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 5小时前
未来机器人陶泽文:中国深海机器人的逆袭之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50 个技术赛道,50 家创业公司」是一档聚焦前沿科技领域创新力量的深度探索栏目。我们以全球视野扫描新兴技术趋势,每期深入一个细分技术赛道,挖掘最具颠覆潜力的创业公司。呈现技术的商业价值,展示创新者的先锋姿态。

本文为第七篇。

当所有人都仰望着 SpaceX 把人类带进深空时,另一群人正执着于探索地球最深的海底。

全球 90% 的海域水深超过 1000 米,这片人迹罕至的幽蓝之下,沉睡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珍贵的矿产与独特的生物群落,构成地球上最具潜力的资源宝库。

然而,人类对深海的探索步伐却显得格外迟缓。即便借助全球最顶尖的装备,人类通过饱和潜水技术所能抵达的最大深度,仍停留在海平面下 300 米——这已是当前技术的极限。当深度突破 300 米,黑暗高压的深海世界便只能交由专业的深海机器人代为探索。

放眼全球,能够自主研发制造这种,能在数千米深海执行作业的智能装备的国家,至今仍屈指可数。其中,美国和加拿大在海洋油气开发和国防领域的需求,推动了水下机器人市场的快速增长。像 Schlumberger、Oceaneering International、Saab Seaeye 这样的领先企业引领着全球行业。

中国在水下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历程,始于 1986 年首台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 " 海人一号 " 在南海的试验成功。之后的 1995 年,6000 米级自主水下机器人 CR-01,2012 年 7000 米级 " 蛟龙号 " 载人潜水器,再到近年来," 潜龙 " 系列自主水下机器人和 " 海斗 " 号全海深 ARV 等装备的突破,标志着我国已构建起覆盖全海深的水下机器人技术体系,并推动应用场景从科研科考,向深海资源勘探、海上风电安装等军民融合领域拓展。

随着全球海洋经济迈入智能化时代,深海机器人在能源开发、国防安全、生态修复等领域的渗透率快速提升。万创投行的行业报告显示:全球年均海底光缆故障超 200 次,传统人工维护单次成本高达 500 万美元,机器人解决方案可降低成本 40% 以上。此外,2025 年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预计达 500GW,中国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水下机器人在风电运维中的需求年增长 23%,成为深海经济的新引擎。另外,深海采矿领域亦前景广阔,预估 2025 年市场规模将突破 150 亿美元。

另有数据显示,2018-2022 年,中国水下机器人市场规模,从 12.4 亿元增长到 62.7 亿元,年均增长 38.6%。2025 年市场规模将突破 80 亿元。预计到 2027 年,市场规模将突破 300 亿元。而全球深海机器人整机交付市场规模,到 2028 年将达到 4200 亿元,相关的工程作业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 1.5 万亿元。

面对如此广阔的全球市场,国内水下机器人企业,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限于核心部件的进口,只能望洋兴叹。据统计,2018 年国内水下机器人核心部件,进口依赖度高达 85%。其中推进系统进口依赖度超过 90%,高精度传感器进口依赖度接近 80%。这种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严重制约了我国水下机器人产业的自主可控发展。而随着国产替代化进程的加快,这一差距正在飞速缩小。截至 2025 年,国内水下机器人核心部件的进口依赖度,已降至 20% 以下。

成立于 2005 年的 " 未来机器人 ",正是一家国内少有的,从核心配件到全套控制系统,到全产业链实现完全国产化的一家民营企业。截止目前,未来机器人已推出 50 多种型号的深海机器人系列产品,最大下潜深度已经可以达到 6000 米的深海,产品远销全球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日,未来机器人完成了数亿元的战略轮(A 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石油昆仑资本在内的多家国内知名产业基金,万创投行担任独家财务顾问。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核心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及产业化布局。

借此机会,我们有幸与未来机器人创始人及 CEO 陶泽文,进行了一次深度对话。探讨企业如何突破深海技术瓶颈、实现国产替代,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

以下为创投家与陶泽文对话全文,略有删改:

创投家:在实现深海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之前,行业都在经历什么?

陶泽文:这个行业长期处于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很多企业只能依赖进口部件组装产品,成本高、周期长、技术迭代慢。以我们最近刚刚实现国产的液压矢量机械臂为例,国外产品售价高达 400 多万元,而国产化后售价不到 200 万元。

同时,外国厂商的供货周期往往需要半年以上,并且不会给我们提供最新技术、最高精度的产品。另外,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也难以保障,各种禁运,各种不配合维修,不配合提供配件。我们曾经遇到一个项目,设备运到了码头,外国厂商的组装人员装到一半就撤走了,整个项目因此搁置了一年。

2016 年我参加了一个国内的展会,看到一家国外厂商参展的一台一米左右的小机器人,我正准备看看,却被工作人员拦下,告诉我 " 中国人不准摸 "。搞工业企业这么多年,我一眼就看出那玩意没多少技术含量,我让我的翻译告诉他:" 你告诉你老板,不出三年,我让你这玩意满大街都是。" 后来不到三年,国内就实现了这种小机器人的批量生产。

但那一刻的屈辱感,让我深刻意识到,国产替代一刻也不能等了。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在深海科技领域亦是如此,只有把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争取到主动权。突破 " 卡脖子 " 技术,实现自主国产化,没路也要闯出来!

