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刘洋
编辑 | 韩成功
因为电价涨了 4.4 分钱,电力央企被地方单位通报批评。
华夏能源网(公众号 hxny3060)获悉,近日,陕西电力交易中心发布通报称,华能陕西能源销售有限公司(下称 " 华能售电公司 ")与华能铜川照金煤电有限公司(下称 " 华能照金电厂 ")" 不合理抬高批发交易价格,谋取不当利益 "、" 侵害电力用户合理权益,扰乱电力市场价格秩序 "。
通报显示,华能售电公司和华能照金电厂,两家 " 师出同门 " 的兄弟公司,将年度火电双边协商交易中 8 月份的执行价格由 0.380 元 / 千瓦时提高至 0.424 元 / 千瓦时。
也就是说,华能旗下的售电公司和发电厂 " 串谋 ",将批发电价提高了 4.4 分钱。于是," 是可忍熟不可忍 ",陕西电力交易中心出面干预并 " 痛下杀手 ",将事情捅到媒体和公众面前。
在通报中,陕西电力交易中心给出了颇为严厉的处罚决定:对华能旗下这两公司本次抬价不予受理;给予红牌警告;记入信用评价事项各扣 100 分;暂停华能售电公司后续年度交易资格,直至整改完毕;暂停华能照金电厂上网电费结算,直至整改完毕。
事件发生后,引起了行业内外的强烈关注。蹊跷的是,华能旗下售电和发电两公司为何要 " 串谋 "?这是个案还是普遍现象?这场 "4 分钱的电价战争 " 背后,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事起陕西降电价
这场 "4 分钱的电价战争 " 的起因,是今年以来陕西地方政府出台的降电价政策。陕西政策的核心是通过压缩售电公司的利润,达到为企业降电价的目的。
根据陕西电力交易中心数据,今年 1-6 月,陕西零售市场整体批零价差为 0.0241 元 / 千瓦时。也就是说,售电公司卖给电力用户的零售电价,比其从电厂获得的批发电价高出了 0.0241 元 / 千瓦时。
陕西电力交易中心通报文件截图
7 月 17 日,陕西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告陕西电力市场经营主体书》,提出陕西电力市场存在批发零售价差较大的问题,并罗列了三种情形的抬价方式,将矛头直指售电公司:
第一,批零价格无法传导与当下售电公司乱象有关,例如,部分售电公司利用信息差,向用户传递错误市场信息,诱导用户签订畸高价格合同;
第二,部分 " 居间商 "(即帮助售电公司与电力用户牵线搭桥的中间人)与售电公司达成协议,在售电公司给出基本价格的基础上,通过向用户抬高价格,从中赚取差价牟利,并与售电公司进行分成;
第三,部分用电企业中负责电力采购的人员与售电公司签订明显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高价合同等。
紧接着,陕西就针对售电公司批零价差过大的问题出台政策,促使售电公司 " 回吐 " 部分批零价差。
7 月 31 日,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 8-12 月电力市场分时交易结算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在 2025 年 8-12 月分时交易结算执行过渡期间,直接参与市场用户的零售价格可选择执行新分时电价政策或联动批发市场相关价格,并建立零售市场超额收益分享机制,售电公司月度平均度电批零差价高于 0.015 元 / 千瓦时的部分收益,需与服务的零售用户按 2:8 比例分享。
也就是说,从 2025 年 8 月起,售电公司赚取的度电利润如果高于 0.015 元,高出部分要与用电企业二八分成,售电公司占二成,用电企业占八成。如此一来,企业电价就降下来了。而降电价的目的,是为了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降电价并非陕西 " 独一份 "。例如,2024 年至今,浙江电力市场化交易就设置了零售价格封顶条款,目的也是限制售电公司的批零价差,通过限制售电公司利润的方式来降电价。
华能被 " 杀鸡儆猴 " 了?
