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童画
8 月 14 日,上证指数突破 3700 点,创出自 2021 年 12 月 13 日以来的新高,从而继续推动公募基金的年内收益不断增长,但是随之而来的资金涌入压力也使得部分绩优产品密集启动限购模式。
自 8 月 1 日以来,多只业绩领先的主动权益基金陆续宣布限购,其中既有投向人工智能、创新药等热门方向的主动权益基金,例如中欧科创主题、中欧医疗创新,也有策略容量有限的量化基金,例如招商成长量化选股、长信国防军工量化混合等。
一般来说,基金开启 " 限购模式 ",多数情况下是受到资金追捧,有大量资金涌入。正如基金公告所说,限购是为了保障基金平稳运作、保护老基民的利益。尤其是对于那些业绩较好、能够吸引大量资金买入的基金来说,如果短时间内有大量资金涌入,基金规模突然增大许多,就会影响基金经理的投资操作甚至影响基金的后续收益表现。
月内限购基金已逾 300 只
据不完全统计,8 月 1 日 -8 月 17 日,全市场已有逾 300 只公募基金产品公告限制大额申购。从基金类型看,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占比近 40%,涉及科技、医药、红利等热门赛道,其中不乏最近一年涨幅居前的绩优产品。
例如,8 月 1 日,广发均衡成长 C 宣布暂停个人投资者大额申购;8 月 2 日,永赢睿信混合宣布 " 暂停大额申购(含定期定额投资)、转换转入业务 ";8 月 4 日,万家中证红利 ETF 联接基金宣布 " 暂停大额申购(含转换转入、定期定额投资)" ……
为进一步保证基金稳定运作,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中欧科创主题和中欧医疗创新 8 月 9 日分别公告单日单账户限购 100 万和 10 万元。
截至 2025 年 8 月 17 日,由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创新近一年收益 96.96%,同类排名前 2%。而早在 2021 年 1 月,医药行情逐渐走高时,葛兰的另一只医药产品中欧医疗健康也曾宣布在代销渠道限购 10 万元,并延续至今。
另一只限购产品中欧科创主题由邵洁管理,聚焦科技创新产业。截至 8 月 17 日,该基金近一年收益率 96.01%,同类排名前 2%。今年以来,随着国产 AI 大模型的工程化创新,科技板块迎来爆发式增长,科技主题的权益基金受市场热捧,邵洁管理的另一只产品中欧智能制造已于 2025 年 3 月 3 日起单日单账户限购 10 万元。
在中欧科创主题和中欧医疗创新宣布限购之前,中欧数字经济已于 8 月 6 日起暂停 100 万元以上的大额申购。
同日,易方达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 ETF 联接发起式宣布 " 暂停机构客户大额申购及大额转换转入业务 "、嘉实短债宣布 " 调整大额申购(含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投资)业务 "。
业内人士分析,在公募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下,基金公司在行情较好阶段主动限购,通过科学控制规模,一定程度上能保证投资策略的有效性,让基金运作更加稳定,有助于切实保护持有人利益。
团队化、平台化是公募行业的重要转型方向。2025 年 5 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正式出台,强调要加快 " 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 " 投研体系建设,支持基金经理团队制管理模式,做大做强投研团队。
中欧基金积极响应政策号召,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推进 " 中欧制造 " 的投研体系升级,通过 " 专业化、工业化、数智化 " 的投研体系,以实现团队化发展。专业化意味着精细化分工,致力于解决研究深度问题;工业化意味着标准化流程,致力于解决组织协作问题;数智化则致力于解决效率问题,通过技术将人的经验、判断、逻辑固化为可存储、可传承、可重复使用的数据资产。
持有人利益与市场生态的重构
基金公司在行情火热时主动限购,不仅有效避免了规模膨胀对投资策略的冲击,实则是对 " 重规模轻回报 " 传统模式的颠覆,推动行业实现 " 持有人利益与市场生态的重构 "。2021 年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限购 10 万元并延续至今,正是基于保护持有人利益的考量。
这种 " 逆周期 " 操作在 2025 年形成行业共识,这背后是公募行业从 " 规模驱动 " 向 " 质量驱动 " 的深刻转型。正如邵洁在中欧科创主题季报中所言:" 科技投资的情绪更像是多巴胺,短期波动大,且每一轮催化超预期的要求都会越来越高,如果沉迷于追寻催化和情绪变化,容易让自己迷失在一个个辩证真伪的单体事件里,而忽略产业趋势和公司价值。"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也明确要求,主动权益基金需建立 " 规模 - 业绩 " 动态平衡机制。这直接推动基金公司从 " 跑马圈地 " 转向 " 精耕细作 ",以中欧基金为例,其投研小组的专业化运作,正是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组织变革。
中欧基金相信,通过向 " 专业化、工业化、数智化 " 的转型,有望实现从 " 个体 " 向 " 体系 " 的飞跃,构建一个长期可持续产生阿尔法的组织,实现资管行业真正的生产方式变革,从而为投资人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传统以规模排名的基金评价体系逐渐失效,取而代之的是 " 持有人盈利体验 " 这一核心指标,说明理性投资者正在成为市场主力。这种结构性变化,为基金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限购本质上是一场投资者教育实验。当某只基金单日申购上限降至 1000 元,其传递的信号远超投资本身:它要求投资者摒弃 " 追涨杀跌 " 的投机思维,转而关注基金的长期配置价值。
因此,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选择通过限购减少规模对业绩的冲击,通过短期规模增长的 " 克制 ",换取长期投资业绩的 " 优化 "。
展望后市," 看多 " 成为机构的主基调。华金证券认为,短期基本面继续修复、政策和流动性维持宽松,A 股延续震荡上行的慢牛趋势。
作为专注医药板块投资的基金经理,葛兰长期看好创新药板块的发展前景。在最新发布的 2025 年二季报中,葛兰表示将保持对创新药械产业链的重点配置。理由是," 一方面国内企业在 ADC、双抗、多肽等领域的竞争力逐步获得全球认可,已成为跨国药企管线布局的重要伙伴,后续仍有多个品种存在海外授权预期。另一方面,国内政策层面也在持续优化,支持研发效率与质量提升,完善多元化支付机制,以及投融资渠道进一步疏通,这些都有望持续支持创新药企业的发展。"
8 月的限购是公募基金行业的一个信号。当基金公司开始用限购替代扩张、用质量替代规模,当投资者从追逐热点转向关注长期价值,中国公募基金行业正在完成从 " 野蛮生长 " 到 " 精耕细作 " 的蜕变。这场变革不仅关乎投资收益,更关乎资本市场生态的重塑——唯有建立起 " 规模 - 业绩 - 持有人利益 " 的良性循环,才能真正实现 " 受人之托,代人理财 " 的行业初心。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