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Mia
编辑 | 李寻欢
法拉利老了还是法拉利,廉颇老矣尚能饭,说的就是《捕风捉影》里的两位影帝,成龙和梁家辉。
警匪动作片、港片、成龙主演……该片似乎集齐了扑街高危元素,这也让其意外反转成为惊喜。
顶着外界先入为主的 " 烂片 " 质疑和刻板印象,《捕风捉影》在点映期间口碑持续逆风上行,8 月 16 日正式上映后,骰盅终于揭晓:作为档期唯一的国产硬核动作类型片,豆瓣 8.1 分,猫眼专业版预测票房 10 亿 +,大概率将成为暑期档季军,年度票房第六。
港式动作类型片已经多年没有出现豆瓣 8 分 +、票房 10 亿 +,口碑票房双走高的爆款了,上一次可能还要追溯到 2018 年的《无双》。
无论对于成龙自己而言,对于类型片而言,《捕风捉影》都可谓意义重大,它示范了新式港片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重获新生的可能性。
点映立大功,
两个七旬老汉对打有多爽?
如半佛仙人所说,《捕风捉影》" 直接让成龙退步 30 年,回到了自己的黄金年代 ",也让影迷梦回录像厅 DVD 时代。
影片改编自 2007 年银河映像出品、游乃海编剧加执导的老港片《跟踪》,保留了原片的故事框架、人物设定、人物关系,同时将原片扩展为一部更高制作投入、动作戏更多的大片,原片 89 分钟的体量被扩充至 141 分钟。
《捕风捉影》给许多影迷的第一观感是爽。一开场便是花式换装伪装智斗,加上拳拳到肉的打斗,天台滑翔伞脱逃,直看得人眼花缭乱,也奠定了 " 全程高能 " 的风格。张子枫的打戏重在 " 以柔克刚 ",成家班两个月特训,每日 8 小时格斗 + 枪械训练。追踪、爆炸、枪战、冷兵器、肉搏,武戏量大管饱。
71 岁的成龙和 67 岁的梁家辉,两位加起来近 140 岁的 " 七旬老汉 ",奉献出了多场真摔真打、不用替身的硬核打戏,令人心生敬意。成龙的打戏依然颇具个人标志性喜感和杂耍风格,一秒拆枪、用晾衣杆和布当做武器,令人梦回《警察故事》《尖峰时刻》等经典系列;梁家辉则塑造出了一位疯批兼绅士儒雅、颇具魅力的 " 狼王 " 反派 " 影子 ",凭着匕首 1V30,自称 " 用完了十年运动量 ",两人在狭小空间的贴身肉搏戏刺激感十足。
另一重观感是新。影片不再是近年来港片常有的 " 古早味过气感 ",而是直接关注最热的社会话题,包括 " 天眼系统 "、AI 系统 " 辣妹 "、加密货币,反派以黑客技术迷惑警方,有较强的当下时代性,科技感和新鲜感,传统追踪术的加入,则实现了新与旧的平衡。
从地点设置、阵容搭配来看也是有新意的,故事发生在澳门,将永利皇宫、老楼等地标运用到极致,张子枫、此沙等接受训练或具备武术功底的内地新生代血液加入,令整部影片在 " 情怀牌 " 的同时,兼顾 " 年轻化 " 和融合度,有效提携新人。
且《捕风捉影》并未止步于此,作为动作片,影片用了相当的篇幅来刻画人物形象与人物关系,探究人性与内心,萌宠小队和盗匪天团的猫鼠游戏中,黄德忠何秋果的 " 父女 / 师徒关系 ",影子与养子团的 " 父子关系 ",两组关系互为对照,一句 " 他是爸爸 "" 他最像你 " 几多恩怨纠结," 叛逆女孩 X 愧疚父亲 " 组合是《龙马精神》的进化版。
如果要说缺点的话,则是 141 分钟时长,中后程文戏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节奏,可能令部分观众失去耐心。
受众画像分析来看,40 岁以上占比最高达到 26.4%,四线城市占比达到 39.5%,这应当是成龙影迷基本盘主力;第二高的是 20-24 岁人群,占比达到 19.5%,女性观众占比近七成,这无疑说明了反派 " 狼崽养子团 " 年轻高颜值流量演员的加入,对年轻群体、女性观众等 " 增量市场 " 有着不小的吸引力。前有《封神》质子团、《藏海传》义子团,类似配置俨然已成加分项。
回顾《捕风捉影》的出圈之路,点映策略起到了关键作用,再次证明了 " 好片不怕点 " 的规律,且点映策略对于映前热度一般、品质口碑过硬的犯罪动作片,助力其通过口碑发酵而逆袭出圈,尤其有效,如《周处除三害》《九龙城寨之围城》都是如此。
《捕风捉影》提前十多天即开始了超前点映,第一阶段,8 月 2 日 -8 月 3 日,影片在上海、深圳、广州三个一线城市开启超前点映,第二阶段,于 8 月 8 日至 8 月 10 日成都、重庆、杭州等全国 68 个城市继续点映,推动口碑进一步发酵破圈。
