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细腻的江南笔触跃上商圈的墙壁,当忙碌的外卖小哥、可爱的孩童和悠闲的行人在画作前驻足凝望,艺术不再是遥不可及,而是融入城市肌理、触手可及的日常风景。宝山区 " 一墙美术馆 " 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在滨江畔织就一幅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的生动图景。
文汇报记者了解到," 江南之春 " 美术作品展在宝山区文化馆主展场接近尾声," 一墙美术馆 " 项目已遴选展览的精华之作,在宝山区图书馆、宝杨宝龙广场、宝山寺等点位接力展出。江南之美在宝山的街头巷尾持续绽放,让市民随时转角遇见惊喜。
在宝山区图书馆的外墙," 一墙美术馆 " 展出的江南之春获奖作品,成为匆忙都市中的一方诗意角落。一位身着工装的外卖小哥,在接单的间隙偶然抬头,被墙上的作品深深吸引。" 这画儿看着心里舒坦,比刷会儿手机带劲,跑单都感觉轻快了点儿,挺解乏的!" 小哥朴实的言语道出了艺术最本真的慰藉。这一瞬的驻足,是艺术对日常生活的温柔浸润。这正是 " 一墙美术馆 " 的初心——让艺术走出高墙,融入市民 " 十五分钟生活圈 ",成为触手可及的精神滋养。
在宝杨宝龙广场,江南民俗画卷《早点心》与热气腾腾的市井烟火气巧妙融合。市民在购物消费之余,沉浸于艺术氛围,提升了商圈的文化内涵与消费体验层次。以 " 一墙 " 为起点,一条立体文旅动线清晰展开:向东,可至吴淞口国际邮轮港饱览壮阔江景;向西,可抵智慧湾科创园欣赏 " 光影诗笺 · 2025" 摄影艺术展,形成 " 赏画 - 观江 - 读城(光影)" 的沉浸式滨江漫游路线。
从宝山寺的古朴禅意到社区学院外墙的现代光影,从图书馆的静谧书香到新业坊的市井气息,突破传统场馆限制,艺术点遍布全区,让文化资源的普惠共享落到实处。" ‘一墙美术馆’是城市公共艺术的有益实践。它将高雅艺术从殿堂引入街头巷尾、商圈市井,巧妙破解了文化资源的空间壁垒。"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胡建君教授认为,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浸润方式,不仅极大提升了城市公共空间的美学品质,更通过文旅商体展的有机联动,激活了区域活力,重塑了市民与艺术、与城市的关系,生动诠释了 " 艺术赋能城市发展 " 的无限可能与深远价值。如是探索,为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提供了可借鉴的 " 宝山样本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