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汽车观察 09-10
奇瑞尹同跃:当家的做了主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2004 年,吉利汽车在港交所借壳上市后,老板李书福春风得意,说了一句名言:

资本是个好东西。

奇瑞汽车的创始人尹同跃和李老板有一样的观点,同时期也在搞上市,不同的是,他却铩羽而归。

当时的自主品牌 " 一哥 " 奇瑞汽车,上下下下灰头土脸,士气极度低落。

尹同跃回到芜湖后说了一句话,没想到说中了奇瑞未来二十年的命运。大概意思是,奇瑞像竹子一样,露在外面的枝叶也许会在环境恶劣时遭遇摧折,但是根却一直下不停地生长。

尹董事长可能也不过是随口一说,因为竹子成熟也不过三五年,意思是困难很快就会过去,但当时怎么也不会料到,奇瑞上市会如此艰难,在后来的 21 年里,奇瑞整整启动了 7 次才通关。

这创下了中国企业上市失败次数之最。

穆弘的车圈好友应哥说,要是尹董当年生个娃,现在都快大学毕业,可以进奇瑞的工厂打螺丝了。

01.

9 月 7 日,奇瑞汽车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奇瑞汽车即将成为港股年内最大车企 IPO,募资 15-20 亿美元。

奇瑞汽车终于结束上市长跑,尹董终于可以尝一口资本的味道了。此时,斗了几十年的对手比亚迪、吉利、长城,资本已经玩得很溜;连造车新势力蔚小理,也玩腻了。

别人并不难的事,几乎是奇瑞的一部苦难史。

2004 年,由于复杂的股权关系,奇瑞首次 IPO 失败;‌ 2007-2008 年,连续两年又因为 " 多生孩子会打架 " 战略失败而失败‌;2016 年,奇瑞新能源想学吉利借壳上市,因监管质疑主营业务的关联性,再次失败;2019 年奇瑞重回 IPO,‌引入青岛五道口注资 196 亿元的计划因资金链断裂失败,IPO 计划再次搁浅;2022 年,第六次上市的奇瑞,再次因为股权关系复杂失败。

奇瑞的上市历程,用余华老师的话说是 "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太苦了!

有一年,尹同跃去参加大会,熟悉的记者采访期间提了一嘴,尹董头发全白了。这个事后来上了微博热搜,可能是大家有共鸣,感叹这些年做事不易,特别是汽车行业。

奇瑞的苦情,很多次是因为股权复杂。

奇瑞汽车最初是地方国企,完全由芜湖市国资委出资,跟现在的上汽、广汽一样。不过,不同的是从 2001 年开始,通过改制引入民营资本,奇瑞开启市场化改革,一直持续到 2018 年。这个阶段可以说是奇瑞内部矛盾最尖锐、拉扯最严重,起伏也最大的阶段。

这个阶段,奇瑞别说盈不了利,甚至经常亏损。

2018 年,奇瑞开启了第二个阶段,启动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青岛五道口基金、立讯精密等社会资本,国资比例下调。奇瑞的股权多元化进入深水区。

但真正改变奇瑞的,并不是社会资本的加入,而是通过社会资本的加入,破冰国资 " 铁桶 ",进而管理层开始持股。

2019 年混改是奇瑞由迷茫期进入上升期的关键转折点。

尹同跃借引入立讯精密成为战略投资者的机遇,‌首次通过员工持股平台获得股权。管理层持股平台‌芜湖瑞创投资持有奇瑞控股 25.55% 股份,其中尹同跃占瑞创投资 87.53% 的股份。

也就是说,尹同跃通过瑞创投资间接持有奇瑞约 11.5% 的股份:名义上,尹董还是尹董,但实质身份已经由职业经理人,变成了 " 业主 "。

奇瑞发展的底层逻辑由此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两三年后,奇瑞进入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 黄金时代 ":

销量、营收开始飙涨,一年的利润比过去二十年的总和还多。

股神巴菲特说: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其中的一个选股标准是,非业主管理的公司不买。也就是说,不买职业经理人管理公司的股票。

背后的逻辑,自己慢慢体会。

穆弘此前说不看好东风和长安的重组,原因也类似:底层逻辑如果不变,在高度市场化的汽车市场,国企和央企怎么改都是挠痒痒。

02.

奇瑞尽管即将实现 IPO,但尹老板头顶的乌云并没有完全散去。

2024 年,奇瑞汽车全球销量 229.5 万辆,增速位居全球前二十大车企之首,但资本市场普遍认为,奇瑞汽车在港股的估值,只有 500 亿 -1000 亿之间。

令尹老板忿忿不平的是,它和造车新势力的差距,可能是断层式的。理想汽车去年的销量只有 50 万辆,但它的估值,在今年高位时达 3000 多亿。

这完全不是一个估值体系,原因是奇瑞汽车存在的两大短板,可能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扼住奇瑞的咽喉:

一是新能源转型滞后,错失了黄金窗口期。2024 年奇瑞全球销量达 229.5 万辆,但新能源车占比仅 16%,远低于行业 47.6% 的平均水平。

技术路线摇摆‌是奇瑞新能源转型的最大痛点。从早期 " 全栈自研 " 到后期依赖供应商合作,奇瑞在战略上反复调整导致资源分散。其与华为合作的智界系列高开低走,也未能复制问界的成功。

风云、星纪元等产品线虽已布局,但市场影响力有限,2024 年新能源车的 58 万辆销量中,主要依赖 iCAR 等少数车型支撑。瑞虎 7 C-DM 虽获 "A 级插混 SUV 低碳领跑者 " 奖项,但整体新能源产品缺乏爆款。

和新能源车竞争对手比,奇瑞在电池技术、智能驾驶等核心领域投入不足,L2 级智驾系统因算法迭代慢,用户投诉率高达 15%。

同时,奇瑞的组织架构调整迟缓‌进一步拖累转型。直到 2024 年,奇瑞才确立 " 四路并进 " 模式:星途主攻高端,艾虎守护燃油车,风云专注新能源,QQ 专攻小型电动车。这种被动调整导致其在新能源赛道始终处于追赶状态。

二是奇瑞品牌的高端化陷入囚笼困境。奇瑞的高端化尝试已持续十余年,从观致到星途,始终未能突破 15-30 万元的价格天花。2024 年星途品牌销量 5.2 万辆,虽同比增长 38%,但在奇瑞整体销量中占比仍不足 3%。

同时奇瑞的品牌认知,在市场上已经固化。" 奇瑞奇瑞,修车排队 " 的负面口碑,是其作为早期自主品牌留下的巨大阴影。这种低端形象严重制约了其高端化进程,即使星途 ET5 搭载猎鹰 700 智驾系统等高端配置,消费者仍难以接受其溢价。

还有一点,奇瑞历史上一直摆脱不了 " 多孩 " 难题,现在仍然面临产品定位模糊‌导致内耗严重。星途与主品牌在产品设计、技术应用上差异不明显,用户群高度重合。风云 A9L 虽以 "532 越级尺寸 " 对标百万级豪车,但 30 万元定价面临比亚迪汉、小鹏 P7 等强劲对手,市场接受度存疑。

尹老板也多次承认,奇瑞在营销层面存在明显的短板。在奇瑞内部,随时都可能暴莫名其妙的 " 雷 ",比如营销副总公开辱骂友商、用智界品牌账号宣传奇瑞新车等。

奇瑞汽车上市不是终点,可能恰恰是它面临新挑战的开始。身家即将暴涨的尹老板,能不能再次改写奇瑞汽车,可能是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奇瑞 尹同跃 奇瑞汽车 ipo 吉利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