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二大锂电池回收企业广东金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金晟新能 ")于 2025 年 9 月 3 日再次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这已是该公司继 2024 年 12 月首次递表失效后的第二次尝试。
两年半累计亏损近 10 亿元
金晟新能的财务表现呈现 " 过山车式 " 走势。根据最新财务数据,金晟新能在 2022 年至 2025 年 6 月的报告期内,收入分别为 29.05 亿元、28.92 亿元、21.57 亿元和 9.37 亿元,呈现持续下滑趋势。
盈利能力方面,金晟新能仅在 2022 年实现 1.51 亿元的盈利,随后便陷入亏损困境。2023 年、2024 年和 2025 年上半年分别亏损 4.71 亿元、3.44 亿元和 1.44 亿元,近三年半累计亏损额超过 10 亿元。
这种亏损状况直接反映了锂电池金属材料市场的剧烈动荡。金晟新能在招股书中坦言,2023 年及 2024 年出现毛亏损的核心原因在于碳酸锂、镍、钴等金属价格的断崖式下跌,导致产品 " 售价与成本倒挂 "。
此外,申请文件显示,金晟新能客户主要为中国内地的电池材料制造商和再生利用产品贸易商。报告期内,金晟新能来自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分别占当期营收的 52.7%、41.3%、53.9% 及 67.3%。同期,其来自最大单一客户的销售额分别占当期营收的 13.9%、18.4%、26.6% 及 45.2%。可以看出,金晟新能客户集中度越来越高。
与此同时,金晟新能贸易应收款项周转天数从 2022 年的 38 天延长至 2025 年中的 56 天,增幅近 50%,显著高于行业健康水平。
客户集中度高与回款效率低产生了负向的循环机制:大客户凭借其强势地位通常要求延长账期,而企业受制于有限的议价能力被迫接受不利条件。若锂价出现剧烈波动,可能导致下游客户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金晟新能面临的坏账风险将显著加剧。
碳酸锂均价连年下跌
碳酸锂价格的暴跌是拖累金晟新能业绩的主要因素。根据沙利文数据,碳酸锂均价从 2022 年每吨 42.69 万元的巅峰,一路暴跌至 2024 年的每吨 8.01 万元,累计跌幅超 80%。到 2025 年上半年,碳酸锂价格进一步下探至每吨 6.23 万元的历史低位。
其他核心产品价格也呈现类似下滑趋势硫酸镍平均售价从 2022 年的每吨 34732 元跌至 2025 年上半年的每吨 22939 元,降幅近 34%。硫酸钴平均售价从 2022 年的每吨 6.1 万元跌至 2025 年上半年的每吨 3.1 万元,几乎 " 腰斩 "。
这种价格剧烈波动导致金晟新能面临严重的定价错配问题——原材料采购与产品加工及销售完成之间存在时间差,在市场下行期直接侵蚀利润空间。
股权变动频繁,估值起伏不定
金晟新能由李氏五兄弟(李森、李鑫、李尧、李炎和李汪)于 2010 年创立,前身为肇庆市金晟金属实业有限公司。股权结构显示,李氏兄弟通过江西东亮、肇庆晟达、肇庆森龙直接和间接持有该公司 55.69% 的投票权。
成立至今,金晟新能获得了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金、复星、广汽、德国博世等知名机构,金晟新能的估值也经历了显著起伏。2023 年 3 月金晟新能的估值最高达到 120 亿元,但在 2024 年 7 月一度跌至 62 亿元,到 2024 年 11 月又回升至 76 亿元。目前估值较高点缩水超过三成。
面对行业波动,金晟新能选择构建从 " 回收到再生 " 的产业闭环,以摆脱 " 看天吃饭 " 的盈利模式。港股 IPO 是否能成为其缓解资金压力、继续扩张的有效举措,有待市场的进一步检验。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