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 IPO
新能源
锂电圈又要收获一个 IPO 了!
作者|刘俊群
编辑|刘钦文
锂电赛道再掀赴港潮,又一员 " 猛将 " 冲向港股。
近日,全球最大的手机电池制造商——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 欣旺达 ")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布局 "A+H" 上市。
这一次,欣旺达不仅是自己上 IPO,还带着 " 小号 " 一起冲:其动力电池子公司 " 欣旺达动力 " 也正推进分拆上市,独立融资。
图源:罐头图库
放眼整个锂电行业,这股 " 冲港潮 " 已然掀起风暴。2025 年上半年,宁德时代(300750.SZ)豪掷 410 亿港元刷新全球 IPO 纪录,亿纬锂能(300014.SZ)也于 6 月 9 日登陆港股;星源材质(300568.SZ)、天赐材料(002709.SZ)等老牌玩家亦纷纷递表,争相加码 H 股战场。如今,欣旺达(300207.SZ)也正式加入这场资本竞逐。
作为 A 股上市企业,截至 2025 年 8 月 7 日,欣旺达 A 股股价为 21.35 元 / 股,市值达 394 亿元。目前,欣旺达在全球手机电池市场市占率高达 34.3%。小米、OPPO、荣耀、传音,几乎都在用它的电池,笔记本、平板、可穿戴设备也早已被其覆盖。
而站在这场故事背后的,是一对来自广东茂名的兄弟档创业者:王明旺、王威。从 1997 年白手起家创办欣旺达,到如今母公司冲港股、子公司酝酿分拆,他们一路踩着风口,从功能机电池做到智能时代,又从手机战场杀入新能源汽车的红海。
如今,2025 年,欣旺达能否再造一个 IPO 传奇?
01#
年入560 亿元
" 锂电池龙头 " 冲刺港股
在这个手机一放下就没电、电动车一踩油门就焦虑的时代,谁掌握电池,谁就掌握了能量。有一家企业,正悄悄站上了 " 电力江湖 " 的 C 位,它就是——欣旺达。
2024 年,欣旺达在全球手机电池市场的市占率高达34.3%,稳居全球第一。你手里的手机,不管是小米、vivo、OPPO,还是荣耀、传音,基本都在用它的电池。而且不止手机,连你的笔记本和平板电脑,也很可能藏着它的身影——它已是全球第二大的笔记本和平板电脑电池供应商,市占率21.6%。
图源:罐头图库
在主流消费电子之外,欣旺达也在加速渗透新兴领域,为石头科技、九号公司等品牌供货,产品版图进一步扩张。
凭借这一系列合作,消费电池业务成为欣旺达最早也是最稳的 " 基本盘 "。2022 年到 2024 年,该业务分别贡献了320.15 亿元、285.43 亿元和 304.05 亿元,尽管占比从 61.4% 降至 54.3%,但收入规模始终维持在 300 亿元量级,支撑了公司的稳定增长。
然而,欣旺达并不满足于 " 只做手机电池 "。公司瞄准了未来的增长引擎——新能源赛道。因此,公司在动力电池领域持续发力,并快速崛起。2022 年至 2024 年,动力电池业务的收入从126.87 亿元增长至 151.39 亿元,营收占比从 24.3% 提升至 27%,成为第二大业务支柱。
图源:罐头图库
更值得关注的是,欣旺达已成功打入全球销量前十的新能源车企中的八家,并与理想、小鹏、零跑、广汽、上汽、雷诺、日产等主流车厂建立合作关系,行业地位稳步上升。
与此同时,欣旺达也没有错过储能这块新蛋糕,目前看,储能业务正成为公司的第三增长曲线。2022 年至 2024 年,储能系统收入从4.55 亿元一路上涨至18.89 亿元,2024 年占总营收的 3.4%。
虽在整体收入中占比仅 3.4%,但储能业务的毛利率高达 20.4%,不仅超过消费类电池的 18.3%,更是远高于动力电池的 8.8%,盈利能力尤为可观。
在多元化业务共同推动下,欣旺达的整体营收持续增长:2022 年至 2024 年,公司分别实现收入521.62 亿元、478.62 亿元和 560.21 亿元,净利润则分别为10.68 亿元、10.76 亿元和 14.74 亿元。进入 2025 年,公司延续增长势头,一季度营收达 122.89 亿元,净利润为 3.87 亿元。
02#
为何赴港上市?
