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mm F2,这不是一个常见的参数组合,它更像是摄影圈的 " 都市传说 "。
这种焦段,这种光圈,注定不会是为了走量,而是为了让一部分人热血沸腾。
长焦的背景压缩感与大光圈的浅景深,在这里被推向了极致。更大的进光量意味着更出色的弱光性能、更迷人的虚化,也意味着对光学设计与制造精度的严苛挑战。
适马这几年越来越会 " 玩 ",除了给大众做覆盖全面的工具型镜头,还时不时推出那些代表着品牌技术力上限的 " 旗舰级 " 作品——而这支 200mm F2 DG OS | Sports,正是其在专业光学领域的一次 " 秀肌肉 " 之作——它不是为了迎合所有人,而是为那些追求极致画质与独特视角的摄影师而来。
外观设计
第一眼看上去,200mm F2 DG OS | Sports 就是一台 " 硬核猛兽 "。粗壮的镜筒、巨大的 105mm 滤镜口径,让它在一排镜头中显得格外扎眼。
拿在手里,1.8kg 的重量能让你清楚感受到它的存在感,但得益于适马在重心分配上的调整,手持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累,搭配脚架就更不用多说。它绝对重量不轻,但是相对这个规格来说,却也的确是比前辈们苗条不少 ~
镜头外壳是典型的 Sports 系列风格——金属骨架配工程塑料外护,兼顾强度与耐用性。表面涂了白色隔热漆,即使在夏天户外长时间暴晒,热胀冷缩对光学精度的影响也能降到最低。对焦环宽大顺滑,阻尼感恰到好处,配合按键、切换拨杆和可拆卸的三脚架座,整个操控逻辑非常适合专业拍摄节奏。
这里提一个小小的遗憾,就是这个三脚架座没办法很方便地拆卸,毕竟这个镜头重量其实完全可以靠手持 cover 住,如果把三脚架座转到顶部又不美观且收纳也比较麻烦。
细节上,它配备了适马最新的 HLA 高响应线性马达,带来干脆利落的对焦动作;OS2 光学防抖系统则能在长焦端稳定画面,让你在弱光环境下依然敢用较慢快门。所有这些功能,都包裹在一副结实的防滴溅防尘 " 战甲 " 里,带出一种—— " 我能扛住任何拍摄任务 " 的自信。
来到它的光学结构,14 组 19 片对于这样级别的镜头来说并不夸张,巨大的前组还使用了 FLD 镜片,一共两片 FLD,搭配两片 SLD 镜片,组成了它的高效率的光学镜组。
这个光学镜组让它在即使全开下也有相当强的分辨率表现,从中心到边角,一致的强。
实拍体验
200mm F2 这种配置,最大的爽点就是它把 " 背景消失术 " 推到了一个有点夸张的程度。哪怕是隧道这种平平无奇的环境,透过取景器都能瞬间化身舞台感拉满的暗箱剧场——前方人物像是被光线钩出来,身后只剩下一连串化成奶油状的光斑,柔得过分,又稳得让人安心。
在大礼堂座椅的光下,焦点极速锁在人物眼神,背景那些整齐排列的红椅直接退化成色彩符号,只剩一两个被光点燃的位置在画面中呼吸。长焦的压缩感让空间的秩序感被放大,你不需要额外的布景,就能拍出带故事的构图。
天桥的落日光更是杀手锏。F2 带来的景深和进光量,让金色的余晖顺着栏杆一路淌下来,贴着人物的肩线和发丝打出一圈柔亮的边光。这里的虚化不是冰冷的刀切式,而是那种顺滑的奶油渐变,仿佛空气被慢慢搅动,连人物的呼吸都带着暖色滤镜。
操控感方面,这支镜头看上去气场很强,但真端起来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累感——狗崽自己一整天走街串巷拍下来,肩膀和手腕的疲劳感都不明显。遮光罩在多数时候更多是起防护作用,取下来重量立刻更轻、更灵活,尤其在人多或空间局促的地方会明显好用。
这种焦外的质感在照片里很 " 安静 " ——没有刺眼的晕圈,也不会因为大光圈而出现奇怪的口径蚀等各种 " 扎眼的缺陷 ",反而让人物像是被一层细腻的光雾包围。
我们还拍摄了一个冲光的喷水场景,放大来看,可以看出这支镜头的焦外是非常干净的,完全没有多余的杂光,这样的光学素质几乎无可挑剔。
再来一张比较典型的焦外过渡画面,这张可以看到近距离下从前景到焦内到后景焦外的完整过渡,这种非常杂乱的画面下,表现依旧优秀。
在使用中我们发现,这支镜头在大多数工作距离下的呼吸效应都很低,用来拍摄视频也是非常友好的,但如果是在极近的对焦距离下进行焦点切换,会有一些呼吸效应存在。当然考虑到它是一支长焦镜头,视频录制的长焦可能也就是针对体育、人像等场景,基本上影响不大。
夜景的表现同样惊喜。半身人像,背后是一片城市大桥的灯光海,200mm F2 直接把这些灯火揉成了一颗颗柔亮的糖果光斑,大小、明暗层次清晰可辨,却又没有任何生硬的边缘。
