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昨天
病房一半孩子患尿毒症,她与遗憾赛跑只想少点“来不及”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医者的节日愿望是什么?今天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本报记者在节日前夕采访了沪上三甲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医疗机构的医生们,得到一个高频答复:理解。希望患者对医生多一些理解,希望大众对医学多一些理解。

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AI 等高科技一日千里的时代," 理解 " 如何变得有点奢侈?记者此次对话的四名医者,他们中有骨科名家、泌尿系统教授,有儿科医生,也有中医传承人,承前人之光,渡生者之岸,听听他们的心声,或许可以成为促进医患互信、加深相互理解的 " 药引 "。

沈茜(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肾脏科主任)

" 儿童 " 与 " 尿毒症 " ——这两个词的碰撞,总带着难以言喻的沉重。在儿科医院肾脏科病房,就聚集着这样一群来自各地的孩子。

" 公众对尿毒症常感恐惧,但在我们这,它却是需要面对的常见病。毫不夸张地说,病房里一半孩子都受其困扰。" 沈茜是这里的 " 掌舵人 ",她带领的团队主攻尿毒症患儿的透析和肾脏移植。

选择学医,是沈茜很早就有的心愿。幼年时,她的外公因胃癌在长征医院接受手术,得益于主刀医生精湛的医术,他得以延续 20 多年生命。" 我要成为一名能拯救生命的人!" 这份信念,也自此深植在沈茜心中。

大学毕业后,她选择了儿科医院,而这份选择,则是源于对新生命的 " 偏爱 "。

" 儿科医院有一个优秀传统,本科生也有导师带教。" 沈茜很幸运,导师是我国小儿肾脏病专家徐虹教授。" 老师说,肾脏科不仅治病,更为孩子重启人生,这种在绝望中创造可能的专业魅力,让我坚守至今。"

从医 27 年,当年仰视医生的孩童,如今已成为被孩子仰仗的医者。" 许多肾病可通过免疫抑制剂控制,即便是先天性和遗传性肾病,随着医学进步,透析和移植也带来了生机。" 沈茜说。

目前,儿科医院是全市唯一同时具备心、肝、肾移植资质的儿童专科医院。去年,肾脏科完成 79 例肾移植手术;今年至今,也已完成 46 例,患儿长期存活率稳居国际先进水平。

不过,这条生命的 " 摆渡 " 之路绝非坦途,医学常与遗憾赛跑。

" 有一个女孩 6 岁出现蛋白尿,13 岁因尿毒症接受肾移植,却因术后肿瘤和反复感染,最终回天乏术。" 沈茜难忘女孩弥留之际的微笑及其父母的感谢,这化作一股力量,推动她更深入地钻研肾移植感染相关难题。

" 有时去突破,常常去治愈,总是去创新。" 沈茜如是诠释她的追求。接受采访时,她还特别提起一个女孩:5 岁患尿毒症,首次移植失败后又遭遇真菌性腹膜炎。团队遍查文献、联合多学科专家会诊,成功控制感染并完成二次移植。" 如今她 16 岁,个子都超过我了。"

" 只希望我们科研与临床的脚步再快些,少一点‘来不及’的遗憾。" 沈茜说,她的医师节的愿望很简单,尽己所能,将更多 " 没办法 " 变为 " 有办法 "。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尿毒症 肾移植 医生 医学 导师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