创投家:咱们是如何实现一步步实现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的呢?

陶泽文:以深海 3500 米悬浮作业机器人为例,技术关键点在于水下 3000 米的耐压,还有远距离的传输、远距离的通讯等,单这一个机器人就有上万个零件。我们能做的就是耐住性子,在实验室、在车间,一次次做实验,去突破。我们先后成立了包括软件、硬件、液压、高压电等 22 个项目组,针对每个元件逐一研发。经过上万次的实验,一年后,我们交出一台重 4 吨、150 马力的深海机器人。

我们一直在自己出钱、出方案去组织国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攻克核心技术难题,凡是存在卡脖子的,我们都努力去突破。在不断的订单交付中,不断地创新研发,基本已经把所有水下机器人的卡脖子问题都给解决了。这个过程,我们不仅实现了技术自主,还推动了国内产业链的整体升级。

创投家:目前在深海机器人领域,国内与国际头部公司还有多大的技术差距?

陶泽文:在 ROV 领域,基本可以说已经没有差距了,我们现在的产品价格、性能、稳定性、作业效率都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剩下的问题就是市场多快能接受我们的产品。

创投家:客户不接受的考量是什么呢?

陶泽文:除去产品本身考虑,一个是部分客户对国产货还不信任,另一个是那些老牌海外公司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渠道关系很难逾越。不过这些都是时间问题。

创投家:实现国产替代之后,市场环境是否发生了什么变化?

陶泽文: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那些海外厂商态度软了。设备价格降下来了,服务更到位了,配件也不禁运了。甚至把自己的配件仓库建到了深圳,专门服务中国市场。

有一家做水下挖掘机器人的德国工厂,在我们完成了相同能力的机器人国产化之后,将自己的价格下调了 1/3,售后服务也明显改善了,原来需要配货两三个星期的配件,现在三两天就可以搞定。他们明显感觉到了危机。

创投家:海外市场的拓展进度如何?

陶泽文:目前公司在手订单已排到 2026 年,仅国外就手握俄罗斯、新加坡、秘鲁等国家和地区的花岗岩切割机器人、清淤机器人等产品订单。高峰期,海外市场的订单量占到公司总订单量的 70%。

创投家:本轮融资的意义和公司接下来的规划?

陶泽文:有了这轮融资的助力,我们将持续瞄准最前沿科技,突破技术壁垒,形成深海装备 " 基础—技术—装备—研发—试验—应用 " 的一体化产业链,为建设海洋强国贡献深蓝科技力量,尽快变成国际上能够站住脚的知名深海机器人供货商之一。

创投家:您对于这个行业,对于所有跟您一样在国产替代一线奋斗的创业者们,还有什么想说的?

陶泽文:深海机器人赛道,国内的产业化标准和产业化品控还做得不好,国内的配件技术跟材料技术也比较弱,仍需要一点点地从配件、材料、工艺、体系管理去着手,有更规范的供应链,然后才能有更好的、更持续的产品。

对于国产替代,我只想说:国产化非常不容易,没有人会雪中送炭,只能靠自己咬牙坚持,要一直一直坚持下去。请做国产化的兄弟们坚持住,一定记住,一天往前走一步,总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文末附上本轮投资机构观点:

中石油昆仑资本:

海洋装备制造是海洋强国战略的核心,但目前我国海洋装备科技水平相对落后,以深海作业机器人为代表的关键海洋装备是解决 " 卡脖子 " 技术的关键,最亟需实现国产替代。山东未来是国内最早从事水下机器人研发生产的公司之一,在国内率先、独家推出多款作业级机器人,填补国内产品空白,并且率先实现深海作业级机器人的国产化,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 深地深海能源 " 是中石油集团的未来产业之一,在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海洋管道监测与维护等诸多场景有很高需求。中石油昆仑资本通过深入调研市场深海科技领域优质企业,战略投资山东未来,可以助力上游深海油气勘探、中游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下游海洋工程服务的各个环节,实现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的 " 补链 ";同时也可以有效助力集团公司向深海油气等领域拓展,协助 " 深海深地能源 " 等未来产业的布局,实现油气能源主业的 " 延链 ",为中国的海洋油气和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郭虹妘,编辑|陶天宇)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机器人 海域 深海 美国 渗透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