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 张珍贵历史照片,辗转近一个世纪,终于从巴黎来到上海!
视频来源:人民日中央厨房 - 零时差工作室
当地时间 2025 年 8 月 4 日下午,在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举行了一场特别的交接仪式。向中方捐赠抗战历史照片的法国友人马库斯 · 德雷特斯从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公使陈栋手中接过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的捐赠证书和感谢信。
来自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的捐赠证书和感谢信。尚凯元摄
今年 2 月,马库斯携外祖父罗杰 - 皮埃尔 · 劳伦斯先生收藏的 618 张历史照片来华,将照片连同一个黑色皮质旧行李箱郑重交给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纪念馆接收了马库斯移交的 618 张历史照片,并同步开展鉴定评估工作。经专家和专业机构科学鉴定,马库斯 8 月收到了纪念馆出具的初步鉴定结果:照片均为明胶银盐黑白相纸,洗印于 20 世纪 30 至 50 年代,关于淞沪抗战的照片数量庞大、视角多元。
“这些照片真实记录了 20 世纪 30—40 年代中国百姓饱受日本侵略者摧残的残酷场景,更揭示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真相。”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写给马库斯的感谢信上,如此写道。
根据鉴定,照片拍摄地点主要集中于上海、南京、青岛、天津、北京、武汉等地。与上海有关的 342 张照片中,179 张背后附有法语文字,174 张照片涉及抗战,大量照片直接反映交战场面及战争状态下的城市场景,涉及遇难者遗体、百姓逃难、难民救助、正在燃烧的建筑、军队行动、军事防御等内容。
“这不仅是我们家族的经历,更是一段沉重历史的见证,这段历史不应该被遗忘。”马库斯紧握红色捐赠证书说。
在交接仪式现场,大江东记者注意到,马库斯身旁还有两位小伙子 —— 白士杰和钟灏松。前者是法国小伙,后者是中国青年。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的感谢信上,除了马库斯,也同时写有他俩的名字。
这些照片隐藏着怎样的时代故事、家族经历?与马库斯共同促成捐赠事宜的这两个小伙是谁?大江东进行了独家采访。
带着劳伦斯先生的黑皮箱和老照片,马库斯(中)、钟灏松(右)和白士杰三位年轻人在上海外白渡桥上合影。
马库斯的外祖父劳伦斯,1914 年出生于法国图卢兹,人生足迹遍布中国、越南、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通晓法语、西班牙语、英语、普通话、上海话等多种语言,二战结束后辗转回到法国,1993 年 4 月在巴黎去世。家族人回忆,他应该是在上世纪 30 年代起,到访上海等中国多个地区,并在上海居住生活过。具体在上海时做什么,因家族里无人提供准确说法,也未见文字记录,只能猜测,他当时可能曾在某地农庄或种植园工作。
劳伦斯在中国期间,亲历了日军入侵中国的至暗时刻,自己的生活境遇也急转直下。据家族人叙说,劳伦斯育有六个子女,长子马克 1936 年出生,1937 年随家人抵达上海,目前仍定居法国;次子让 - 皮埃尔 1940 年 9 月生于越南,7 个月大不幸夭折;长女弗朗索瓦丝 1941 年 2 月生于上海,一岁三个月时夭折;三子小让 - 皮埃尔 1943 年 3 月生于上海,后定居法国,2006 年 3 月去世。目前,马库斯的小姨和母亲健在,马库斯母亲西尔维是劳伦斯最小的孩子。
劳伦斯上家也是战争的受害者。据其家族回忆,劳伦斯长女或因误食日军投放的有毒果汁而身亡。劳伦斯长子、马库斯的大舅马克,目前年近 90 岁,身体和精神状况欠佳,已难以回忆当年情况,但有些举动令家人印象深刻:每当翻出那些照片,他就情绪激动,语无伦次地诉说着血腥与悲伤。家人不愿刺激他,便将旧照片藏进了巴黎家中的旧车库里,不再追问往事。
