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搭载高通骁龙 X 系列芯片、运行 Windows 操作系统的笔记本电脑想要玩大型游戏,就只能用诸如 Xbox 云游戏这样的云游戏服务。可这类服务并非免费,比如 Xbox 云游戏作为 Xbox Game Pass Ultimate 订阅中的权益,用户就需要支付 19.99 美元 / 月的费用才能使用。
除了要额外花钱," 骁龙本 " 通过 Xbox 云游戏的方式来获得游玩体验还有一个痛点,那就是网络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游戏的流畅度。众所周知,云游戏的原理是将原本需要本地设备渲染的画面、输出的声音,交由服务器完成,再通过网络将信息传回本地的设备上。
因此云游戏有一个本地设备与云端服务器交互的过程,厂商们又不能用流媒体的提前缓存数据来减少网络带宽的压力。所以为了将产品落地,云游戏厂商是从码率、分辨率、帧率,到画质、音质、操作延迟都砍了个遍,才堪堪在现有网络环境下让云游戏能在玩家的屏幕上跑起来。
所以一旦网络出现波动,云游戏的体验就会立刻跌入谷底,因此用这一方式为 " 骁龙本 " 提供游戏服务只是权宜之计。更何况如今 " 骁龙本 " 的硬件性能也足以支撑本地运行游戏。
当年 Windows on Arm 设备使用的骁龙 850,还用的是骁龙 845 同款 Kryo 385 架构,只不过大核主频高达 2.96GHz。后续的骁龙 8cx 虽然是高通专门为 Windows on Arm 设备打造的芯片,只不过彼时他们对于 Windows on Arm 设备的思路依然延续了 " 上网本 " 的理念,主打的是超长续航以及始终在线,因此性能并不能支撑大型游戏的需求。
到了当下的骁龙 X 系列,高通的想法变了。凭借自研的 Oryon 架构,骁龙 X 系列能提供最高 12 核的 CPU 规格。再加上当下笔记本电脑里最快的 8533MT/s 高带宽内存,以及行业中能效比最高的 45TOPs NPU 和自研 Adreno 光追 GPU,就使得骁龙 X 系列芯片能提供远胜过往 " 骁龙本 " 的性能水准。
以骁龙 X Elite 为例,在 3DMark Wildlife Extreme 的测试中,跑分就超过了苹果的 M2 芯片,同时领先搭载 Radeon 780M 核显的 AMD 锐龙 9 7940HS。虽然骁龙 X Elite 体验诸如《黑神话:悟空》、《艾尔登法环》等 3A 大作不太现实,但玩玩《英雄联盟》、《CS2》等等优化出色的网游显然不在话下。
近日,微软方面宣布为基于 Arm 架构芯片的 Windows 11 设备 Xbox 应用进行更新,使得用户可以直接下载、并在本地运行游戏。
事实上,高通骁龙 X 系列芯片提供的强劲性能只是基础,真正让用户能在 " 骁龙本 " 上本地运行 Xbox 游戏的关键,在于微软为 Windows on Arm 提供了兼容性,使得基于 x86 架构的游戏能顺畅地在 Arm 环境中运行。不同于 valve 为了让基于 Linux 的 Steam Deck 运行 Windows 游戏专门定制了自己的游戏兼容层 Proton,微软的做法是为 Prism 模拟器增加了更多类型指令集的支持。
所以 Prism 模拟器就是微软重构 Windows on Arm 游戏体验的核心,它其类似于苹果的 Rosetta 2,是通过指令翻译的方式实现了 " 在 Arm 架构下运行 x86 程序 "。其工作模式是在用户安装 x86 程序时,系统对机器码进行转译,转译后就可以在 Arm 架构的 " 骁龙本 " 上运行。
通常情况下,这种转译会带来性能损失,而微软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对 AVX、AVX2 等游戏常用指令集的支持来减少损失。通过这一更新,《群星》、《绝地潜兵 2》等依赖 AVX/AVX2 的游戏就得以直接在 Windows on Arm 设备上运行。
有了更多的游戏可供体验,对于 " 骁龙本 " 乃至其他 Windows on Arm 设备显然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毕竟休闲娱乐需求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而且绝大多数人往往只会购买一台笔记本电脑,原本为生产力而生的 " 骁龙本 " 在与兼具娱乐和工作的传统笔记本电脑产品竞争时,就只能打轻薄和续航两张牌。
所以在弥补了娱乐体验这一短板后," 骁龙本 " 也就有了成为 " 六边形战士 " 的机会,这无疑将会为其赢得更多用户的青睐。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