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昨天
《西藏读本》:向世界讲好西藏的故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今年 9 月,西藏自治区将迎来 60 周年大庆!60 年的时光不短,整整一个甲子!若从 1951 年 5 月西藏和平解放算起,西藏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生死相依、休戚与共,至今更已近 75 年了,无疑这是一个特别值得庆贺和纪念的好日子!受西藏人民出版社委托,我有幸主编了这部《西藏读本》,愿以此向西藏自治区成立 60 周年大庆献礼!我们编写这部《西藏读本》的初心无疑是要向世界讲好西藏的故事,为全世界热爱西藏、西藏人民和西藏文化的广大读者提供一部关于西藏的历史和现状的真实和权威的读本,以帮助他们全面、正确和深入地了解西藏古代的历史、宗教、社会和文化,理解新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和变革给西藏今天的政治、经济、宗教、社会和人民生活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西藏读本》,沈卫荣 主编,西藏人民出版社 2025 年出版

于过去的 60 余年间,西藏和西藏文明一直是世界公共媒体和大众舆论的一个热切的关注点,但人们都习惯于从自己的兴趣和利益出发,按照自己有限的了解和理解,来讲述他们自己喜闻乐见的西藏故事。尽管自改革开放以来,西藏早已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地方," 世界屋脊 " 或者 " 第三极 " 在今天全球化了的交通条件下触手可及,但是人们依然热衷于 " 想象西藏 ",对现实的西藏故意视而不见,而始终坚守自己心中那个人为地设计出来的 " 虚拟的西藏 "(Virtual Tibet)。不管是将西藏想象成后现代的乌托邦——香格里拉,还是将西藏设计为世界上最后一块精神 " 净土 "、最后一个绿色环保的自然主题公园,或者是一个 " 被占领的殖民地 "" 一个正被现代化摧残的故土 " 等等,都是对西藏历史、文化和现实的无知,对西藏人民之现实利益的无视。这几十年间,世界上关于西藏的书籍形形色色、汗牛充栋,它们讲述着各种匪夷所思的西藏故事,可就是没有一本像《西藏读本》这样能够既全面、正确,又有重点和深入地介绍西藏和西藏文化的普及读物。特别是在西方世界,广大读者甚至依然还不得不把德裔法国藏学家石泰安(Rolf Alfred Stein,1911-1999)写成于上个世纪 60 年代初的那本《西藏文明》(La Civilisation tib é taine)作为阅读和了解西藏必读的一本启蒙书。可想而知,外部世界对一个现实的、真实的西藏的了解是远远滞后的,它与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这 60 年间西藏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巨大进步完全脱节。

纳木错

我们的这部《西藏读本》细分 13 章,分别是:一,西藏的山川地理与自然风光;二,藏族的起源;三,西藏的历史;四,西藏的原始宗教、苯教与民间信仰;五,藏传佛教的历史、教义与文化影响;六,藏族的语言和文字;七,藏文文献中的历史记忆与文明互鉴;八,西藏的文学;九,西藏的艺术与建筑;十,藏族的生活习俗;十一,西藏的科技:人与宇宙的对话;十二,西藏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十三,新中国西藏的建设和成就。各章的作者都是曾经或者正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攻读藏学博士学位的青年才俊,其中有多位是青年藏族学者,他们无疑都特别热爱西藏和西藏文明,并对它们有精深的研究。他们根据各自的专业特长,从以上这些不同的主题和领域出发,对西藏历史、文化和现实的各个侧面做了全面和权威的介绍和解读,集体著作了这一部既具广泛而迫切的现实和普及意义,又具一流的学术权威性的《西藏读本》。

