 1 营 5 连 3 排副排长的任常伦,子弹打光后与敌人拼刺刀,刺死 5 名敌人后,不幸中弹牺牲,年仅 23 岁。后来,他生前所在连被命名为 " 任常伦连 ",黄县人民政府将他的家乡改名为 " 常伦庄 "。

" 若是任常伦能看到大阅兵,该有多高兴!当年他扛着一把土枪就上了战场,那时候咱们要是有现在这些先进的武器装备,早就把小鬼子赶出中国了!" 一位老人激动地说。

" 战斗英雄任常伦,他是黄县孙胡庄的人,十九岁参加了八路军。打仗像猛虎,冲锋在头阵,完成任务坚决又认真。为人民牺牲了也甘心…… " 任常伦事迹展览馆里,循环播放着歌曲《战斗英雄任常伦》。玻璃展柜里,一本泛黄的《战斗英雄任常伦》连环画,映入记者眼帘。

这本由山东人民出版社于上世纪 70 年代初出版的连环画,用素描手法生动展现了任常伦的英勇形象和英雄事迹。

得知连环画的主创者之一王树枫是龙口本地人,记者拨通了他的电话。

谈到创作过程,王树枫不禁唱起《战斗英雄任常伦》。他说,在胶东地区,这首歌传唱了 80 多年,今天的许多孩子都会唱,任常伦的名字家喻户晓。

王树枫告诉记者,自己是听着任常伦的故事、唱着这首歌长大的。学英雄、画英雄,是儿时就种在他心里的一颗种子。到黄县文化馆从事美术工作后,他愉快接受了绘制《战斗英雄任常伦》连环画的任务。

为了画好英雄,辗转千里,王树枫专程赶往 " 任常伦连 " 采风。在连队采风的那些日子里,任常伦的形象在他心中日益丰满。50 多年后的今天,王树枫回忆起来一个场景,依然难掩激动:" 晚上连队点名,指导员呼点的第一个名字就是‘任常伦’,全连战士齐声答‘到’,声音震天响。我当时就掉泪了——任常伦没走,他还活着!"

王树枫告诉记者,采风归来,他住在栖霞市桃村镇英灵山脚下,从住处就能望见胶东革命烈士陵园里高耸的任常伦铜像。花了半年多时间,他完成了连环画的创作。" 我们的军队,如今拥有了先进的武器装备,始终保持着爱党爱国、英勇善战的光荣传统,一定能打败任何来犯的敌人!" 说到这里,王树枫的音调高了起来。

多年来,因为一个共同的名字,英雄的连队和英雄的家乡血脉相连。记者在展览馆看到一张特殊的合影—— " 任常伦连 " 官兵与常伦庄村村民一同擎起连旗。

" 几十年来,咱村群众和连队官兵就像一家人。昨天,我还和连队指导员打电话交流观看大阅兵的感受。他告诉我,连队官兵以连旗光荣受阅为动力,个个苦练精兵,争当新时代的英雄传人。" 村党支部书记王忠金指着照片说。

胜利纪念日前夕的那场祭扫活动,王忠金历历在目——

" 任常伦连 " 官兵代表不远千里来到胶东革命烈士陵园,缅怀任常伦烈士。洒一抷连队驻地的泥土,敬一杯清澈的酒水,敬一个庄严的军礼,连队官兵告慰先烈:" 您用生命铸就的旗帜,我们高高举起,从未褪色;您用生命践行的‘轻伤仍杀敌、重伤不叫苦,舍命杀顽敌、坚持干到底’战斗精神,永远都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

走出展览馆,漫步常伦庄村,常伦雕像、常伦壁画、常伦广场……英雄元素随处可见。脚下的沥青路宽阔平坦,眼前的农家院整洁温馨,不远处的环湖绿道上,村民悠闲漫步、孩子嬉戏奔跑,一幅和美的乡村画卷铺展眼前," 山东红色文化特色村 " 名不虚传。" 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好。看到今天的家乡,英雄一定会含笑九泉。" 王忠金说。

暮色四合,任常伦事迹展览馆的灯渐次亮起。回首望去,墙上那句 " 英雄从未远去,精神永伴征程 " 的标语,在灯光映照下更加显眼。

是的,英雄从未远去。他 " 活 " 在经久流传的歌声里、书籍里,更 " 活 " 在英雄部队官兵和英雄家乡人民的心里。

80 多年过去,有一种铭记,历久弥新、从未褪色;有一种精神,超越时空、永续传承!

本文刊于 9 月 15 日解放军报03

解放军报微信发布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战旗 宝德 八路军 山东 军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