为了在动力电池和储能这两个高投入、高门槛的赛道中站稳脚跟,欣旺达在过去几年启动了大规模产能扩张。
据不完全统计,公司在惠州、南昌、宜昌、义乌等多地频繁落子,总规划产能超过 220GWh,拟投资总额超 700 亿元。其中,仅 2022 年一年,公司就在珠海、四川什邡、义乌等地先后布局多个百亿级项目,还与东风集团合资建设 30GWh 产线,扩张速度令人侧目。
与此同时,海外市场也被列入其版图。
2023 年,公司斥资近 20 亿元,在匈牙利启动建设其首座欧洲电池工厂;2024 年,又加速推进越南锂威项目和泰国动力工厂。同年,其海外营收达到 234.31 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高达 41.83%。可以看出,公司正试图通过 " 出海 " 寻找新的增长引擎。
不过,2025 年 4 月,欣旺达宣布中止两个重要项目——宁乡智能硬件基地和一个 30GWh 动力电池项目,合计投资规模约 140 亿元。
图源:罐头图库
项目叫停的背后,是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始终高于 60%。2024 年底,公司资产负债率达 63.43%,筹资活动现金流同比增长超 4400%。虽然欣旺达 2024 年营收达 560.21 亿元,同比增长 17.05%,但净利润仅为 14.68 亿元,净利率低至 2.6%。
更关键的是,公司 " 卖得多却收款难 "。2024 年底,欣旺达应收账款飙升至 160.79 亿元,同比上涨 34.6%,远高于营收增速。
2025 年一季度,应收账款仍维持高位,达 142.74 亿元,账期平均长达 111 天,创 12 年来新高。相比之下,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的账期控制在 66 天和 91 天之间。
与此同时,欣旺达账上的现金也并不充裕。2025 年一季度,公司货币资金为 107.52 亿元,但短期借款就高达 102.97 亿元,几乎被完全抵消。
图源:罐头图库
在主战场动力电池业务方面,欣旺达虽然 2024 年装车量达到 15.79GWh,市场占有率 2.89%,位居全国第七。不过,目前看 2024 年,该板块的毛利率仅为 8.8%,同比下滑 2.42 个百分点;而同期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的毛利率则分别为 23.94%、14.21%、15.14%,差距明显。
与此同时,同行们已在全球化赛道上开足马力。
宁德时代于 2025 年在港交所上市,募资高达 410 亿港元,刷新全球 IPO 纪录;中创新航早在 2022 年就成功赴港,吸引小米、美的等知名企业作为基石投资者;亿纬锂能也已启动 H 股上市计划。
面对对手们源源不断地 " 补血 " 扩张,2018 年至 2021 年间,欣旺达也在 4 年时间内完成了 2 次定增,对应的股价分别是 9.9 元 / 股和 41.9 元 / 股。两次定增共计募资 64.69 亿元 。
2023 年 3 月,欣旺达再次抛出定增方案,拟募资总额不超过 48 亿元,但这一定增方案最终被终止。
图源:罐头图库
在此背景下,2025 年,公司正式启动 H 股上市申请。公司表示赴港上市的目的为深入推进全球化战略,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提升国际品牌及综合竞争力,启动 H 股上市申请。
" 通过港股上市可为公司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也有助于公司加速扩张,收购其他企业或投资新技术和新产品,以实现其业务目标。"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
艾媒咨询 CEO 张毅表示,几乎所有选择 "A+H" 模式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拥有海外业务布局的需求。通过港股上市,这些企业不仅能够募集更多资金,还能优化股权架构,进一步推动全球化布局。
张毅进一步表示,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具有资金管理灵活、税收政策优势和国际化程度高等特点。对于企业而言,香港市场在资金支持、品牌塑造和国际股东引入上能够实现 " 三力合一 ",这一点对未来龙头企业的全球化发展尤为关键。