马库斯发现老照片的巴黎旧车库
劳伦斯已于 30 多年前去世,可供查询的历史资料与家族档案本就支离破碎,极为有限。这些私人照片的来源、去向、拍摄者等信息难以获知,也很难从大舅马克口中了解更多。据马库斯的家人回忆,劳伦斯本人曾拥有一部相机,所以猜测这些照片可能是他本人拍摄或收集的。
2021 年,马库斯去父母巴黎家中时,偶然从车库里发现了这些旧照片。这些泛黄的照片,有外祖父在越南、新加坡、非洲等多地拍摄的照片,有淞沪抗战前一家人在上海生活的场景,更有战争爆发后的惨烈景象和日军暴行,很多照片背面有手写日期、摘要、冲印机构等信息。
马库斯带朋友重返发现老照片的巴黎旧车库
促使马库斯把这些旧照捐赠给中国,还得提到另两位青年。
一位叫白士杰,法文名 Bastien RATAT,法国青年,热爱中国文化,曾在四川成都的西南财经大学学习,汉语流利。
另一位叫钟灏松,成都小伙,大学毕业后,在成都经营一家小公司。2017 年,他结识了当时受聘于法国驻成都总领事馆的白士杰。两个出生于 1994 年的小伙,虽然来自不同国家,却有难得默契,成为好朋友。
马库斯母亲西尔维,从小引导孩子学中文。懂汉语的马库斯,在法国马赛注册了一家语言培训机构。因为“中国”和汉语,他认识了白士杰,一见如故。发现车库照片后,他也告知了白士杰。当白士杰看到照片中侵华日军处决中国平民的场景时,极为震惊。他告诉大江东记者,自己在中国学习、工作过,多少了解日军侵华那段历史,但照片如此真实地将战争的残酷呈现在眼前,冲击感仍无以复加!
2023 年 10 月,白士杰来到成都旅行,与钟灏松提起了旧照片的故事。钟灏松脑海中蹦出一个念头:“这些照片记录着真实的历史和侵华日军暴行,应该回到中国,被更多人看到。”
通过白士杰,钟灏松认识了远在法国的马库斯。2024 年 2 月,当白士杰再次来到成都时,三个年轻人开始琢磨:能不能把这些照片送回中国?
最初,马库斯心情复杂。一方面,他深知,当代欧洲青年缺乏对亚洲反法西斯战场历史的了解,“公开这些照片,可以帮助大家了解历史真相,构建起更加持久的和平,并增进相互理解。”另一方面,毕竟是外祖父的遗物,“如果捐赠出去,就再也无法完整保留了。”而且,“也不确定它们能起到什么作用 …… ”特别是大舅现在的身体状况,家族更愿意保持一种平静的生活,不想生事端、惹麻烦。
钟灏松表示理解:“很多往事,谁能说得清?有关战争的历史往往充满了复杂、沉重甚至痛苦的回忆,对于马库斯外祖父这一辈,无论其历史角色如何,后人主动去挖掘、了解并传播这段历史,都需要巨大的勇气。”但作为中国人,他更懂这批历史照片的价值,并真切地告诉马库斯:“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但很多外国人根本不了解历史,更不知道日本右翼刻意抹杀、歪曲历史,否认侵华暴行。”
对中国人的情感,白士杰也比较了解。他劝说马库斯:“这些照片来自非交战方,是历史的铁证。把这些照片捐赠给中国,能让更多人了解真实的历史。”
外祖父当年经历了那么多苦难,费尽周折把照片带回来、完好保存至今,一定也是希望这段历史被公正地记录和传承。马库斯逐渐坚定了想法。征得家人同意和支持后,他做出重要决定:和钟灏松、白士杰一起,将外祖父的部分珍贵照片带到中国。
三个热血青年行动起来。他们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注册了“松杰的朋友们”等社交媒体账号,自 2024 年 5 月起,陆续发布由马库斯亲自出镜介绍历史照片的小视频,希望能引起更多人关注。
马库斯和两位伙伴一同在整理照片
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相关视频后,引来各种反响。有的还挺出乎三人意料。因日军暴行照片涉及血腥、恐怖内容,账号一度被封;随着关注度渐高,他们受到网上的恶意攻击。有人质疑他们的动机,有人怀疑他们的身份,有人说那些照片是从网上扒下来拼凑而成,甚至还有人冒充他们、蹭流量 ……
身处舆论旋涡,三人委屈、愤怒、痛苦。钟灏松和白士杰还有个担心,怕马库斯和家人受到网络恶意攻击。他们意识到,在自媒体发布有关历史照片的信息,是一把双刃剑。
