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 8 月 17 日消息,今年 6 月 28 日,民航局充电宝新规全面实施,没有 3C 标识、3C 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禁止携带乘坐境内航班。
很多旅客在登机前会将不符合标准的充电宝弃置在机场,那么这些充电宝去了哪里?
据央视财经报道,在几家平台上搜索 " 二手充电宝 ",发现仍有卖家在批量销售无 3C 认证充电宝,一些帖子中明确写着,充电宝来自机场查收。
央视记者与其中一名来自深圳宝安的卖家约定线下自提,现场发现,这些充电宝外壳上确实有机场相关标志。
一部分是旅客丢失的充电宝,还有一些,卖家表示是近期机场拦截的无 3C 标识充电宝。
记者以批发充电宝的名义找到销售机场二手充电宝的回收企业负责人,却发现这些企业以回收和拆解的名义从机场收购充电宝,但实际并未真正拿去拆解。
根据几家回收企业透露,现在一吨充电宝从机场流出时平均价格在 9000 元左右,一吨约 4000 个,算上运费,运到东莞的机场充电宝每个成本平均在 2-3 元左右。
转卖二手每吨可以赚 8000 到 12000 元,但拆解后打粉则只能赚 4000 元,利润差了一半。
另外,卖二手还可以快进快出转嫁起火爆炸风险。
报道称,现在每个月仅机场渠道,某负责人就能拿到至少 20 吨的充电宝。
据了解,针对大量机场拦截充电宝的处理方式,此前民航局曾做出回应:机场会对超过暂存期限的充电宝和旅客自弃的充电宝一起作合理处置,如统一销毁或与相关电池回收企业签订协议,报废处理后进行资源回收。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