03#
" 茂名富豪兄弟" 身家 105 亿
已投出两家 IPO
欣旺达背后,是广东茂名的一对富豪兄弟,王明旺、王威。王明旺、王威分别在欣旺达持股 19.6%、7.18%,合计持股约 26.78%。
1993 年,因看好手机电池市场,王明旺和同学一起创办佳利达电子加工厂,用于生产手机、传呼机等通信产品的锂电池。可惜好景不长,因为合作理念不同,双方最终分道扬镳。但生产设备却为其之后创业,留下了良好基础。
1995 年,索尼电池厂发生一场意外火灾,导致市场上对电池需求大幅增加,价格大幅上涨。王明旺立即抓住机会,大量生产相应产品,成功赚得第一桶金。1997 年,王明旺拉上堂弟王威,一起创立深圳市欣旺达电子有限公司。
1999 年,欣旺达成功收获康佳这个大客户,据王明旺回忆," 当时的康佳已经是上市公司了,我们还只是一家小企业,也没什么名气,但还是厚着脸皮,建议康佳试试自己的产品。"
图源:罐头图库
随后欣旺达一路坐上快车,从手机电池业务,逐渐拓展至笔记本电脑、智能家居等各类 3C 消费电子产品。还成为了果链的一员,为 iPhone 供应电池。2003 年,欣旺达手机电池销售额首次超过 1 亿元。
2011 年,欣旺达成功登陆创业板,但次年,欣旺达突然被踢出 " 果链 ",当年净利润下跌 13.53%。幸运的是,王明旺很快又加入了小米、华为、中兴、魅族、OPPO、三星等手机品牌的供应链,最高时手机电池业务在全球占有率达到 30%,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电池供应商。
欣旺达市值最高时曾逼近千亿,《2022 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王明旺个人以拥有 190 亿元财富值成为 " 茂名首富 "。按 2025 年的持股比例计算,王威、王明旺两兄弟身家约为 105.5 亿元。
随着手机行业的增长乏力,王明旺兄弟俩将目光转向新能源汽车电池。在 2014 年成立欣旺达动力,如今欣旺达动力也逐渐开花结果,不仅营收达到百亿水平,也即将成为其第二家上市公司。
图源:罐头图库
2023 年 7 月,欣旺达公告称要将欣旺达动力分拆至创业板上市,试图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以应对动力电池行业的激烈竞争。然而分拆上市预案公布后,欣旺达再未披露相关进展信息。
此外,兄弟俩进行了不少投资动作。据 " 钛媒体 " 统计,2015 年 -2019 年,欣旺达的投资领域广泛,包括 VR/AR、体育健身、智能硬件、教育培训、企业服务等领域,例如共享充电宝明星项目街电等。近三年,则集中在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生产制造方面。
其在对外投资方面,欣旺达投资的两家企业已成功登陆资本市场:2022 年 4 月,赛微微电在科创板上市;2020 年 8 月,安克创新于创业板上市。
具体来看,赛微微电 IPO 前的 2020 年,欣旺达全资子公司弘盛技术持有其 3.5% 股权,5 年内持股比例降至 2.48%;其中,对安克创新的投资周期较短,欣旺达 2017 年持股 0.9%,2018 年便已完全退出,目前安克创新市值为 129.83 亿元。
图源:罐头图库
与此同时,公司自身孵化的两家企业欣旺达动力及欣旺达正处于冲刺上市阶段。
从控股股东及相关人员的套现情况来看,自欣旺达 A 股上市后,相关动作持续发生:2020 年 9 月,实际控制人王明旺减持 3099 万股,套现约 7.5 亿元;2021 年 12 月,其再度减持 3252.78 万股,套现近 14 亿元;2022 年 2 月,减持 2146 万股,套现超 7.7 亿元。自 2020 年以来,王明旺累计套现金额近 30 亿元。
一起做了近三十年生意的王明旺、王威两人虽是表兄弟,却一直携手并进,未曾在公众面前闹过不合。回望两人的创业路,堪称 " 踩风口 " 的典范——他们不仅跻身 " 果链 "、成为华为供应商,业务版图还从手机领域延伸至新能源汽车,一路紧跟行业浪潮。如今,在这对搭档的带领下,欣旺达的上市版图里,能否再添一个 IPO?
你对欣旺达 IPO 怎么看?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点击下方 关注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