欣慰的是,他们得到了更多中国朋友真诚的帮助和鼓励。母亲西尔维也一直鼓励三个孩子:“被屠杀、被伤害的遭遇不应被忽视,这段历史不应该被遗忘。把照片带回中国,让更多的人看到。”
白士杰告诉大江东记者,他本来有机会前往澳大利亚墨尔本工作,但想到要把捐赠工作做好,最后选择定居在泰国,离家人近一点,也离中国更近,时差仅一个小时,方便推进捐赠事宜。钟灏松更是全力投入此事,甚至连自己的公司业务都难以顾及。
来自权威鉴定机构的结论,让他们心安,也回应了网络质疑:马库斯交给淞沪抗战纪念馆的 618 张照片,均为明胶银盐黑白相纸洗印,未发现由网络质疑的现代打印方式(如静电印刷或喷墨打印)形成。
三个年轻人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前合影
一份详细的鉴定报告还原了这些照片:专业机构根据照片纸基和影像氧化程度,结合相纸材质分析,推测马库斯提供的这些照片,洗印于 20 世纪 30—50 年代。5 张送检照片纸基中发现含有增白剂,该技术流行于 20 世纪 50 年代。这批照片有 2 寸半、4 寸、5 寸等多种规格,属于 20 世纪 30—40 年代小号新闻照片发稿尺寸,也是 12 寸影集使用的常规照片尺寸,且出自不同品牌、型号的相机。根据照片尺寸和画面影像质量判断,大部分照片为负像底片直印,少量为非原底片洗印,即翻拍。512 张照片背面检测出纤维素类粘合剂,推测这些照片可能来自影集。罗杰 - 皮埃尔 · 劳伦斯具备收集并保存这些照片的客观条件。
“我们讲述这段历史,并不是为了激起仇恨,而是为了记住历史。”马库斯说,“我从小被教育要拒绝一切形式的仇恨。学习中文和日语,对我而言,也是友谊与理解的表达。”
把 618 张照片无偿捐赠给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三个小伙子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期间,马库斯在两位朋友陪同下,还走访了北京、山东等多座抗战纪念场馆,也让他在了解历史中,学会用更系统的知识框架去理解这段历史。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三个年轻人亲身参与各类纪念活动,并参观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多座纪念场馆,“这段复杂而重要的历史,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把它讲给更多人听。”马库斯在参观过程中几度哽咽。
三人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与其他参观者一同撞响和平大钟。
目前,618 张照片已被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永久收藏。纪念馆方面表示,将继续深入开展这些历史照片的史料研究工作,并会选择适当的场景和时机向社会公众进行展示,以更好地发挥其历史价值与教育意义。
马库斯还有一个“私心”,希望能了解外公劳伦斯更多生前故事和足迹。他说,除战争影像外,家中还保存有一批家族在中国的生活旧照,包括婚礼、与当地百姓的日常互动等,这些目前尚未整理。
正如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包括中国、法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饱受摧残。历史照片所记录的那段残酷的历史,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伤痛,也启示了全人类对战争暴行的共同反思。618 张照片的捐赠,不仅为中法两国在二战历史研究、民间文化交流领域构建起了一座新的桥梁,也促进了两国人民更好地认清历史真相,相互理解尊重。
“加油!”对于自己儿子和朋友们正在做、还想继续完成的事,马库斯母亲西尔维一直鼓励。
(本文照片和视频除署名外,均来自受访者)
( 来源 : 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