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剧院供图)
8 月的兰州,敦煌之梦再度起舞。25 年来,一代代舞者用汗水和灵动的舞姿让《大梦敦煌》越发璀璨夺目。参演 25 周年纪念版《大梦敦煌》,对每一位舞者来说,都不仅仅是场演出,更是一次艺术的洗礼,一次文化的传承。
舞者匠心
青春浇筑 " 敦煌梦 "
8 月,兰州大剧院的后台弥漫着忙碌与汗水混合的气息。陈彦汀对镜整理着长绸舞衣,指尖轻抚过腰间绣着的敦煌纹样。11 年前,她第一次以 " 月牙 " 身份站上舞台时的悸动,此刻又悄然涌上心头。
" 能!" ——那个斩钉截铁的回答仿佛还在排练厅里回荡,连同左脚伤痛的记忆一起,铸就了舞台上令人难忘的高光时刻。10 年舞台年龄的她,仍清楚记得初演 " 月牙 " 前的那三个月——几乎天天练习到凌晨两三点,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休息时,脑子里还在演练动作和细节。" 临近演出时却因左脚受伤差点影响登台。" 回忆间,陈彦汀恍惚间穿越了时光。
大幕开启,音乐流淌。
" 这次虽然没能以月牙的身份站在舞台中央,却以长绸领舞的角色重新拥抱了这部作品,反而多了种奇妙的亲近感。" 她在侧幕注视着新一代 " 月牙 " 的舞姿,恍如看见多年前的自己。让她激动的是,第一代 " 月牙 " ——刘晶老师亲临现场。" 她对我们这些后辈给予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和鼓励。" 陈彦汀说。
高万鑫仔细调整着戏服的腰带。25 岁的他与《大梦敦煌》共同成长,从群舞到领舞,19 岁那年终于担纲 " 莫高 " 一角。" 艺术是无限次的重来,是万无一失的呈现。" 尽管已演了 6 年男一号,他依然保持对舞台的敬畏:" 紧张是对观众的尊重,也是舞者的动力。" 他的舞姿雄浑如大漠劲风,每个动作都凝聚着多年的艺术积淀。
廿五载传承
" 肌肉记忆 " 里的敦煌基因
1998 年,兰州歌舞剧院舞蹈分校,年轻的魏征在练功房重复着一个旋转动作。那时她不知道,这个为《大梦敦煌》" 量身定制 " 的选拔,将贯穿她未来的整个人生。" 我的 25 年是和《大梦敦煌》不可分割的。" 现任兰州大剧院舞剧团团长的魏征说。她在剧中饰演 " 乳娘 " 一角,25 年来已陪伴 8 代 " 月牙 " 闪耀舞台。" 无论何时,只要听到这部舞剧的音乐,我依然会闻声起舞。"
" 一代又一代的接班人赋予了角色崭新的生命力。" 在魏征看来,正是有一代代 " 大梦人 " 将青春和梦想融入这部传奇舞剧,才能在 25 年后的今天让《大梦敦煌》继续展现蓬勃生命力。
后台的时钟指向开演前半小时,李健铭正披上 " 大将军 " 厚重的战袍。" 一场演出下来,全身湿透甚至贴身衣物都能拧出水来。" 李健铭调整着盔甲,语气平静。正是这种近乎严苛的坚持,让一代代舞者将角色刻画得入木三分。
杨希是另一位 " 大将军 " 的扮演者。这个不善言辞的 80 后舞者,用肢体语言讲述着战场上杀伐果断的大将军,他说:" 我的人生早已与《大梦敦煌》融为一体。"
千年敦煌
在舞姿中长盛不衰
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肩负着传承经典、展现敦煌魅力的重任。《大梦敦煌》承载的不只是一部舞剧的辉煌,更是 25 年来无数观众的热爱与期待,是敦煌文化跨越时空的深情呼唤。
25 年来,这部舞剧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42 次出国商演、17 次进京演出,足迹遍布全国主要城市,累计各类演出 2000 余场。它成为一部 " 可移动的敦煌 ",多次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大梦敦煌》荣誉等身——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 " 五个一工程 " 奖,原文化部 " 文华奖 " 新剧目奖、" 优秀保留剧目大奖 ",中国舞蹈 " 荷花奖 " 舞剧银奖,以及 "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 剧目等。这些奖项几乎囊括了我国舞台艺术的所有最高奖项,不仅是对《大梦敦煌》艺术成就的肯定,更是对中国原创舞剧实力的高度认可。
文化传承
舞剧背后的精神坚守
" 参演 25 周年纪念版《大梦敦煌》,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次演出经历,更是一次艺术的洗礼,一次文化的传承。" 陈彦汀、高万鑫、李健铭如是说。
25 年的《大梦敦煌》,见证了太多舞者的成长。这群年轻人在《大梦敦煌》的每一次演出都是从被故事打动,到成为故事的一部分,再到以新的身份守护,他们说," 早已分不清是我们成就了角色,还是角色丰盈了我们。"
敦煌文化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而每一个舞者,都是这座宝库的守护者和传承者。
魏征看着舞台上年轻的面孔,仿佛看到 25 年前的自己。一个人,一部戏,用 25 年串联起来,在舞蹈界实属难得。但她相信,这个记录还会被延续、被刷新。" 敦煌文化的传承需要这样的执着和坚守。" 她说。
25 年来累计各类演出 2000 余场,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凌晨的练功房,是磨破的舞鞋,是湿透的戏服,是一代代舞者用青春书写的文化传承。
幕落时分,掌声如雷动。主要参演人员手牵手登台谢幕,汗水在灯光下闪烁如闪耀在敦煌沙漠中的星光。大幕合上,但敦煌的梦永不落幕。
在这条跨越千年的丝绸之路上,新的舞者正在成长,新的故事正在发生。文化的血脉,就在这一代代人的坚守中,生生不息、永续流传。敦煌千年,大梦继续,在每一个舞者跃起的瞬间,在每一个观众感动的刹那,中华文化绽放出永恒的光芒。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高宏梅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