可谓是 "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陕西推出二八分成新政之后,部分批发企业,就通过提高后续月份的年度交易价格,来缩小批零价差,减少甚至避免将超额收益分享给电力用户。华能陕西售电公司和发电厂 " 串谋 " 抬高批发侧电价,就是典型。
华能售电公司和华能照金电厂 " 合谋 " 后,批零价差下降了,售电公司就避免了与用电企业二八分账,售电公司的利润巧妙转移给了发电厂。而发售一体下,华能发电厂可以赚更多的钱,售电公司也不亏,最终是 " 肥水不流外人田 ",利润在华能体系内共享。
华能发售两公司的这一套操作,并不违法,顶多算是打了个 " 擦边球 "。但是,陕西政府恼怒的是,因为华能发售电公司 " 串谋 " 截留了电价利润,致使政府降电价的措施悬空了。
因此,陕西方面罕见地通报批评了电力央企,以达到杀鸡儆猴的效果。
另外,陕西方面之所以选择向华能子公司 " 开火 ",还有另一层原因。陕西是煤炭大省,火电在其电力结构中长期占据较大的比重。近年来,陕西可再生能源装机不断扩容,但目前参与市场交易机组中火电仍占六成以上,在当前电能量市场价格形成中仍有较大的影响力。" 制服 " 了火电企业,尤其是央企下属的火电厂,才能够有效 " 驯服 " 电价。
这一事件导致华能两子公司成为了人人喊打的 " 过街老鼠 ",社会舆论压力非常之大。就连非华能系的陕西其他售电公司,也直言 " 华能‘吃相’太难看了,批发电价一下子涨 4、5 分钱,太贪婪了 "。
不过,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华能留取一定利润是无可厚非的。
表面上看,华能今年很赚钱。华能国际 2025 年半年报显示,得益于燃料成本降低,公司火电板块税前利润同比增利人民币 35.60 亿元,公司整体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 24.26%。
华能国际近五年营收、利润情况
然而,煤电盈利的背后,却还存在很大一部分的结构性亏损。比如," 十四五 " 期间,光是煤电供热板块就累计亏损超千亿元。而煤电只能够用这处的盈利去弥补它处的亏损。
此外,为了给新能源 " 让路 ",近几年来煤电正在进行灵活性改造,而这需要很大一笔钱。据中电联统计,煤电灵活性改造单位千瓦调峰容量成本约在 500 至 1500 元。尽管改造成本相对较低,但随着调峰深度增加,转型灵活调节资源的煤电后期运维、煤耗等成本将持续走高,且成本疏导路径不明确,投入难收回。
也就是说,华能等煤电企业面临着很大的系统负担和转型压力,需要有一定的利润保障来支撑亏钱业务的正常运转。
根子在电改不彻底
实际上,类似的 " 串谋 " 涨价行为不只是华能两家子公司。
2020 年至 2021 年,西部五省 -- 甘肃、陕西、宁夏、青海、新疆曾整合煤电产能。具体措施为,华能集团牵头整合甘肃省五大发电集团下属煤电产能、大唐集团牵头陕西、华电集团牵头新疆、国家电投牵头青海、国家能源集团牵头宁夏。
也就是说,陕西的煤电是大唐集团的主场,华能在陕西仅是个 " 小角色 "。那么,华能发售电 " 串谋 " 涨价,或许只是电力央企在西部各省 " 骚操作 " 的冰山一角。。
如此情形下,地方政府使用行政弹压的办法,并不能有效降电价,收拾了华能还有其他家,矛盾还是在那里。
华夏能源网分析认为,究其根源,还是电改的不彻底。根子上的问题不解决,类似的事件就很难杜绝。
电改的初衷是希望电力市场走向厂网分开、发售分离、有效竞争,但是如今电力市场却成了 " 四不像 ":大部分企业是发售一体(发电央企同时掌握售电公司),也有一部分企业是发售分离(民营售电公司从强势发电央企的指甲缝里刨食)。
发售一体的模式产生两大弊端,一是发电央企以低价批电给自己掌控下的售电公司,其他无背景的民营售电公司则被排除在外;二是如此次陕西事件一样,发电央企高价批电给自己掌控下的售电公司,售电公司不给用户让利。横看竖看,发售一体下,电力央企旗下的发电公司和售电公司都是在关起来门来自己玩,只是 " 串谋 " 的形式不同。
2025 年 6 月 5 日,国新办就 " 深化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 全面打造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 " 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此外,发售一体带来另一大问题是,央企占据绝对话语权,民营售电公司在不公平竞争环境下生存艰难、苦苦挣扎,售电市场主体很难培育起来,在市场竞争中更加弱势,成为受欺负的对象。
2024 年 11 月,广东省域内 11 家发电集团,联合起来向政府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要求在 2025 年度以 " 锁量锁价 " 方式,锁定更高比例的年度长协。
对此,民营售电公司曾提出反对,认为签订量高价高的年度长协,在电力市场中将被严重束缚,进而将会承受更大的亏损风险。多家售电公司同时 " 上书 " 广东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南方监管局陈述意见。
尽管政府部门分别邀请了各方代表当面直接沟通意见,但是,面对强势的发电集团,这一协商至今无解。
陕西和广东的事件都表明,电改不够彻底,发售一体导致了电力市场的混乱。若不解决这一问题,透过售电公司去发现价格、降低成本、服务用户的初衷,将无法实现,降电价服务经济的大战略最终会落空。
END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