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童画
编辑 | 苏淮
" 锚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以‘五大银行’建设应对市场竞争,以‘六维六化’提升管理能力,以自身使命担当,铸就一流农商银行底色和基业 " 天津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 天津农商银行 ")近日召开的 2025 年年中党建暨经营工作会," 总结分析了 2025 年上半年工作成效,安排部署了下半年各项重点工作 ",但是没有提及上市的信息。
距离 2021 年年中工作会议上提出的 "3510" 奋斗目标已经过去了整整 4 年,"5 年内实现上市 " 的时间线还剩下一年多的时间,但是截至目前,天津农商银行尚未递交上市申请,IPO 遥遥无期。
从业绩角度看,2025 年上半年,天津农商银行的资产总额达 4815 亿元,营业收入 53.07 亿元、净利润 16.50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4.1% 和 10.5%。
这些数据,放在全国农商行系统中还算中规中矩,但如果深入分析天津农商银行的增长缘由,却暗藏隐忧——传统利息业务在下降,投资损益成为主要推力,而股东持股被冻结亦是上市进程中的桎梏。
看似亮眼的中期成绩单
天津农商银行前身为天津农村信用社,至今已有 70 多年发展历史。2005 年改制为天津农村合作银行,2010 年 6 月改制重组为天津农商银行。
天眼查显示,天津农商银行成立于 2010 年 6 月 13 日,注册资本 83.65 亿元,法定代表人唐一平。
图片来源于天眼查
截至 2024 年末,天津农商银行的营业网点有 400 家,遍布农村及社区的金融服务站、便民点 1800 余家,在天津市同业中网点数量始终保持领先地位,金融服务覆盖城乡。
2025 年上半年,天津农商银行交出了一份看似亮眼的中期成绩单:截至 2025 年 6 月末,资产总额为 4815.26 亿元,较年初增加 262.27 亿元;各项贷款余额 2469.67 亿元,较年初增加 163.51 亿元;负债总额 4424.01 亿元,较年初增加 248.96 亿元;各项存款余额 3491.21 亿元,较年初增加 127.39 亿元。
2025 年 1-6 月,天津农商银行实现营收 53.07 亿元,较 2024 年同期增加 2.11 亿元,同比增长 4.1%。
深度剖析来看,天津农商银行 2025 年上半年的营收增长,主要来自非息收入:利息净收入为 33.28 亿元,较 2024 年上半年减少约 1.02 亿元;非息收入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 7.53 亿元,较 2024 年上半年增加约 1.66 亿元;投资损益为 11.56 亿元,较 2024 年上半年增加约 3.85 亿元。
图片来源于天津农商银行 2025 年半年报
由此可见,投资损益,是推动天津农商银行 2025 年上半年营收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这种增长模式如同 " 走钢丝 " ——既要平衡市场波动的风险,又要应对监管政策的约束。投资损益的本质,是市场给予的 " 风险溢价 ",而非商业银行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
与此同时,天津农商银行 2025 年上半年的净利润约为 16.50 亿元,较 2024 年同期增加 1.57 亿元,同比增长 10.5%。所得税费用的减少也增厚了该行的净利润,上半年约为 3.88 亿元,而 2024 年上半年这一数据约为 4.60 亿元。
在资本充足性上,截至 2025 年 6 月末,天津农商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 11.20%、一级资本充足率为 11.21%、资本充足率为 14.75%,虽满足监管要求,但分别较 2024 年末下降 0.54 个百分点、0.54 个百分点和 0.04 个百分点。
另外,截至 2025 年 6 月末,天津农商银行的风险加权资产总额为 3438.50 亿元,较 2024 年 6 月末的 3271.44 亿元增加逾 167 亿元,这意味着该行 " 承担风险的资产体量 " 在扩张。
被冻结的股东股权
监管机构对企业 IPO 的审核中,有一条是对企业股权稳定性的要求,尤其是被冻结的股权。
天津农商银行的股权结构,长期存在 " 国资主导、民资分散 " 的特点。
截至 2025 年 6 月,天津农商银行前十大股东中,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 " 天津港集团 ")、天津国资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 " 天津国资公司 ")、天津新金融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 " 天津新金融公司 ")、河北高速公路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下称 " 河北高速集团 ")、蜀道资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 " 蜀道集团 ")等国资背景股东合计持股近 50%。其中,河北高速集团是在 2025 年 1 月受让了上海骏虞贸易有限公司、常熟市新苏物资有限公司的持股后,成为天津农商银行第三大股东的。