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截至 8 月 15 日 22 时 36 分,影片《捕风追影》点映及预售总票房突破 1 亿,当日排片率 5.3%、上座率 18.7% 位列第一,爆相明显。正是过硬的口碑和上座率,替影片撬动了首日 22% 的排片占比,次日逆跌。
抖音点赞最高的两个爆款视频分别为对比年轻时成龙的 " 岁月情怀刀 "、养子团反派耍帅,而这也是两大宣发抓手。其他的一些线下宣发动作也加速了该片的出圈,如打造 " 狠燃强爽特殊场 "" 见者发财场 " 等特殊场次,以及养子团 COS,发放撕拉片周边。
《捕风捉影》终为成龙正名,
影院需更多 " 经济上行期 " 爽片
成龙大哥终于摆脱了 " 烂片之王 "" 票房惨淡 " 的恶名。
2016 年,他成为首位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华人。2025 年 8 月 9 日,成龙荣获第 78 届洛迦诺电影节终身成就奖,成为该奖项历史上首位中国演员,这是他第九次获得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作为中国功夫的文化符号之一、联结东西方的桥梁," 高危实拍 "、独特的动作喜剧风格、敬业精神、持续提携后辈,都使得其巨星地位无可替代。
《红番区》到《尖峰时刻》系列奠定了成龙好莱坞动作巨星的地位,巅峰时刻过去后,2010 年后,成龙的工作重心重新转回亚洲,但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俨然成了 " 中国版尼古拉斯 · 凯奇 ":《功夫瑜伽》5.0 分,《龙牌之谜》3.6 分,《机器之血》4.7 分,《神探蒲松龄》3.8 分,《急先锋》5.1 分,《狂怒沙暴》5.0 分,《龙马精神》5.3 分,《熊猫计划》5.5 分,《传说》4.3 分……
成龙这些年主演的作品,基本上没有豆瓣评分过及格线的,其票房大多徘徊在 1-3 亿左右区间。
其中票房最高的是 17 亿 + 的《功夫瑜伽》,口碑相对较好的是豆瓣 7.0 分的《英伦对决》。有一种声音认为,大哥保持着一年一到三部影片的高产频率,频繁出演烂片,可能是出于养活手下团队成家班的需要。
《龙马精神》中国传媒大学路演时,网上一度有 " 现场有人要求退票 " 的传闻。而冲着他国际巨星的影响力,以及一代人伴随他作品长大的情怀滤镜和号召力,每次都会引发不小的话题讨论度,也会有一批死忠粉丝坚持去看 " 然后失望 ",久而久之," 成龙主演多烂片 " 的几乎已经深入人心。
《捕风捉影》终于口碑票房双双一雪前耻,同时也为未来的成龙动作片,指出了正确的方向:随着大哥年龄日益增长," 从头打到尾 " 已经不符合现实体力状况,把文戏做扎实,引入更多新鲜血液和打斗元素,自己只需在关键处适当出手,是更靠谱的选择。
从《九龙城寨之围城》的漫画风格,《焚城》直击辐射这一空白领域的题材创新,再到《捕风捉影》对社会热点的捕捉,新港片迎来新生,需要走出舒适区、找到当下观众同频共振的最大公约数。在这些新港片里,观众也一次次见证着新一代与旧一代的交接传承。
" 经济上行期的美 " 已经被各种行业用各种方式怀念过,放眼影视行业同样如此,现实越是不尽人意,越是需要在娱乐内容中补充肾上腺素、多巴胺。换言之,那些具有 " 经济上行期 " 气质的爽片、爽剧往往能获得更丰厚的回报。
今年两部黑马,《F1:狂飙飞车》和《捕风捉影》同样都是具有 " 上行气质 " 的大爽片。同样都是老派巨星主演,前者是六旬老汉布拉德 · 皮特,验证了 " 电影院和 IMAX 存在的必要性 ",后者是七旬老汉成龙、梁家辉,让那些看他们电影长大的人重拾热血。
两部商业大片的成功也说明,故事不新没有关系,有足够的市场服务意识,不惜成本、人力物力,把类型片让人爽和嗨的元素做到极致,视听效果做到最佳,观众自会买单。而那些让观众不爽的,观众也自然会用脚投票。
暑期档前冷而后半程升温,几部爆款加持,影院算是缓了过来,接下来,市场要想重新繁荣复苏,需要的仍然是更多爽片,而非 " 自嗨 " 型创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