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小麦
【本报讯】麦浪翻滚,金穗飘香。眼下,皋兰县禾尚头小麦陆续成熟,沿着蜿蜒的山路来到黑石镇大横村,连片的麦田如金色波浪铺展至天际。村党总支书记焦兴全蹲在田埂上,轻轻搓捻着饱满的麦穗,眼里满是喜悦:" 你看这麦子,穗大粒满,今年的产量肯定不错。" 收割机的轰鸣和农民们的欢笑在这一刻交织成一首丰收的动人乐章。
打破老品种的发展瓶颈
据了解,禾尚头小麦属旱地作物,因其麦穗无麦芒而得名。皋兰县种植禾尚头小麦的历史已有 500 多年。因其颗粒饱满、富含蛋白质,用它做成的面条,筋道回甘,口感绝佳,是皋兰响当当的 " 土特产 "。2015 年,皋兰禾尚头小麦荣获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成为了皋兰一张亮丽的名片。
但在过去,禾尚头小麦面临着 " 酒香也怕巷子深 " 的困境。皋兰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施本贵剖析其原因时说:" 以往农户分散种植,缺乏标准化技术,所以产量极其不稳定,真的是‘靠天吃饭’,农民更是没有品牌意识,消费市场的认知度并不高,好粮没市场,卖不上好价钱,农民种植积极性越来越低。"
为破解难题,近年来,皋兰县农业农村局打出了一套精准有效的 " 组合拳 "。一方面,划定核心种植区,大力推广 " 测土配方施肥 "" 节水滴灌 " 等现代农业技术,还联合科研院所改良品种,让亩产量大大提升。另一方面,通过申请地理标志认证,成功擦亮品牌名片,积极搭建平台,推动 " 小农户 " 对接 " 大市场 "。此外,皋兰县还设立了专项扶持资金,为种植户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对种植户每亩给予 350 至 400 元的奖补,当年奖补不超过 1.5 万元,激发农户种植积极性,扩大种植面积。
截至目前,皋兰县禾尚头小麦种植面积约 2 万亩,总产值达 1350 万元,成为了皋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与此同时,还积极培育 " 甘味 "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注册企业商标,随着禾尚头小麦面粉、面条、面片等一系列产品的开发与制作," 甘味 " 产业链不断延长、附加值也越来越高。
一村一品逐步壮大产业
黑石镇大横村是皋兰县禾尚头小麦的核心种植区,目前全村 90% 的农户都种植禾尚头小麦,连片种植面积达 800 亩,全村种植面积 10257.96 亩。
" 以前村民靠天吃饭,种普通小麦收入低,不少人外出打工,土地都快荒了。" 焦兴全回忆道。2019 年村 " 两委 " 班子决定把禾尚头小麦作为 " 一村一品 " 主打产业。为打消大家的种植顾虑,焦兴全和村干部们率先试种 50 亩,还邀请农技专家上门指导,同时组织村民学习取经。当年秋收,试种的禾尚头小麦亩产比普通小麦多卖了 500 元,村民们这才吃下了 " 定心丸 "。在焦兴全的带领下,大横村成立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皋兰沃达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种植禾尚头小麦 510 亩,村集体经济因此增加了 17 万元。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发展这一特色优势产品,全县成立了多家禾尚头小麦专业合作社,构建起了从种植、收购到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村民再也不用愁销路。
农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
在晾晒场上,村民们正忙着翻晒新收的禾尚头小麦,不远处的文化墙上," 种好禾尚头,日子有奔头 " 的标语格外醒目。57 岁的种植户张瑞秀是个种植老手,她的双手黝黑布满老茧,她一边娴熟地筛选麦粒,一边笑呵呵地说:" 禾尚头有耐旱、耐瘠薄、耐盐碱性能和苗硬、透砂土力强、不窝芽等特点,很多坡地都适合种植,我们除草从来不用除草剂,都是人工薅草,这样长出来的麦子才干净无污染,品质才好。"
今年,张瑞秀家种了近 200 亩禾尚头小麦,是名副其实的种植大户," 我们种植禾尚头小麦,不仅把老祖宗留下的种植技术传承下去了,更是种出了好日子,现在年收入基本上也能达到 10 多万元,再加上政府奖补的 1.5 万元,我们老两口的收入还是挺可观的,比外出打工强。" 张瑞秀笑着说道。
近两年,张瑞秀也开始尝试在网上售卖自家的禾尚头面粉和禾尚头小麦压制的各式面条,订单式销售把她亲手种植的这份麦香送到更远的餐桌。" 我们禾尚头做的面条筋道爽滑口感好,下锅不烂,营养价值还高,吃过一次都会找我买第二次。我只要还能动弹,就会一直种禾尚头,争取卖到更远的地方。" 张瑞秀朴实的话语中满是对生活越过越好的信心。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安娜 文 / 图
来源:兰州日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