在低光环境下,F2 的进光量让快门速度还能保持在安全范围内,即使手持也不慌;配合 OS2 防抖,你能在夜色里稳稳地把人物和背景光斑都收得干干净净。
OS2 光学防抖的效果很实在,狗崽不开防抖也能在 1/50 秒左右稳住,大多数朋友在夜间打开防抖后,快门轻松压到 1/40 秒甚至更低也不虚。这样的稳定性,让你在低光下依旧敢放心用低 ISO,把画质吃得很满。
由于这支镜头的虚化实在太猛,如果你拍摄的画面有类似草一样的前景,就甚至可能会 " 切开 " 光斑。
皮肤的光感很细腻,即便是街边杂乱的光源混合在一起,也不会让肤色漂掉,反而带来一种都市夜色独有的暧昧气氛。
这支镜头的性格很直接:给你极限的分离度,极限的光影塑形能力,还有极速精准对焦带来的 " 成片安全感 "。
一旦适应了它的距离感,就会发现它并不只适合特写、半身,全身甚至带环境的构图,它都能用自己的方式,把主体从背景里轻轻剥离出来。
理论测试
使用具有 6100 万像素的适马 Fp L 进行理论测试。
001 分辨率测试
这支镜头在光圈全开的情况下,中心锐度就非常高,直接顶到了标版最高一档的位置;边角的表现和十分强悍,有着不输中心区域的锐度表现。这可以说是目前看到最顶级的表现。
收缩光圈至 F2.8,画面整体的对比度进一步上升,具有更加扎实的成像表现,此后一直收缩到 F8,画面的锐度表现都基本一致。在 F11 后,因出现衍射,画质有所下降。
也就是说这个镜头从全开到 F8 都有相当强悍的画质表现,不过我相信用这个镜头的人大多应该都锁在最大光圈吧 ~
002 虚化测试
该镜头在光圈全开时提供了非常强烈的背景虚化效果,靠近中心的光斑足够圆润,只有靠近边缘的区域会出现口径蚀现象,由于是长焦镜头,它甚至一直收缩光圈到 F4-F5.6 时都还有比较明显的虚化光斑效果。所以如果追求完全圆的光斑可以考虑 F4,但是我们觉得最大光圈的浪漫感受更强,它完全没有二线性等使焦外杂乱的内容,非常的干净。
003 畸变测试
得益于适马对于长焦镜头的特性优化,该镜头几乎察觉不到畸变现象,我们认为在实际拍摄中完全不需要担心畸变问题。
004 暗角测试
作为长焦定焦镜头,该镜头即便是光圈全开也几乎没有暗角现象。
005 色散测试
使用 300W 的摄影灯拍摄桌面上的金属餐具,在几乎贴近最近对焦距离拍摄。以最严苛的眼光放大来看,在最大光圈时,高光边缘会出现极轻微的色散,不是极限放大的话几乎难以察觉,而在收缩至 F2.8 后又有进一步的减轻,可以说作为旗舰规格的镜头,它在色散控制上也没有什么妥协。这个在我们测过的所有镜头中都算表现最突出的那一档了,在实际使用中完全不用担心色散影响。
006 眩光鬼影测试
使用 30W 的点光源摄影灯进行测试。由于升级了眩光测试的难度,在光圈全开的情况下,正对镜头时可见一些眩光和鬼影现象,在拍摄时应注意规避或合理利用。
007 色彩倾向测试
使用适马 fp L 的标准模式拍摄德塔颜色色卡和手办,与肉眼所见得出主观体验:该镜头色彩还原相对准确,但整体色温略有偏暖的感觉。
综 述
200mm F2 DG OS | Sports 不是那种你买来挂在相机上天天扫街的 " 日常镜头 "。它更像是你镜头柜里那瓶开一次就难忘的好酒——平时静静待着,一旦拧开,就是为了某个明确的画面、某种无法替代的氛围。
它的成像是有态度的:背景压缩得非常干净,虚化浓郁醇香值得细细品味,分辨率和细节又锐得毫不妥协。你会发现,很多平平无奇的空间,一旦透过它去看,就像被搬进了舞台灯光下的世界,画面里的人被抽离出来,背景化成情绪和空气。
操控和上手的门槛没有它的气场那么高。重量和防抖表现让它不至于成为 " 只能上三脚架的怪兽 ",反而在手持人像、夜景甚至低光环境里都能稳稳输出。它不是无差别覆盖所有场景的万能工具,而是一件为懂得它的人准备的、指向极致的光学作品。
适马近年的镜头布局,已经不仅是在满足大众的实用需求,而是会不时给市场丢下一颗 " 重磅炸弹 " ——告诉大家,他们在专业光学领域的上限,还在不断被刷新。200mm F2,就是这样一支几乎带着挑衅意味的 " 秀肌肉 " 之作。
如果你追求极致的画质、独特的视角,以及那种一眼就能把人从背景里 " 抽 " 出来的成片质感,这支镜头会让你很快忘记它的价格和重量。毕竟,在摄影的世界里,总得有一些东西,不是为了妥协存在的。
优点:
1、体积重量合理,便于携带,一天下来都不累
2、画质极其出色,属于最顶级的那一档
3、防抖对焦都很优秀
缺点:
1、脚架座相对比较难拆卸
● 图片样片 | SAMPLE IMAGE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