其实,要向世界讲好西藏的故事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不同的西藏。人们习惯于从自己的喜怒哀乐出发,汲取和相信他们各自所需要和向往的那个西藏。或者如瞎子摸象,或者如叶公好龙,他们能捉摸到的和心心念念的那只象或者龙,其实都是似象而非象、似龙而非龙的那个四不像的东西。当今世界,有人特别钟情于西藏的古代历史和宗教文明,眼下醉心于藏传佛教的人越来越多,但也有人只热心于关注西藏的政治、社会和现实的发展。但是,如果不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观察,那么,他们一定既无法对西藏的历史和文明做出正确的评价,也无法对西藏现实的发展和进步做出合理的解释。所以,我们编写这部《西藏读本》的主要方针就是既要面面俱到,绝不以偏概全,又要亦古亦今,绝不厚古薄今或者厚今薄古,希望能向读者讲述一个全面而又真实、可靠的西藏故事。希望读者不但能在这里读到有关西藏的所有真实可靠的知识,而且也能对它们的历史和现状有一个连贯的了解和理解。

古格王国遗址

《西藏读本》中对 " 西藏山川地理与自然风光 " 图文并茂的描述,既向读者展示了西藏独特和绝美的自然风貌,同时也打破了世人对西藏山川地理的种种神秘化想象,西藏山川既美妙绝伦,也可亲可近!" 藏族的起源 " 和 " 藏族的生活习俗 " 两章,让我们知道藏族和中国其他各民族百姓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他们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别具一格的生活习俗、情趣和生存艺术,是色彩斑斓的中华民族文化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西藏读本》中对西藏的语言、文字、文献、文学、艺术、建筑和科技的介绍,细致而具体,既有历史的发展,又有现实的图景,还对它们的未来作了理想的憧憬。西藏传统文化的传承、维护和发扬、光大,是保证西藏长治久安、推动中华民族新时代之建设和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而向世界说清楚西藏传统文化的底色和面貌,是实现这个战略目标的重要前提。

《西藏读本》中 " 西藏的历史 " 和 " 新中国西藏的建设和成就 " 两章前后呼应,相辅相成。西藏历史研究历来是中国藏学的重头大戏,用明确的历史事实揭示西藏加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历史过程,说明历代中央王朝和西藏地方之间的统属关系,这对于今天我们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对西藏历史的充分把握,以及清楚地认识它于古代中国历史中的具体位置,对于我们正确认识 " 新中国西藏 ",也就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这 60 年间的建设成就,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不了解旧西藏的历史,就无法理解新西藏的成就,就不能对西藏自治区成立的意义及其这 60 年来所推动的巨大变革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做出客观的历史评价。《西藏读本》的第十二章 " 西藏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主要以西藏历史上汉藏两个民族之间于宗教文化和民族社会等各个方面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为线索,以西藏为典型例子,揭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布达拉宫元代彩塑松赞干布像

西藏文明的核心是藏传佛教,西藏于近五六十年间受到全世界热情追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拥有独一无二的藏传佛教文明。近二三十年来,藏传佛教研究是世界藏学研究最核心和最有成就的一个学术领域,各种描述藏传佛教的著述充斥于市,但是能在十分有限的篇幅里,将藏传佛教的源流、教派、教义、仪轨以及它于中国和世界的宗教和文化影响说得如此清楚明白的,则仅有我们《西藏读本》中的第五章—— " 藏传佛教的历史、教义与文化影响 ",它值得我们特别郑重推荐。若对藏传佛教缺乏深刻的了解,就无法理解西藏文明的精髓,无法领会藏族人民的精神气质。近几十年来,弥漫于东西方世界的西藏热多半来源于世人对藏传佛教的无知和盲目崇拜,《西藏读本》可以帮助我们正本清源,达成对西藏和藏传佛教的理性认识。与这一章呼应," 西藏的原始宗教、苯教与民间信仰 " 一章则非常详细地介绍了除佛教以外西藏出现的苯教和原始宗教等其他民间信仰传统,特别对苯教的历史源流,和它与佛教错综复杂的关系,作了详细的介绍和辨析,足以破除近年来出现的人们对西藏文明的核心和起源的一些错误认知。

虽然《西藏读本》的成书有点仓促,其内容和文字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精致,但我们无疑为向世界讲好西藏的故事付出了艰苦和专业的努力。衷心希望我们已经实现了初心,为世界贡献了一部迄今所见最全面和最权威的《西藏读本》。谨以此书向西藏自治区成立 60 周年大庆献礼!

沈卫荣,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西藏 大庆 殖民地 泰安 阅读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