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08-16
院士讲鱼、教授谈鸟、馆长说恐龙,全国生态日专家齐聚上海共话绿色未来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在第三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上海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 " 思想会场 "。8 月 15 日上午,以 " 江海联动 城乡安全 " 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生态文明大讲坛暨第 228 期上海科普大讲坛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拉开帷幕。多位院士专家围绕长江保护、城市生态、生物多样性等议题展开深度交流,线上线下观众总数超六百万。

" 这不仅是在保护几条鱼,而是在保护整个生态系统,保护人类自己的健康。"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原所长桂建芳在报告《长江十年禁渔的生态智慧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动情地说。几十年来,他带领团队不断创新鱼类育种技术,让国人 " 吃上鱼、吃好鱼 "。渔业养殖产量的持续增长也进一步催生了让江湖休养生息、生态优先的中国渔业和水生生物养护政策。

长江的保护并不只是科学家的任务。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陈家宽在题为《生态文明建设要高度重视科普教育——长江大保护与我们的科普野外考察案例》的演讲中直言,长江生态面临的挑战比想象更复杂," 公众的生态自觉与参与,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力量。"

现场,上海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高峻带来了《城市鸟类多样性观测的公民参与》,呼吁更多市民用望远镜和相机参与到城市生态监测中。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则在《恐龙展中的生态故事》中,用恐龙化石讲述地球生态演变的长周期逻辑。四场报告跨越水生生物保护、公众科普实践、城市生态监测与科学传播,呈现出一幅多层次、多主体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图景。

开幕仪式上,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长于贵瑞院士通过视频致辞指出,全国生态日的设立为生态学发展和全民生态科普提供了重要契机,本次大讲坛不仅是学术交流,更是一次全民绿色理念的传播行动。倪闽景表示,上海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其生态文明建设直接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让市民从身边做起,形成持久的生态自觉。"

除了主会场外,本次大讲坛还在上海多地设立十余个分会场,十多位科普专家走进中小学校和科研单位开展讲座。活动影响力将继续延伸至重庆、广西、安徽、浙江、云南、陕西、辽宁等地,以分讲坛形式持续传播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的理念。

中国生态文明大讲坛自 2018 年创办以来,已在全国近 20 个省市设立近 200 个主分会场,覆盖线上线下观众逾 500 万人次,成为国内生态文明科普的重要品牌。与之携手的上海科普大讲坛自 2009 年创办至今,已邀请 468 位专家开展 282 场讲座,累计吸引线上线下观众超 3000 万人次,持续为公众搭建与科学家面对面的交流平台。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上海 院士 生态文明建设 生物 讲座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