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商业评论 昨天
固态电池,外卖小哥可能要比你先用上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撰文   /   涂彦平

编辑   /  黄大路

设计  /   张     萌

汽车行业等待固态电池,就像一场漫长的 " 等待戈多 "。有关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已经从 2025 年跳票到 2026 年,现在又变成了 2027 年。

而在真正的固态电池量产之前,先行试水的是半固态电池。

今年 8 月 5 日上汽名爵 MG4 召开预售发布会,透露该车型搭载半固态电池的 " 安芯版 " 将于 9 月公布售价,年内批量交付。

早在去年 5 月智己 L6 上市时,智己就表示搭载半固态电池的智己 L6 Max 光年版将于 10 月开启交付。不过,这个交付日期已经推迟,而新的交付时间还没有任何消息。

两款车型搭载的半固态电池都是上汽集团和清陶能源合作开发的。如果名爵 MG4 的安芯版真能在年内交付,或许会比智己 L6 的光年版率先落地。

未来一两年,半固态电池的量产应该会更密集地出现。

2025 年 7 月 10 日,在南京举办的蜂巢能源 2025 全球合作伙伴峰会上,《汽车商业评论》了解到,蜂巢能源将为宝马 MINI 下一代车型供应半固态电池,到 2026 年年底将大规模量产,每年供货量超 2GWh。

这也将是全球第一次半固态电池 GWh 规模的供货。目前,蜂巢能源 2.3GWh 的半固态产线已经准备完毕,今年将进行 C 样的生产。

从液态电池走到半固态电池,再来到准固态电池,最后的终点是全固态电池。大部分企业选择了这种接力式的渐进路径。

不过,也有少部分企业选择跳过中间的半固态阶段,直达全固态电池,一步到位。

至于上述两种路径,谁能率先抵达终点,这是行业留下的一个待解悬念。

主零组 CP

在固态电池的开发上,不乏车企和电池企业组 CP,联手进行技术攻关。上汽集团和清陶能源就是典型代表。

双方的合作始于 2018 年,2022 年成立固态电池联合实验室,2023 年合资成立上汽清陶公司,上汽持股 49%,清陶持股 51%。

这种深度绑定使得上汽有了电池技术领先的底气,清陶也有了足够的靠山来精进技术,并通过上汽旗下不同车型来实现技术分层落地。

上汽清陶第一代半固态电池采用传统的磷酸铁锂和三元作为正极材料,实现了 1000 公里的续航里程。

在 MG4 上首次搭载的上汽清陶第二代半固态电池,进行了正极材料的创新," 希望在安全性、能量密度和生命周期之间找到更优的平衡点 "。 

清陶第二代半固态电池的液态电解质比例已经压缩至 5%,而第一代为 10%。技术的进步显而易见。

上汽清陶总经理李峥认为,底层材料的创新,是固态电池破局的关键。

他认为,对新材料的接受,不仅取决于技术性能,更取决于用户的认知与适应。" 用户已经习惯了使用磷酸铁锂和三元锂材料,熟悉了它们的性能要求,材料体系突然发生变化,大家可能会很难接受这些差异。"

" 这正是‘材料创新 + 整车协同’必须同步推进的原因。" 李峥表示," 有了车企和零部件企业深度合作的良好机制,这些新材料才有机会实现产业化。"

8 月 5 日,在 MG4 预售发布会后的采访中,李峥直言:" 创新性的正极材料、电压平台的改变、BMS 软件管理策略的调整,如果没有上汽总院工程团队和清陶工程师的共同努力,如果没有零部件供应商与整车厂之间的深度融合的机制,这项成果可能需要 5 年甚至 10 年才能实现。"

全固态电池量产竞速赛

未来几年,整个行业的发展路径应该是一边着力推进半固态电池量产,一边加紧进行全固态电池研发。半固态电池的量产可以为未来全固态电池的量产打下制造基础。

至于全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目前行业有大致相同的认知,那就是 2027 年。而电池企业、车企各自给出的量产时间,也基本在这个年份前后浮动。