值得注意的是,天津农商银行有三个股东的持股存在质押情况。其中,天津新金融公司质押股数约为 3.75 亿股,麦购集团有限公司质押股数约为 1.35 亿股。而第十大股东——天津东泰世纪投资有限公司(下称 " 东泰世纪 ")持有的 1.425 亿股股份不仅被质押,而且被冻结。
自 2020 年以来,东泰世纪持有的 1.425 亿股天津农商银行股权一直处于质押与冻结的状态,2023 年 10 月中旬这些股权曾进行司法拍卖,但是因无人出价而流拍。
天眼查显示,东泰世纪成立于 2001 年 12 月,注册资本 1 亿元,法定代表人刘强。该公司目前不仅涉及多起司法案件,而且还是失信被执行人,终本案件执行标的总金额约 12.91 亿元,其中未履行总金额约为 11.97 亿元。
有媒体曾经报道,东泰世纪所持天津农商银行股权遭拍卖,主要是由于其卷入天津临港铁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与天津鼎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的借款合同纠纷一案,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需要对相关资产进行执行。
若冻结导致股权存在被强制执行的可能性(如拍卖、抵债),在 IPO 审核期间会被监管机构重点关注。毕竟,这种冻结股权的被拍卖会引发股权结构变动,影响 " 股权清晰 " 的审核要求。例如,IPO 企业山东丰源轮胎的第二大股东所持有的 25.58% 股权,因债务纠纷被法院冻结,尽管不影响公司控制权,但依旧被质疑公司治理是否存在重大缺陷。
那么,天津农商银行部分股东的股权质押或冻结,是否会影响该行的公司治理决策?被冻结股权的股东是否会参与公司重大事项投票呢?8 月 18 日,源媒汇就此致函天津农商银行,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仅剩一年能否成功上市?
提及天津农商银行的上市计划,还要追溯到四年之前。
在 2021 年 7 月的年中工作会议上,天津农商银行提出了一个 "3510" 奋斗目标,并对上市做出重要部署,即 "3 年内达到上市条件、5 年内实现上市、10 年内实现复兴农商、做一流农商银行 "。
图片来源于天津农商银行 2021 年年报
按照天津农商银行当时的畅想,5 年内上市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毕竟同样的直辖市农商银行:重庆农商银行已于 2019 年成功实现 A+H 股上市,上海农商银行也于 2021 年 8 月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谁曾想,天津农商银行此后的上市筹备工作进展缓慢。截至 2025 年 8 月,该行仍未向证监会提交 IPO 申请。
除去股权稳定性之外,天津农商银行董监高的稳定性,或是上市阻碍之一。
在 2021 年年中提出上市计划之时,天津农商银行董事长徐庆宏宣布辞职,接任者是行长于建忠。几个月后,即 2021 年 11 月,晋商银行原行长、副董事长唐一平,成为天津农商银行行长。
2023 年 5 月,唐一平接替于建忠,出任天津农商银行董事长;同年 11 月,杨毅成为新行长。
2024 年上半年,天津农商银行董事会出现较大变更:3 月 15 日,胡时俊因工作需要辞去董事职务;3 月 18 日,天津港集团提名的陶力的董事任职资格获监管核准,赵兴利辞去董事职务;3 月 26 日,杨毅的董事任职资格获监管核准;6 月 25 日,天津国资公司原提名的王丽霞、蜀道集团原提名的赵欣,因董事会换届不再担任董事。
监管处罚,也给天津农商银行的上市进程蒙上一层阴影。
2025 年 4 月,天津农商银行因违反支付结算管理规定被罚款 100 万元;2024 年 12 月,该行还因 " 贷款三查未尽职 " 等违规行为被罚款 110 万元,8 月因 " 监管标准化数据报送不真实数据 " 被罚款 90 万元。而在 IPO 审核时,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监管机构重点关注公司内部控制与合规问题。
" 上市 " 一词,一度多次出现在天津农商银行 2021 年、2022 年年报中,时任董事长于建忠在 2022 年年报里还直言:" 以推进上市为契机全面推进公司内部治理、经营战略转型,提高改革化险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
但是等到唐一平出任董事长之后,天津农商银行的年报里已难寻 " 上市 " 二字,"3510 战略 " 也不再被提及,取而代之的是:" 站在新起点,我们将坚守回归本源、回归本地、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小微及‘三农’的市场定位 "。
既要应对业绩增长的压力,又要面对股东股权的冻结问题,还要在监管趋严的环境中重塑竞争力,要想在 2026 年内完成上市计划,对于天津农商银行来说,难度可想而知。
或许,上市已不再是天津农商银行的工作重点。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