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 2024 年下半年,我们三易生活就曾提出," 致敬 "iPhone 17 Air 的超薄机型可能会成为接下来的热门话题之一。
在那个时候我们注意到,部分 " 大厂 " 其实已经开始了准备。尽管他们口头当然不会承认,但在那些定位 " 时尚 "、" 美颜 " 的产品上,就能看到比过去更薄的机身设计,以及明显升级、至少达到了次旗舰水准的性能标定。
到了今年 5 月,我们也为大家带来了可能是业界第一款明确的 " 超薄旗舰机 ",仅有 5.8mm 厚度的三星 Galaxy S25 Edge 专项评测《三星 S25 Edge 评测:虽然不完美,但还没有对手》。当时我们就发现,虽然三星并没有刻意降低它的性能上限,但毕竟由于机身太薄,配备了骁龙 8 至尊版 for Galaxy 主控的 S25 Edge,基本属于 " 不用外置散热器没法打游戏 " 的类型。
其实直到这里为止,我们对于 2025 年(甚至 2026 年)" 超薄手机 " 的大方向都还是整体感到乐观的。因为从我们已经测试过的机型,以及所了解到关于苹果 iPhone 17 Air 或配备 " 省电版 A19" 的消息来看,只要相关厂商给这类超薄机型配备高能效比的旗舰或者次旗舰 SoC,那么它们的日常体验还真就差不到哪里去。就算真要拿来打游戏,上个简单的外置散热器就能解决问题,对于用户来说并不麻烦。
然而随着 iPhone 17 Air 亮相时间的不断临近,越来越多比去年年底那些 " 超薄自拍机 " 和年初 Galaxy S25 Edge 更接近 " 果味设计 " 的 " 致敬产品 " 开始陆续被曝光。在看到这些新机的硬件配置后,我们就开始有些不淡定了。
为什么我们会这么说?因为最新曝光的这些 "iPhone 17 Air 类似物 ",它们一方面在造型上未免过于缺乏原创度,特别是在后摄 Deco 部分,除了硬生生多加了一两个凑数副摄之外,几乎就是把 " 致(chao)敬(xi)" 直接写在了脸上。
更为糟糕的是,这些明显蹭 iPhone 17 Air 热度的新机,它们所配备的 SoC 规格未免也有些太低了点。
比如,一款出自某品牌的 " 超薄三摄手机 " 用的是紫光展锐 T8300。大家别看它名称里有 "8300",就以为性能与天玑 8300 差不多,事实上 T8300 的 CPU 部分仅由两颗 2.2GHz 的 A78 大核与六颗 2GHz 的 A55 小核组成,GPU 则是古老的 Mali-G57MC2。根据公开信息显示,其安兔兔评测的综合成绩大约就 51 万分左右,大概就与隔壁高通的骁龙 4Gen2、骁龙 695 这些差不多,基本上就是老旧千元机的水准。
而且这还不是 " 个例 ",我们还了解到另一个品牌、硬件性能极低的 " 超薄手机 "。它同样长得极像 iPhone 17 Air,但配备的是联发科天玑 6400 平台,规格甚至比展锐 T8300 还差。毕竟展锐好歹用的还是最末一代 ARM V8 架构,可天玑 6400 甚至还在用 2*A76+6*A55,活脱脱就是 2020 年发布的天玑 700" 马甲型号 "。
7.99mm 厚度才配备 6000mAh 电池,可以说是既不薄也没大电池
很显然,无论是相比我们去年年底测试过、使用前代旗舰或次旗舰平台的超薄机型,还是比起三星 Galaxy S25 Edge 或 iPhone 17 Air 这样的正统 2025 年度超薄旗舰,上述的这些超低配置 " 超薄手机 " 都可以说是毫无诚意。再结合它们那更加明显出于 " 致敬 " 目的的造型,就不由得让人感受到相关厂商 " 蹭热度 " 的目的性极为明显。
但问题就在于,大家一定要明白,只要不是特别小众的 " 作坊厂商 ",在推出一款产品之前都一定是经过了充分的调研和论证。换句话说,哪怕是在大家看来极其离谱的产品,它能够正常上市就首先表明,至少相关厂商认为是有足够的市场需求存在。
这样一来,问题其实就不是 " 为什么会有这种低配超薄机型存在 ",而应该是 " 这样的手机,到底什么样的人会去买?"
我们首先能够想到的,当然是一部分预算不足,但同时想要跟风热点的消费者,他们当然会知道 iPhone 17 Air 的存在,也了解 " 超薄旗舰 " 可能会成为今年的热点。但既然 " 正主 " 买不起,那么买个看起来差不多、但价格便宜的多的机型,即便不真正日常使用,仅在社交场合用来 " 炫耀 " 或自我满足似乎也讲得通。毕竟 " 情绪价值 " 也是手机的使用价值之一,就好比那些镶金镶钻的机型往往配置也很低,但同样有人买是一个道理。
紫光展锐 T8300 确实不强,但即便公开了参数,也不是每个人都看得懂的
其次,虽然大家总说这些年手机行业的透明度比过去高了不少,只要不是 " 最山寨 " 的厂商,现在都必须要公布产品的真实硬件配置和性能水平。但大家毕竟要知道,如今依然不是所有消费者都能对各种芯片、传感器等硬件型号熟稔于心,哪怕是在我们身边,都有许多对于 " 骁龙、天玑、麒麟 " 毫无概念的朋友。
这类人可能会从新闻上知晓,马上苹果会出个 " 超薄手机 ",但 Ta 们并无从判断,其他家的 " 类似产品 " 到底好不好,所以也有可能在某次逛线下店时,就会被忽悠买下这些 " 看起来很新潮 " 的机型。如果 Ta 们不是为了自己购买,而是兴冲冲地将其作为礼物送人,可就有点 " 地狱笑话 " 了。
入门机也有 " 长得好看 " 的权利,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倒是乐见其超薄化
当然,排除上面这两种情况,如果这类低配超薄机型真的能够做到价格极低,低到千元、甚至百元机的级别,同时还能在超薄的机身里融入目前最新的高密度电池,实现大电池、低功耗、长续航的体验。那这种情况下,它们反倒也可以被视作是对入门级产品的 " 形态创新 ",变得很有正面意义了。
只不过在最终真正上市之前,我们实在是不太敢抱有这样的想法。毕竟超薄手机算是几个头部厂商好不容易整出的新噱头,指望这么快就被普及到入门级市场,未免有点过于乐观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