电池企业中,最激进的当属孚能科技。

孚能科技计划 2025 年年底实现全固态电池中试线的投产和 60Ah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小批量交付,2026-2027 年推进小批量量产装车,并配套建设 GWh 级别的生产线,2030 年将实现大规模量产。

国轩高科 0.2GWh 全固态电池的中试线今年已经正式上线,产线良率达到 90%。此外,该公司已启动全固态电池量产线的设计工作。

上汽清陶全固态电池计划 2026 年正式量产并完成样车测试,能量密度超过 400Wh/kg,并且在 2027 年第一季度实现整车量产。

亿纬锂能计划 2026 年推出能量密度达 350Wh/kg、800Wh/L 的全固态电池 1.0,并于 2028 年推出 400Wh/Kg、1000Wh/L 的 2.0 版本。

对固态电池的态度一直比较谨慎的宁德时代,也确定了全固态电池 2027 年实现小批量生产的目标。

车企中最早的全固态电池量产时间则是 2026 年。

广汽埃安计划 2026 年在昊铂车型上率先量产搭载全固态电池。

长安汽车预计 2026 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2027 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逐步量产。

奇瑞计划 2026 年将能量密度达 600Wh/kg 的固态电池投入定向运营,全固态电池 2027 年实现批量上市。

上汽集团首款全固态电池 " 光启电池 " 计划 2027 年落地。

今年 8 月,东风奕派科技战略发布会后采访中,东风奕派总经理汪俊君透露:公司去年已经在武汉建立了一条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线,计划明年进行小批量试产。他表示:" 我们采取这种渐进式的策略,是希望通过小规模运营来验证技术可行性、生产工艺和成本控制等关键环节。"

从样品到产品,从产品到商品,全固态电池还需要闯过技术关、工艺关、量产关。而在没有量产上车之前,所有披露出的全固态电池量产信息都可以视为一种营销策略。

《汽车商业评论》问一位电池专家:2027 年是固态电池靠谱的上车节点吗?他给出肯定的答案:靠谱。

首个突破口不一定是汽车

固态电池落地的首个突破口,一定是汽车吗?

还真不一定。在汽车之外,eVOTL 及人形机器人等智能移动体领域,对固态电池的需求似乎更加迫切。

2025 年 7 月,蜂巢能源董事长兼 CEO 杨红新向《汽车商业评论》透露,蜂巢能源以固态电池布局新兴领域,目前已经获得了一家央企 eVTOL 的定点。" 十几家公司竞争这个项目,最终定了三家,我们是其中一家。"

明年,蜂巢能源即将推出单体能量密度将达到 360Wh/kg、容量是 78Ah 的第二代半固态电池,专用于低空飞行器。

孚能科技的半固态电池产品目前已获得美国头部 eVTOL 客户、国内头部飞行汽车客户、上海时的、吉利沃飞等多领域客户认可,形成规模化出货。

此外,孚能科技已完成向某头部人形机器人客户送样硫化物全固态电池。

今年 7 月一次行业论坛上,孚能科技研发副总裁、研发院院长姜蔚然表示:" 量产的 eVOTL 动力电池采用硅碳复合负极与半固态技术,能量密度达 320Wh/kg,快充时间缩短至 15 分钟,飞行循环超 10000 次。"

另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领域——两轮车。

今年 3 月,天能宣布去年秋天发布的磐石固态电池迎来春季上新,推出两款新品——适配 LYVA G01 的 E-bike 款固态电池,以及作为 FELQ 斐兔动力源的电摩款固态电池。

数据显示,相比传统两轮锂电,天能的磐石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提升 20%,低温性能提升 40%,电池容量提升 42%,循环寿命提升 50%。

外卖小哥,可能会比电动汽车车主们,更早用上固态电池。

最后通知!关于第十届中国汽车零部件贡献奖—铃轩奖申报

造车新势力 " 复活者联盟 "

全球首款 L4 级私家车要登场了

印尼,日系车最后的堡垒开始崩塌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固态电池 上汽 正极材料 上汽集团 上汽名爵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